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涉黑性质组织与相关的涉黑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理论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涉黑相关公司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而司法实践中审结的案件没有一家涉黑相关的公司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论观点与实践做法相差甚远,正确厘分涉黑性质组织与涉黑相关公司之间关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涉黑性质组织所依托的相关合法公司只是其借以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一个平台,涉黑相关公司可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犯罪的单位犯罪主体,或者涉黑相关公司内部职员成为涉黑性质组织的自然人犯罪主体,该相关公司本身并非为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三地反黑法律,有助于完善内地反黑法律。在法律条文的地位方面,应逐步深化反黑认识,及时完善反黑法律,制定专门的反黑法律;在犯罪定义方面,应进一步明确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区别,细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构成条件,并以法律的严谨语言加以表达;在涉及罪名方面,应完善现有罪名,增设相关新罪名;在涉及罪行方面,应采用详尽列举而非模糊概括的方式,将涉黑犯罪进一步具体化;在诉讼程序方面,应允许使用更多的特殊技术手段,建立污点证人和卧底证人制度,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在刑罚种类及幅度方面,应提高涉黑犯罪的最高法定刑,对涉黑犯罪的累犯作特殊规定,严惩保护伞,增设财产刑。  相似文献   

3.
打黑曾经是而且仍然是我国政治生活及法律生活的主题。对涉黑犯罪人员进行定罪处罚体现了刑罚正义,但对制止涉黑犯罪只能起到治标作用。涉黑犯罪能够作为一种犯罪形态长期存在,有其运作的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与文化资本,官员涉黑也有其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等原因。这些资本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不同场域,是致使涉黑犯罪“打击不力、除黑不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涉黑犯罪与权力腐败关系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倩 《犯罪研究》2003,(1):59-61
只要对目前中国涉黑组织犯罪的现状稍做分析就不难发现,权力的失职、滥用等腐败行为为涉黑组织产生和迅速膨胀、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涉黑组织的发展又加剧了权力的腐败。因此,探讨涉黑组织犯罪与权力腐败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防范和打击涉黑组织犯罪还是对于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名,但涉黑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审理和认定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很有必要就涉黑犯罪的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涉黑犯罪的特征分析入手,对该类案件犯罪主体的认定与罪数问题、刑法适用与审理程序问题、财产刑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有助于解决人民法院在审理涉黑犯罪案件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李若菊 《政法学刊》2006,23(6):72-76
警察涉黑犯罪问题是伴随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涉黑的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系不同,在黑社会性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以,警察涉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警察涉黑犯罪的本质是警察社会角色的易位和警察权力的异化,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教育整顿警察队伍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势头、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王圆圆 《法制与社会》2012,(32):202-203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以及分配方式的改变,有着帮派血统的犯罪模式开始"重出江湖",集团组织性质的"涉黑"案件数量与日俱增。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理应具备组织性特征、行为性特征及经济性特征。厘清特征,才能对研究"涉黑"组织犯罪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涉黑组织犯罪主要盘踞和危害城市涉黑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态,与贩毒、恐怖主义活动一并,被联合国大会宣布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在我国,纵观各犯罪态势,涉黑组织犯罪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秩序破坏最大的一种恶性犯罪。这种犯罪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就一直处于持续高峰期。虽然经  相似文献   

9.
公审黑帮揭开"黑幕" 2001年5月22日,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汝州市唐利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案,该案是平顶山市建市以来第一起涉黑案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公平审理的首例涉黑案件.  相似文献   

10.
林峰 《中国检察官》2021,(16):12-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中,涉黑组织成员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的时间决定了该宗犯罪是否产生追诉时效中断的后果。涉黑组织成员实施的个人犯罪因在追诉期限内又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而产生追诉时效中断。涉黑组织成员在组织存续期间实施的具体犯罪因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而产生追诉时效中断。如果涉黑组织成员在涉黑组织实际成立之后实施的具体犯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生效时已超过追诉期限,则不会产生追诉时效的中断。在追诉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具体个罪的追诉期限应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相比,"打黑"工作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涉黑"保护伞"的阻挠。本文就涉黑"保护伞"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关探讨,以期对打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涉黑犯罪异军突起是企业性质和相关制度洼地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影响民营企业涉黑犯罪的制度洼地主要是指有组织犯罪治理政策、二元公司制度以及民营企业治理机制的不足。结合洼地效应的研究,企业的本性是企业制度的出发点.难以成为相关制度治理的对象。但是,企业治理结构和道德的缺陷、有组织犯罪治理政策的不足以及区分国有、民营的二元公司制度应当通过相关制度的衡平、治理来完善。考虑到民营企业涉黑犯罪行为的性质,相关制度的完善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民营企业以黑护商,以犯罪组织的反应替代国家反应不足的行为的规制。在此基础上,民营企业涉黑犯罪治理的研究也将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科学推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6月8日至18日,粤港澳三地警方联手开展“骄阳”行动,打掉涉黑犯罪团伙36个,其中跨境犯罪团伙4个,破获涉黑涉恶案件213起。这次代号为“骄阳”的专项行动,目的是进一步打击港澳台黑社会组织的渗透犯罪活动及跨境犯罪,确保粤港澳三地的社会治安稳定和经贸发展。从3月份开始,粤港澳三地警方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多次举行工作会晤,商讨行动方案、交流情报信息、交换跨境犯罪线索及通缉犯名单。这次行动,广东警方共出动警力71734人次,清查涉嫌违法犯罪活动场所96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778名(其中港澳台居民52名,黑社会组织成员3名,港澳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郴州涉黑涉恶犯罪的演变近年来,湖南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了一批黑恶势力,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但由于受犯罪规律的影响,涉黑涉恶犯罪占刑事犯罪总量比例依然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的组织方式较以往更加灵活多样,手段更加狡猾和隐蔽,犯罪目的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涉黑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其规律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涉黑职务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洪平 《方圆》2021,(1):26-31
"觉得很威风",是一些涉黑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的直观感受.2018年4月,湖南益阳警方成功抓捕一群自称"杀神帮"的黑恶势力团伙,该团伙成员中竟有7人为未成年人,比例超过50%.在湖南衡阳,警方抓获的一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中,也有多名成员是未成年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案发时不满16周岁.  相似文献   

17.
付其运 《法学杂志》2012,(8):155-159
涉黑企业财产的处置是有效打击黑社会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对涉黑企业财产处置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我国目前涉黑企业财产处置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我国财产刑的设置和财产处置的具体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02,19(6):10-13
毒品犯罪和涉黑犯罪,从侵害的主要客体来看,同属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从侵害的对象来看,两者差异虽大,但有时有 一定关联。毒品犯罪和涉黑犯罪已成为挑战广东治安形势的两类严重刑事犯罪。打击毒黑犯罪是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业 务。应该加强队伍建设、情报信息业务、侦察、特情物建和使用、警务协作等工作,掌握主动权,开创刑侦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1,(11):297-297
重庆打黑引发学界对涉黑犯罪讨论,但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根源在哪?如何根治黑社会性质犯罪?本文将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本质出发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人员14万余人,提起公诉23万余人,其中,批准逮捕涉黑犯罪人员2.9万余人,提起公诉6.8万余人。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党组织7292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和监察对象8.6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