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坚定政治信念、确立生活目标;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传递社会行为规范,促进政治参与感;塑造崇高人格,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等政治社会化方面.  相似文献   

2.
田红娟 《学理论》2013,(17):384-385
政治社会化是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使他们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念,在他们中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政治教育的时代化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其对策是:注重人文关怀;普及政治知识;突出主体性;发挥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宁 《理论导刊》2006,2(6):76-78
网络文化为当代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他们在思想意识、民族国家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标准、政治价值取向等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对青年政治价值观进行构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刘斌 《学理论》2012,(18):12-13
民族主义思潮近代开始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再起高潮。但其含义隐晦,特征多变。从文本和现实的角度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在中国呈现的新特点,一是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反日反美情绪在一部分人中存在;三是民众对国家主权概念的理解更为宽广;四是民族主义包含了大量矛盾;五是网络民族主义成为新形式;六是当今的民族主义是反专利主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的政治行为 ,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实现方式。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未来政局的稳定和政治发展。为此 ,要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对人们进行政治知识、政治方向、政治情感、政治规范、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从而推动全社会的政治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6.
黄晓燕 《学理论》2012,(11):16-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发展让我们意识到: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稳健的屹立,就需要发挥整体力量,推动全民族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政治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只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强大的政治认同感和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而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力量就是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7.
浅析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敏杰 《学理论》2009,(4):61-62
大学生肩负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其政治社会化的方向和程度对我国未来的命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含义;二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三是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闫静洁 《学理论》2013,(19):143-144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步入社会、自主自立、面对人生挑战的新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的走向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关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及时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文中就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提出代际冲突、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青年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这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以基层权力机构取代宗族组织,建立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社会控制体系;全面改善农民政治社会化的主体状况,为广大农民从社会边缘地位到核心地位的转变创造条件。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在农村资源实现高度整合的同时,农民在城乡二元分割中整体上被边缘化了。由此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农民政治社会化水平的停滞甚至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历史源远流长.随着民族主义学说的发展,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日臻成熟,产生了不同流派的民族主义理论,而在学术界对其理论流派的研究亦不容小觑.概而论之,当代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流派可以分为:原生主义、永存主义、现代主义、族群-象征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五大理论流派,上述民族主义理论来源于18至20世纪波路壮阔的民族运动与实践,涵盖了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大部分内容,梳理其流派对当下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社会化通过塑造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人格”、培养政治参与型公民以及传习政治文化,从而对于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目前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的矛盾与困惑,从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政治社会化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政治文化内容、广泛系统地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的政治心理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工具的作用、以及公民个人政治知识学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生活中,几乎每一个领域和具体问题上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态度和意见.这些态度和意见从哪里来,是民意研究领域的一个常见问题,而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寻找民意来源,则是民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家庭、学校、时代与生命周期的影响,既代表着不同的民意来源,也反映了早期社会化阶段民意形成过程中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的不同影响.在民意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在持续产生影响,其影响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在持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曹迪  吴莹 《青年研究》2023,(1):23-34+94-95
职业康复是促进青年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有效路径。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讨职业康复与青年精神障碍者再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康复通过学习技能知识、重构职业期待、重塑行为方式和转换自我认同,促进了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但管控性制度逻辑、区隔性污名文化、家庭支持匮乏制约着青年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在职业康复过程中,管控性制度逻辑表现出维稳与安全的管控特征;区隔性污名文化体现为青年精神障碍者的自我污名化与社会性排斥;家庭支持匮乏导致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过程。研究为探索本土化的职业康复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基于政治主体性的构建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我国政治主体性构建的路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主体性构建的基础;构建与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推动公权力与公民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4)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是个人之于社会和社会之于个人的统一。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不是单一狭窄的,而是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感染、政府引导及个人自我修复定位的过程。个人政治社会化的实现离不开家庭、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大染缸(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用)的着色,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正向引导,更离不开社会个体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条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化条件出现复杂化、多样化的新情况。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条件,是党和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应当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是大学生成人与成才的现实需要。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条件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政策指导、社会支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人的政治社会化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培养和塑造符合既定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的公民的过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实现人的政治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人政治社会化的最基本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整体效果是良性发展的 ,但局部仍存在着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参与偏差的问题。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现实政治矛盾造成的困惑以及青年就业压力与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不足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政治社会化良性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必须进行如下变迁 :丰富和扩展政治社会化的内容 ;扩大和利用政治社会化的渠道 ;变革和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方式 ;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 ,推进政治社会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