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唐代活得最明白的大臣,为李泌;活得最明白的诗人,为白居易;那么,活得最明白的武将,莫过于这位尉迟敬德了。这其中:李泌,实在了不起,自始至终,明白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明白他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唐代活得最明白的太臣.为李泌;活得最明白的诗人,为白居易;那么,活得最明白的武将.奠过于这位尉迟敬德了。  相似文献   

3.
赫苡 《新青年》2004,(3):37
我想我长到19岁的时候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无论江口洋介还是肖艺风,他们都是离我的生活很远的家伙。我喜欢他们,可我还是应该更喜欢自己,更喜欢自己每天的生活。我得活得精神一点儿。  相似文献   

4.
捍卫尊严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小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  相似文献   

5.
千祺 《新青年》2005,(5):16-17
秋天快过去了,天气不是很冷,坐在阳台上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淡淡的清甜。我披着一块咖啡色的大方格围巾坐在阳光下发呆,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微尘。有时候我会看着自己的围巾胡思乱想,其实纯正的咖啡应该是黑色的,所谓的咖啡色是咖啡加了奶以后的颜色。黑咖啡是苦涩的,加了奶的咖啡才有温暖的色调。我喜欢加奶加糖的咖啡,但鸿总是劝我,喝黑咖啡的感觉才是最纯正的。我与鸿从读小学的时候就认识了,他坐在我后面,长得唇红齿白弱不禁风,听说好像有什么慢性病,体育课上很多考试都可以免考,只要做做广播体操就可以了。为此大家经常嘲笑他娘娘腔,但…  相似文献   

6.
肖峰 《新青年》2002,(2):34
虽然才走过了24年的人生之路,可裘明却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对什么事情都那么冷漠、麻木不仁。大学毕业那年,看到别的同学相互依依不舍,有的甚至抱头痛哭,裘明却没有这种感觉,似乎那种气氛不能感染自己。同学送他时,有的对他也依依不舍,但裘明对他们却没有那种感觉。有个与裘明同宿舍的人送裘明上车时哭了,看到他哭时,裘明依然“没感觉”。他在心里暗暗地恨  相似文献   

7.
玛莎的秘方     
班尼立刻就认出了那是玛莎母亲的笔迹,“玛莎,不管你做什么,加一点爱在里面。”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玛莎做的饭总是那么香……  相似文献   

8.
若你们能想像一下自己70多岁的时候拥有什么,那么你们就会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你们要记住,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我相信你们也都行……”读初中的时候,我们那个班都是混日子的人,嬉笑怒骂,早恋吃醋,样样都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还可以的我也变得懒散,反正前途说白了就是回家背锄头,再怎么折腾也就是这个命。10月份的时候,学校分来了一批实习老师,分在我们班的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子。用班上最调皮的“茶叶蛋”的话来说,能看到这样气质的女孩儿简直是我们的幸运。不知怎么这话就传到了实习老师那里,她没有批评“茶…  相似文献   

9.
捍卫尊严     
小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的诗了。…  相似文献   

10.
安宁 《新青年》2007,(12):10-11
1……姐夫当初与姐姐相亲的时候,母亲就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文化也就罢了,连个正经手艺也没有,整日跟在村子里树贩子的后面,四处转悠着找树砍;没树可砍的时候,就去做最累最脏的建筑。我帮着姐姐劝母亲,说姐夫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伐木工和建筑工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最起码要身体好,有力气才是,在农村,有地可种,又能余出一份精力来出去多挣点钱,已经是不错的了。母亲没吱声,半天之后闷声吐出一句:什么伐木工、建筑工,说得倒是好听,在城市人看来,不过就是个最底层的民工!  相似文献   

11.
1.如果这就是爱情 我是个剽悍的女生,经常和男生打打杀杀,却永远不会有男生喜欢.而他是全年级最高、最帅、最少说话的男生,暗恋他的人很多,只是我不知道都有谁. 我喜欢他是意外中的巧合. 在大家都向往爱情的时候,我的目标是要找个高高的男生,因为我自认为很高.无意间搜索,他的海拔为他加了满分,所以就想自己应该喜欢他. 每天对自己说喜欢井峰,时间久了,好像就真的喜欢他了.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取得了做母亲的资格,便日夜幻想着有一个健康、聪明、勇敢的孩子。当他幼小的时候,我会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用我全部的生命和爱去呵护我的宝贝,我会和他不停地说啊、说啊,说着只有我们俩才懂得的秘密;当他长大后,一定会像所有的男子汉一样,用他健壮有力的臂膀,撑起一棵大树,为我遮阴挡雨。我们会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一对母子,我会带着甜蜜的满足看他结婚、生子……日子就这样在憧憬中悄悄溜过,我们的儿子也果真如期而至了。在从医院回家的那天,我们自己动手,在床的上方为他制作了一个精制的摇篮。每天,我就这么双腿跪在床上,看着他白白嫩嫩的…  相似文献   

13.
和曾宪梓这位金利来集团老板、世界第四大领带生产商接触是件愉快的事。因为他身上没有丝毫商人那种铜臭气,而有的却是普通劳动者的质朴与豪爽。他颇善于言谈,言谈中常常带着机智和诙谐,而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使你不得不聚精会神听他的话,不知不觉地与他发生共鸣。这是一种什么魅力呢?曾宪梓的事业,眼下正如日东升,蒸蒸日上。他的金利来集团经过近30年的奋斗,已从单一生产男士领带,向多元化发展,不仅做“男人的世界”而且也做“女人的世界”,井以全球市场为自己的目标。他应当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候,然而谈起这些,曾宪梓总是…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级的典型生活 李强自己都不清楚从什么时候知道“中产阶级”这个说法的,只是这种说法盛行后,他就被身边的人划分到了中产阶级里面,而且,他觉得自己够得上中产阶级的标准。工作15年,刚满38岁,在跨国公司做中高层,税后年薪35万,妻子在大学教书,收入稳定,一个在夫妻俩自己眼中无比聪明伶俐的6岁孩子,一辆帕萨特轿车,还有一套150平方米的三居室房子。每月还房贷6000元后,其他都是净收入。这是各种社会调查和报刊生活方式版面最常举出的中产阶级样本。  相似文献   

15.
孤儿仔     
我找不到答案。但我知道这就是我的道路,我将毫不犹豫的走下去,也许一切的答案就在前方。【第一回】莲蓬客栈的客人终于稀少了些的时候,李孤才得闲趴在桌子上打起瞌睡来。掌柜老头在一旁修着指甲,这是老头一有空就会做的事情,作为掌柜他反而很少做账本,却只顾修剪那刚冒出毫厘的指甲。老头修起指甲来能耗半个时辰,因为他修指甲的时候大多不是在修指甲,却是入神地想着什么,有时还沙沙地叹一口气。就在老头又沙哑地叹了一口气时,客栈的账簿被一只手掖了起来。"李孤,招呼客人!"老头使唤着这个年轻的伙计,见他没反应,老头  相似文献   

16.
肖峰 《新青年》2007,(8):42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曾经是一个对自己极不自信的女孩,从小被父母过分的溺爱着,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别人对自己好也是理所应该的,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感受。长此以往,性格越来越任性,和身边的人也越采越处不好。我也越来越怀疑,找了很多客观原因出来,也许是看不到自身不足的缘故,总把责任归咎于父母,总是觉得是父母给予的还不够,于是对父母很贪婪,自己就越来越堕落,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总觉得父母要给自己最多的,父母是最强的自己才是最强的,殊不知父母也有做不到或者失败的时候。现在搞得我很难受,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很荒诞,但是又很难正常的生活,很难不去想这个问题,好象有种越走越远偏离轨道的感觉。老师,我该怎么办啊?我知道我该及时醒悟,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自己。你要帮帮我……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中央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强调以人为本的时候,新闻报道也没有提倡重视以人为本精神,范敬宜就根据自己多年新闻工作经验开始做这方面的实践了。他在各种场合多次讲过要在新闻报道中关注人,因为我们的报纸是给人看的,要把人的思想、行为的活动作为新闻报道的中心。他认为只有处处围绕着人来做标题写报道,读者才会给予关注。这与他最初提倡的"三贴近"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冷战进行了一个月,彼此都有些倦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终会厌倦的吧。是什么时候起,他不再守她的厂门口,急切地从涌出来的人群中搜索她的身影;什么时候起,她不再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就心跳加速,及时地为他打开门……日子就像一只漏斗,滴滴答答”,漏走了激情和甜蜜,剩下的,就只有  相似文献   

19.
婉约 《新青年》2007,(6):32-33
我一想起毒刺就想笑。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新加坡人 ,十九世纪末我的祖辈为生活所迫 ,离开中国到新加坡谋生 ,经过千辛万苦的创业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父亲经常对我讲旧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旧中国人民的苦难 ,但他又告诉我 ,中国是我们的根 ,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越来越觉得中国一丝一毫的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渴望新中国变得富足、强大。我渴望新中国同胞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去年最让我激动的事情是 :中国女足夺得了世界杯亚军。当时我在电视机前高兴地跳起来 ,拍着手高声欢呼 :中国妇女万岁!这使我回忆起第一次回中国。那是199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