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2014,(6)
<正>美国既扛着"自由民主"的大旗,对别国的互联网管理指手划脚,又以"保护安全"为由,对本国的互联网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管理;既控诉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又制定庞大的监控计划,对他国政府和民众的互联网行为严密监控和攻击。"只许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双重标准赫然再现。其一,法制约束,公权干预。美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而且赋予政府部门很大的监管权力。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管控进一步升级。自2010年6月起,美国国土安全部  相似文献   

2.
闹得纷纷扬扬的"谷歌事件"引发人们对网络管理的关注。美国某些人指责"有些国家竖起了电子屏障,阻止本国人民分享世界上的一部分网络"。其实,依据法律法规对互联网实施必要的管理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高调宣扬"网络自由"的美国从来都没有疏于对互联网的防范和监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张恒山在《美国网络管制的内容及手段》一文中系统论述了美国的网络管理问题,揭示了美国网络自由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文化创新了社会自由民主发展的条件,开创了党内民主建设新平台。当前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畅通党内信息网络化互通渠道,拓展网络民主平台,加强党内民主网络化管理,促进互联网文化条件下存在的党内民主问题的解决,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走向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也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变量:互联网+国家治理等于许许多多的社会治理契机,而另一方面,也等于许多的问题、挑战与漏洞。如果处置得当,这将是政府进行公共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将是引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最大的动力。因此,在推动"四个全面"进程当中,国家应对互联网加以更大限度的整合和应用,并借鉴互联网的多元向度的方式将政府机构、公共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这三者组合起来治理国家事务,让互联网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安全之一,然而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势入侵。因此,必须把互联网的发展纳入国家核心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网络话语权;运用综合手段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以确保我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6)
民主概念在二战后出现了从社会民主向自由民主的转型,这一转型源于美国学者基于冷战需要而对民主概念进行重构。从社会民主向自由民主的转型导致了人们对发达国家民主化经验的误解,在实践中也导致了民主与平等的分离,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普遍出现贫富分化扩大的问题。好的民主实践有赖于好的民主概念。为了应对民主去平等化的危机,人们需要对指导第三波民主化进程的自由民主概念进行反思,在概念上实现从自由民主向社会民主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政策制定与公众参与酌辩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公众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空前的高涨性一方面离不开经济领域对个人资源与潜力的"空前"开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公众参与的手段和途径所产生的巨大便利.然而,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表现为"利"与"弊"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这一新生事物对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影响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国的自由民主很有吸引力,但是,对美国的民主自由有所体验和研究就会发现,民主在他们那里长得好,移植到别的国家却不灵。为什么呢?美国的独特性决定了美国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凤凰周刊》执行主编玛雅在《中国不可能复制美国模式》一文中,分析了美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不能复制美国模式的原因,指出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各种手段干涉他国内政,是西方国家乐此不疲的事,其中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高举所谓"新闻自由"的大旗搞舆论渗透。西方媒体常常自觉与政府默契配合,在一些敏感议题上捕风捉影、兴风作浪,试图煽动他国社会内乱。但最近美国的一些举动却耐人寻味。美国"通俄门"事件仍在调查中,对媒体的整治却已痛下杀手:一方面,指责俄罗斯国有媒体"今日俄罗斯"(RT)以"假消息"形式秘密干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为此强迫RT美国频道在当地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另一方面,呵斥以脸书、推特和谷歌为首的美国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尽管对如何管理互联网有分歧,但对于"互联网需要加强治理"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互联网变成"法外之地"。中央决定组建更高层级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就是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大顶层设计力度,理顺和整合网络治理体制,切实提升新媒体的应用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2.
在供给侧改革的浪潮下,"互联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互联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既是将物流金融互联网化,也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物流企业为核心,将融资企业同金融机构以及其它产业进行跨界的深层次的融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获取融资企业信用数据、交易数据,为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高度集成,为不同的中小企业搭建互助平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拓展融资渠道,更好的满足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中国地方治理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互联网与地方治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互联网促进地方治理创新发生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与治理转型需要的双重背景下。具体而言,互联网影响地方治理有两种主要路径:自上而下地实现"渗透—控制",以及自下而上地实现"参与—回应"。这两种路径虽然动力不同,却可以相互促进,互联网时代地方治理转型的最终目的应是一种多主体良性互动或者说是"协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对银行传统金融业务不断进行渗透,对银行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填补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盲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造成了银行存款流失、资金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流失、代理支付结算业务利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婧 《理论研究》2020,(2):70-76
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我们党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治理水平、增强长期执政本领的时代性命题。"互联网+"城市基层党建是实现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契合学习型政党的鲜明品格,同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民主参与新渠道,其功能运用体现在管理、教育、服务及整合四大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树立"互联网+"思维、健全相关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是新时代"互联网+"助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国家层面提出了"互联网+"概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借助互联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构建治安防控网络,已经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基层公安机关治安治理为视角,探讨"互联网+治安防控"新警务模式,着力解决社会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之延伸,具有传统隐私权之扩展属性。而网络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又决定了金融隐私的易受侵害性。在此情境下,互联网金融隐私的保护应当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金融隐私权性质之界定,以及当前我国保护现状之研究,对金融隐私权之保护进行比较法之分析,提出我国金融隐私权保护之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败工具,互联网技术已经参与到世界范围的反腐败斗争之中,大大提高了各国政府与公民社会预防腐败的科技含量。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络的重视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我国廉政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当前应当在吸收国外利用网络反腐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工具的廉洁教育模式、信息公开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流程监控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推进信息时代的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浪潮对现代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双重效应。一方面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催生了电子政务、扩大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增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效力,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信息鸿沟、无序政治参与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特性,更好地契合学习工作实际,是有效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以额敏县为例,对"互联网+"时代党员教育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