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季明 《发展论坛》2003,(3):35-35
200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40年前亲手树立起来的典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大力倡导向雷锋学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出了“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和“一定要继续在全国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的新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到进入21世纪,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名字已经同党的形象、人民军队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2.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雷锋这一伟大的形象和光辉的榜样,在我的艺术事业和人生道路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发表30周年纪念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引起我许多回忆和感想——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共和国的大地上,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传遍了神州大地.一个普通战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亿万人民的心中.雷锋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生命和模范的言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从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至今,宣传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已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风云变幻,40年沧海桑田,学雷锋活动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一直进行着.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温暖的成长记忆,成为鼓舞和激励亿万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对青少年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指出“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近日,  相似文献   

5.
连日来,总政各直属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雷锋促和谐,创建文明营区”活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3月1日在湖南雷锋纪念馆拍摄的雷锋雕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从一个人到几代人,从一个人到全社会——神州大地上,  相似文献   

7.
骆志平 《学习导报》2011,(24):24-24
在中华大地上,雷锋的名字妇孺皆知。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学习的光辉典范。伴随着雷锋的成长而形成的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向雷锋同志学习,正式写入了党的全会决定,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三十五周年,也是全党、全军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快改革步伐非常重要的一年。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开展学雷  相似文献   

9.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表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名字、雷锋的事迹、尤其是雷锋精神,成为激励无数中国人奉献进取的精神财富。至此,雷锋精神薪火  相似文献   

10.
单辉 《党史纵览》2002,(3):13-14
多年来,在学雷锋活动的起源上,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学雷锋活动是在雷锋因公殉职后开始的,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其题词后开始的,然而,这种看法事实上并不准确。 雷锋殉职后,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其题词后,学雷锋活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的最高层次,学雷锋活动成了社会主义中国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1.
蒋仲辉 《党史文汇》2012,(12):58-62
2012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殉职50周年,亦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49周年。回眸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历程,对于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40周年。40年来,在题词精神的鼓舞下,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价值,更加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努力在实践中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为了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40周年,本刊推出特别策划——《旷世的财富永远的雷锋》。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家乡人民怀着对雷锋的深情与敬仰,积极Ⅱ向应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直传颂着雷锋的故事、传唱着雷锋的赞歌、传承着雷锋的精神,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中“作表率、打头阵、当先锋”,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形成了“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的高度自觉,凝聚了开拓奋进、敬业奉献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40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尤其是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也是南开区第十三届“双学”标兵评选表彰年。近日,南开区委先后邀请“当代雷锋”郭明义、新时期宣传干部楷模周恩义等全国道德模范参加南开区的“双学”活动,提升了南开区“学雷锋学焦裕禄”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34周年纪念日。34年来,雷锋精神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音。 然而,雷锋精神具有什么特征?雷锋精神是我们党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特征;是在中华民族为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伟大奋斗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的特征;是在人民群众的期望、鼓励、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民族精神的特征。在老百姓眼里,雷锋就是无私奉献的化身,最生动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7.
康渝生 《奋斗》2012,(3):25-26
50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雷锋同志因公牺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经深深地融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伴随历史同行的文化精神。毫无疑问,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积淀,其中体现着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文明境界。今天,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5日上午,辽宁省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大会在辽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政高主持大会。王珉指出,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树立了历久弥新的思想道德标杆。辽宁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在弘扬雷锋精神上具有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一个闪光的名字——雷锋,传进千家万户,传遍神州大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从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倡导开展学雷锋活动至今,学习宣传雷锋事迹、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学雷锋活动从辽宁逐渐走向全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走过了一个甲子。60年时光荏苒,60年沧海桑田,学雷锋活动伴随新中国的发展一直持续进行,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60年来,雷锋精神如同一曲穿越时空、催人奋进、激荡人心的永恒旋律,不断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0.
正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拉开了中国学雷锋活动的序幕,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雷锋精神"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