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的改革开放,武冈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2006年成功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心城市百强”。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卤菜之都”、“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但我们思想解放的力度仍不够大,经济社会还欠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马勇 《新湘评论》2006,(2):23-25
回眸“十五” 成就辉煌 2001—2005年,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精彩纷呈的五年。回望这五年,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神州大地日新月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提前实现,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实现了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彭勇  肖露  李盈 《当代贵州》2011,(4):25-27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2005年中央领导对贵州的要求和期望。,20lO年,在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时间表上,指针走过了三分之一历程。揭开贵州的家底,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25位,人均GDP在全国挂末,发展速度慢的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发展差距仍有被拉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回眸与展望     
五年一个台阶,2010年我们交上“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答卷;五年一个起点,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1):16-17
当前,中央作出到202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了新一轮两部大开发的前进号角,为我们加速发展、实现跨越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鉴于目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仍处于全国的最末位次,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从贵州发展的差距、原因、瓶颈、关键点来看,未来十年我们要突出重点,下决心突破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奎义 《奋斗》2009,(8):43-4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肇东实际,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构建生态、和谐、发达新肇东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多文志 《实践》2006,(11):25-2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科技,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以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科技进步促进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产品的崛起和发展,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稳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日本花了30年就进入了“列强”行列。二战失败后,也只用了20多年就跃居世界经济次强。而我们以优于日本的“硬件”,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仍与日本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仅此一点,就仍需虚心学习。中国向日本学习,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最大的相同点,第二是最大的相异点。中日国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人多,而两国最大的相异点就是“人”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龙海 《当代贵州》2011,(4):54-55
工业经济在现代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加快推进工业化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松桃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总量偏小、发展后劲不足、园区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松桃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贵州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在新的一年里,我省经济工作有哪些具体部署,主要工作抓什么?新年伊始,记者专访了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是城口经济社会发展“爬坡上坎,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城口未来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构筑平台的关键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未来五年,我们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地处边远思想观念不落后,条件艰苦工作标准不降低”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直辖意识,打牢发展基础,壮大特色产业,构建生态高地,实现城口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努力赶上全市平均发展水平。力争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3.
胡伯俊 《新湘评论》2006,(10):26-27
我国旅游业总体上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其发展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走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建市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张家界奇绝天下的旅游资源优势。致力张家界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先后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4A级旅游区”等旅游品牌。使旅游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4L元。分别是1989年的25.7倍和256倍.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28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是1989年的76.2倍和2500多倍。“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切入点.在旅游设施、旅游产品、旅游城市形象、旅游环境等方面创最佳、争一流。努力将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在“实”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栾城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高扬“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旋律,按照“全力促发展,合力保稳定,着力抓民生”的工作思路,坚持实事求是定思路、真抓实干促落实、求真务实办实事、注重实绩用干部,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城镇化率连年位居全省30强,绿化、民政、科技、土地执法、村务公开等多项工作跨入国家级先进行列。今年,我们面对中央扩内需、增投入的大好发展机遇,依托县情,提出“冲刺二十强、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冲刺的姿态、冲刺的劲头、冲刺的举措,破解难题,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露 《当代贵州》2007,(5):13-16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竭泽而渔”,蕴含深刻的哲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果我们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的保护,其结果必然是如竭泽而渔。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17):7-8
一、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刘内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在拉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城乡之间更形成了先进和落后的鲜明对照。城乡差距的拉大,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了缓解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作为一个“先导产业”。发展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是我们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要求:作为一个“清洁产业”。发展旅游业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推动作用,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一个景区、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国最贫困的省份。 如果说,西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贵州就是这短板中的“最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今年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20.
“调结构”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讨论和实践的主线之一。但是,对于“调结构”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实践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在当前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启航的时刻,厘清“调结构”的内涵和本质.走出传统式的“调结构”误区,是保证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