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权典 《河北法学》2011,29(6):17-25
《物权法》基于"物权平等保护"理念与"物权法定"原则,确立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一系列的农民土地基本权利,且确立了农民土地权益特别保护的机制,较之以往相关立法,颇有理念创新与创制整合意义;然而,《物权法》的颁布并不意味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美,其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仍有不尽到位的某些缺憾,如针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尚无具体规制,实施机制存在某些障碍及其与相关立法的协调融合问题等,期待法律变革创新及实施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镇化进程速度较快,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农地征收问题,如何确保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利依法得到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报告指出: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入。由此可见,国家对加强保护农民在征地中的权利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于对土地征收中农民权利保护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借鉴域外的相关立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从而完善土地征收中农民权利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尊重每个人的土地权益,让大家都能够有一份拥有土地的基本机会和权利,如果你有了土地,应该受到合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解,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护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分析城乡统筹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容与途径,以及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促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发展,从而切实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韩啸 《法制与社会》2011,(13):281-282
圈地运动始于11世纪,完成于19世纪初。圈地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劳动者与其生产资料相分离,催生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和确立。英国下层农民身处圈地运动的狂潮,在赖以生存的土地发生巨变之后,其土地权利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真正物权化的权利不仅要求在静态上可以实现自主支配、排除他人干涉,而且还要求在动态上必须具备自由流转的特性,以实现最大化利用。但我国的农民土地权利因强调身份限制而无法自由流转。虽然《物权法》避重就轻,对农民土地权利仅在体系上进行了整理,具体制度上没有突破,但却为以后的发展预留了通道。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地上的生产和保障之河的矛盾带来了契机,许可农民土地权利自由流转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魏雅华 《法治研究》2006,(11):35-37
“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这不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禁止城镇居民到袈村定居吗?这不是在以法律的形式,加深加固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二元结构吗?这不是在以法律的形式,加深加固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已经太高太深的城墙城壕吗? 那么,我们能不问一声,这部尚未出台的法律,为什么如此陈腐、守旧而落伍?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部分“三农”问题已被法律所调整。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对农用土地的权益问题就作了详尽的法律规定。中国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的生产资料,首次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了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论物权法中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啸  尹飞 《法律科学》2006,24(6):105-112
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则。该规则原则上应当适用于以交付作为物权变动条件的物,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于以登记为物权变动条件的物。依据该规则被推定的权利包括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以及某些独立性的用益物权,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占有的权利推定规则仅适用于自主占有人、间接占有人。该规则的主要效力是发生在诉讼程序当中。  相似文献   

10.
石书军 《法学杂志》2006,27(2):88-90
本文从土地问题入手,剖析了近年来造成农民利益受损害的原因,指出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有利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建议在《物权法》制订及《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中,明确土地补偿费支付给农民的比例,放开土地一级市场。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基本上是在平面上利用土地,如建筑房屋,虽然也需要利用土地地上以及地下的一定空间,但此时对土地空间利用的程度很低,土地空间基本上被看成是土地的附属物,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土地空间利用的程度也不断地扩大,如修建高架铁路、地下铁路、立体停车场、空...  相似文献   

12.
盛洪在《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对土地的主权是领土的概念,是国家对土地空间提供的保护,同时享有征税权。国家不是最大的地主,而是对土地有征税权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土地国有”的含义是领土概念,而不是产权概念。在中国领土内,所有公民活动,  相似文献   

13.
林森 《北方法学》2017,11(1):126-132
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行后经1988年、1998年、2004年三次修改,都没有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登记的对象;这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以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相冲突,与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发生巨大转变的状况不相适应;应当及时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第11条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农用地登记范围,以保持我国法律体系统一性,维护集体农民的权利义务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田峰 《行政与法》2008,(2):119-121
城镇土地整理能够确保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的发挥作用。为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保障,应当对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国家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租赁权、抵押权和地役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地分析,进而寻求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田峰  Tian Feng 《行政与法》2008,(3):118-120
城镇土地整理能够确保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为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保障。应当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发生的国家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租赁权、抵押权和地役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寻求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一直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的政策指导下,现行《土地管理法》面临着如何反映土地管理领域的改革探索和如何与已经施行的《物权法》的衔接、协调等问题。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加快了推进《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并于2009年形成了该法修订案送审稿,正式上报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法学界的难题《物权法》的出台能否解决这一困惑,这一疑问曾在法学界及整个社会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对此,本文认为既要看到精确界定公共利益概念所面临的困难,又要对其作出相时合理的界定,同时在立法中应规定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和私权的保障措施,使公共利益真正符合其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是所有法律关系的核心。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有义务必有权利,反之亦然。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丈化的发展进步,农民的权利义务观念从重义务变迁到权利与义务并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的出台明确了相邻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责任,细化了相邻关系的诸类型,对原本一些相对原则、抽象的内容做了更为具体、细致和系统的规定,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法律规定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相邻关系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权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简单地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