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班有位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他要求甚严。有段时间,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就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由于老人溺爱,这名学生迷上了网络,开始是一放学就钻进网吧,最后发展到逃课上网、通宵上网。由于痴迷网络,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性情孤僻,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几乎到了辍学的地步。面对这样的“网痴”,怎么办?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从“电脑”入手,对症下药,才能治好他的“网痴”。  相似文献   

2.
周波 《当代党员》2010,(11):62-64
最近,市委党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对全市领导干部提出一条重要要求,要“懂网,上网,用网,适应网络问政,网络执政的需要”。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据统计,重庆去年网民人数已达到803万,平均每十天就有一起网络热点事件,为了帮助领导干部懂网,上网,用网,本刊特别约请周波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如果你的手机能上网,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成人”或“美女”等中性词汇,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链接到大量的色情网站。一些人甚至反映,他们在用手机上网时,因为输错字居然出现大量淫秽文字链接。  相似文献   

4.
孩子上高中后.因为学习负担很重.我便放松了对他课余上网时间的管理。平时上网.我都让他在我办公室的电脑上查资料。直到某天周末孩子带着一身烟味回家.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进网吧了。责问中,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我说:“网吧不是实行实名制上网吗?没有身份证,你如何能上网呢?”孩子说:“老妈.你真是个老土。如今的网吧老板准备了很多身份证.学生进网吧.可以用网吧老板准备的身份证代替。”听了孩子的话.我利用双休日半信半疑地走访调查了武汉近30家网吧.发现30个网吧中有26个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仅姚家岭的一家网吧就有15个未成年人上网。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记者到中关村海淀园采访。在一家金融网站从事销售工作的小孙兴奋地说,他当天就售出了近十万元的保险产品。一些客户还给他留言说,原先上网交易,总担心被黑网店欺诈。后来,他们发现小孙在网上亮出了“党员信用证”,小孙的产品不仅好,人还特诚实守信,于是大家就“锁定”了他。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校园,“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网络改变着当代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当前加强和创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沉着应战,主动出击,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这些话暖人心顺民意,说到咱网民心坎上。领导干部上网,是党治国理政的需要。长期以来,少数党员干部存在偏见,认为上网是年轻人的事,不懂网也不会上网。然而,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这块阵地决不能拱手相让,必须与时  相似文献   

8.
家访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可以解决教师许多在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龚”的学生,他是学校里一个“重病号”,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老师批评他,他还会顶嘴,甚至还动手打老师,人称“稀泥巴”。接手这个班后,我找他谈了几次心,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无奈之余,我决定去家访。到了他家后,我才知道造成他性格的原因:他父母正在闹离婚,父亲脾气暴躁,对儿子经常非打即骂。那天,我委婉地批评了他的父母。第二天,我再找这位同学谈心,首先对他的…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18):26-26
日前,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传统“二十四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二十四孝”更加简洁易瞳,朗朗上口,不仅包括了“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日前在安徽省委督查室网上回复和省网宣办座谈会上表示,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王金山说,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学会与网络打交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新华 《党建文汇》2006,(4):51-51
两年前,曾平林从赣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南下广州,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在空虚无聊之中,他迷上了上网,并沉迷其中。学校忍无可忍,便将他解聘了。从学校搬出的那一刻,曾平林发誓,一定要把网“戒”了!很快,他列出了一个“戒网”计划,特意在“网瘾”上来的那段时间里安排一些充实而有趣的活动。一个月过去了,’他对上网也不如以前依恋了。自从戒网后,自己都感觉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精神抖擞。朋友们开玩笑地说:“你可以开个戒网培训班了。”这句话让曾平林心里一动。不久,一家“轻舞飞扬”戒网吧开业了。在朋友推荐下,共有18个人前来报名。  相似文献   

12.
郭超 《奋斗》2002,(7):36-37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的上网用户几乎为零。1997年以来,我国的上网用户以年均近两倍的高速度递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997年对国内上网用户进行的调查表明,当时上网的计算机有29.9万台,上网用户为62万。到2000年6月,国内上网的计算机已达650万台,上网用户多达1690万,其中各高校建设校园网络的速度尤为迅猛,到目前全国学术性计算机网络,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有1000余所院、  相似文献   

13.
“恋网是指在无物质成瘾物作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陷入网络欲罢不能,情绪低落,举止失态,神情恍惚,性格怪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上网时感到心理满足和快感,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感到无所适从,导致风格信赖和滥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了诊断网络成瘾症的10条标准:1.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下网之后也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增加互联网的使用。3.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导致无聊、郁闷和焦躁不安等不愉快…  相似文献   

14.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3月21日在每周的“你好。总统”脱口秀节目中说,他已经要求总统府在其办公的“观花宫”办公室安装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供自己使用。他还表示计划设立自己的博客,要以此为“战地”在网络世界进行信息战。  相似文献   

15.
张万盈 《当代党员》2014,(11):68-69
“生在云阳县,长在长江边,要想水土好,植树要赶早。”2014年9月25日下午,云阳县青龙街道亮水平社区二期安置房2栋5号102室内,56岁的王国云哼起自己编的“顺口溜”。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30多年来他累计种树3万多棵,让一个个荒坡披上了绿装,云阳人称他为“树痴”。  相似文献   

16.
与同龄人相比,15岁的史延超是不幸的。他虽有三父三母,却无一人照管他,结果被迫辍学,流浪街头。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一位“好叔叔”,这位“好叔叔”为他主持公道,不仅使他重返了校园,而且使他享有了同龄人应有的一切。这位“好叔叔”就是长治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曹燎原。小延超1986年8月13日(农历)出生在黎城县东阳关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出生40多天后就被送给了养父母,养父母又委托给奶父母抚养。8岁那年,小延超被送回到养父母身边。由于从小没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在感情上互不接受,养父母对延超从开始的歧视…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总书记的讲话提醒我们,当下社会正处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它使得党群关系所处的环境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晓虹  张宇 《理论学刊》2005,(9):126-127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喜欢网络、依赖网络甚至迷恋网络。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160万,上网用户已达9880万人,25岁以下青年占到51.7%,学生占32.4%。上网电脑之多,上网学生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因此,发展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抗击“非典”时期,酒店冷清了,街市萧条了,校园安静了,而高校校园网却分外火爆起来。有人笑称:网络可以防“非典”(意为长时间上网可以远离“非典”)。话语虽然调侃了一点,但是置身网络世界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也是抗击“非典”的有力武器,校园网已成了抗击“非典”的特殊战场。如若不信,请随着我一同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网上溜达溜达。  相似文献   

20.
正《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人一生下来就得由父母起个名,这个名称为“小名”或“乳名”。等长到二十岁,可以绾起头发戴上帽子成人了,还得由父母为其举行“冠礼”,再给他起个名,这个名就叫“字”,也叫“表字”。这表示他“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人不可复称其名,故冠而加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