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你的家乡在娜鲁湾, 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悠扬的歌声久久不能平静,十天的时间始终伴随着“台湾少数民族大陆访问团”的京滇交流之行。台湾少数民族(原住民)大陆访问团是应全国台联和北京市台联的邀请,赴北京市和云南省两地交流访问的。该访问团全部由台湾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组成,团长由台湾“立法委员”林正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08,(9):17-19
“你的家乡在海的那一边,我的家乡在海的这一边,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歌舞表演中,由台湾秦雅族“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领的101位岛内原住民,在“鸟巢”的舞台上唱出了这样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你的家乡在山的这一边,我的家乡在山的那一边;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永远是一家人……” 7月28日,在“锦绣江南厅’海峡两岸师生夏令营活动联欢晚会上,海峡两岸师生深情合唱的《我们是一家人》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即将离开江苏的晚上,师生们心中掠过的是在江南的一天一天:  相似文献   

4.
正"你的家乡在娜鲁湾,我的家乡在娜鲁湾,从前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这是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在江苏交流期间唱的最多的一首歌。应江苏省台联的邀请,5月14日至20日,台湾"原住民议事联盟主席"、参访团团长根志优带领阿美、太鲁阁、排湾、鲁凯、布农、撒奇莱雅、邹、赛夏、泰雅等9个族群的长老和头目共30人,在江苏省台联会长邹  相似文献   

5.
史海一勺     
《乡音》2007,(2)
二月大事2月7日“二七”大罢工纪念日(1923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1997年)2月21日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1946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2年)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彭德怀张闻天临终遗嘱彭德怀:“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西郊三○一医院病逝。他临终前给亲人留下了遗言:“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  相似文献   

6.
郭雪筠 《台声》2022,(17):56-58
<正>作为一个4岁开始就在北京长大的台湾人,方承暄听过台湾人认为她“不是台湾人”,也听过大陆人说“你是台湾的,不是大陆的”,她曾经陷入一个“到底我是哪里人”的迷茫时期。在高考作文时,方承暄曾这样写,“或许我对台湾不了解,但那里是我的家乡;或许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这位台湾“80后”女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两个家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剑卓 《统一论坛》2006,(2):62-63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办的“全国台联2006年台湾少数民年学生冬令营”于2006年2月8日日在吉林和北京举办。本次活动是台联成立以来首次专程举办台湾少族青年学生的冬令营活动,吸引了相关高校的12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前来参加,他们分属泰雅、阿美、排湾等12个部族,分别来自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等24所高校,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在为期8天的活动时间里,台湾少数民族青年学生饱览祖国北方万里雪飘的壮丽胜景,感受北京六朝古都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亲身体验祖国大陆少数民族同胞的风土人情,了解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8)
<正>8月22日,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会见了以华恒明为团长的台湾少数民族青年骨干研习营全体营员。台湾少数民族青年骨干研习营由全国台联、国家民委与海峡两岸交流中心合作举办,营员以屏东和嘉义的台湾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骨干为主。8月15日开始先后在北京和内蒙古赤峰开展研习考察活动。研习营营员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进行了交流座谈,了解大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张浩  刘聪玲 《两岸关系》2012,(12):57-58
11月22日,秋色浸染的夜晚,山西平遥古城洪善驿老客栈的大院里,大红灯笼照映着老中青三代人的笑脸,来自海峡两岸的读书会会友和作家、学者象一家人似地坐在一起品茶、聊一本本好书,侃侃而谈,其乐融融,弥漫着浓浓亲情。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天一色两岸共读亲情读书活动”的一个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也定格在台湾朋友的心中,台湾七七读书会前会长曾莉贞大姐在离开北京时拥抱着我说:“好喜欢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10.
邰连  樊芒 《台声》2001,(10):39-41
应国家民委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的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团体“飞鱼云豹音乐工团”一行23人,于2001年7月20日至8月3日来到祖国大陆进行交流演出和参观访问。他们先后在北京、内蒙古、宁夏、青海、广州等地进行了6场交流演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地方台联及各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飞鱼云豹音乐工团”成立于1999年的“9·21”地震之后,是由为支持“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队”的赈灾工作而参加义演的台湾各原住少数民族的艺术家们组成。该团的宗旨是发掘、保存、传承和弘扬台湾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此次来访的23名音乐工…  相似文献   

11.
冀增民 《台声》2000,(11):41-42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第一副主席王津平(右)向河北省台办赠送“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锦旗。(左为省台办副主任郑汉光) 7月 15日至 22日,来自台湾 8所中学的中学生和北京、承德、唐山、秦皇岛 4市的 350名中学生,举行了冀台青少年燕赵文化活动周。期间,他们访问了北京、承德、秦皇岛和唐山,进行了 5次座谈交流, 7次联欢活动,双方之间加深了了解,沟通了情感,建立了友谊。台湾的中学生表示, 8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得到了在学校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这次活动,使大家能躺进母亲的怀抱,认识母亲,确实不虚此行。 “我醉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应中共中央台办邀请,由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一行于8月19日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参访活动。这是首次由台湾原住民族组团形式参访大陆,又值“莫拉克”重创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主的南台湾地区,参访团受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13.
胡坡  徐波 《台声》2011,(7):72-73
6月7日至21日,全国台联台湾少数民族第四期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在北京“京城百工坊”举办。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台湾少数民族的手工技艺水平,将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加强两岸民间艺人的合作和交流。此次培训班以学习培训为主,参观访问为辅。学习之余,学员们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两地进行了参访交流。  相似文献   

14.
孟莉  孙玲 《台声》2010,(9):49-50
8月10日至20日,应全国台联邀请,由来自排湾、泰雅、邹、鲁凯、阿美、赛夏、撇基莱雅、葛玛兰、布农等9个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长老组成的大陆参访团,共计34人,在北京、云南两地进行参观访问。此次参访活动是继今年初全国台联成功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后,又一次大规模地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头目长老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5.
“现在入场是台湾省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虽然遭受了地震灾难,但他们克服了种种艰辛,如期来到北京!” 9月24日晚,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当台湾省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会场时,  相似文献   

16.
白录英 《台声》2006,(10):38-40
2006年8月5日至11日,正是大地流火的盛夏时节,应北京市台联的邀请,“台湾少数民族教师访问团”一行20人抵京、豫两地进行参观访问。这是北京市台联为加强与台湾中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扩大两岸乡亲联谊交往的范围而开展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活动前,当征求岛内少数民族老师们的参访意向时,没想到老师们一致提出希望到河南看一看,因为这里有黄河、有殷墟。我们依此以“品古都文化,寻中华之源”为主题,特地安排他们到北京和河南的一些重要名胜古迹参观走访。一踏上河南的土地,有位老师说:“这里清晰地刻着中华民族幼年、青年的足迹。伏羲氏…  相似文献   

17.
1994年第5期,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在北京的台湾家庭主妇》的拙文,讲述了生产“康师傅” 方便面的台湾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一家在北京的生活.30年代就离开台湾家乡、现住北京中关村的魏氏勉老太太在外地的女儿看到了这篇文章,她想起母亲常常和他们几个孩子提起的台湾家乡的往事,凭着一种直觉,她感到,魏应行先生一家人似乎和她的母亲有着什么关联.母亲离开台湾多  相似文献   

18.
第三属中国儿童水墨画大展海峡两岸儿童“圆我民族风情”圆展开幕式,于7自22日在北京中华民族园台湾景区隆重举行。来自台湾的获奖儿童和大陆画童参加了北京中华民族园、台湾隔山画馆共同举办的这一活动。“画我民族风情”是第三届儿童水墨画展的主题。由历届两岸评委...  相似文献   

19.
“呀,采访就直接到我家里来嘛,这样你还可以尝尝我做的台湾菜。”这句网络留言,让我在采访前,就体会到陈香陵的直爽好客。 从台湾到北京 梳着娃娃头的香陵一边像迎接老朋友一样自然地招呼我进门,一边为我送上了一杯香醇的咖啡。“尝尝看,这是我妈妈自己种的咖啡,我家乡的特产,是用中药培育的绿色食品喔!”  相似文献   

20.
陈志刚 《台声》2004,(4):38-39
鸿海集团是台湾第一大高科技制造企业。目前,鸿海集团在北京、昆山、深圳、杭州建立了4 个营运据点,正准备在大陆全面拓展。而在山西,鸿海集团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位衣锦还乡的骄子,而不仅仅是来自台湾的普通投资人。 企业参观、个人演讲、修桥筑路、扶残助学、投资办厂……郭台铭这位祖籍山西晋城的台湾鸿海集团总裁,在2003 年10 月底,短短两天的故乡行程中“回报家乡”。 “我是山西人,有人希望我在山西办国内的第一个工业园。但我想,在家乡办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在中国投资的第15 个年头,我才回来办了第一个工业园。” 郭台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