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3.
4.
受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西税收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并由此导致不同的税收结果。中国税制改革必须重视税收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对话基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展开,其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成功的文化对话要有共同的预设和前提,即文化理解和文化自觉,前者是一种理性态度,后者是一种理性选择。文化对话还要有合适的范式和平台,即对话模式和交往管道,这样才能推动文化的自主发展和多元繁荣。山西区域文化对话的创新与发展应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对话,使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区域优势,提高地方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包容,既是“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8):1-1
文化是什么?文化做何用?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人人都能回答一二;但买乃一个高端性难题,要作出准确恰当的回答,还真非人人可为。正因为如此,在对文化性质与功能的理解上便出现一个巨大的模糊区间,以至于常常使人陷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文化领域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颇盛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和努力厘清文化的性质与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我国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关注的是"建机立制"层面上的显性文化塑造,而忽视和缺乏对隐性文化作用机理的分析和研究。而我国诚信体系的低适应性和难以推行的症结之一就在于隐性文化的屏障作用。通过对中西内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诚信体系中暗存的隐性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撰文,声言反对“武术救国”。  相似文献   

12.
修聪 《学理论》2014,(3):154-155
宗教作为一种以异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而被实体化了的一种社会体系和文化生活现象,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阐述宗教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从启蒙、解释;教化、规范以及凝聚、调控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墨家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法家助秦国成就霸业,二者政治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以对人性的不同考察为逻辑起点,墨法两家提出不同救世之策。但墨家偏空想,法家偏务实。墨家的空想性表现在其兼爱及以此为基础的非攻和节用等;法家的务实性则表现在注重强兵、兴农等,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昭示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语境中,中国哲学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沟通与彼此内容的丰富成为发展出属于中国特色哲学的重要途径。而老子的"道"中所引伸出的人性观、价值观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内容的丰富、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人生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老子的"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并将对当代人们的价值观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真意义在于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其方法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从实践论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部分内容自成体系,起着生成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念的作用,其在文化建构中处于文化原精神的地位并发挥着为当代中国文化铸塑灵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常璞 《学理论》2012,(22):38-39
政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就对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进的政治文化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的节奏,为社会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和发展态势.与之相应的政治文化经过自身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新时期以一种新的面貌发挥着新的作用,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信息传播功能。信息传播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功能,其任务是将信息、政令准确而迅速地传播给受众,以达到服务受众、影响受众的文化效果。网络文化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将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传统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化为“点对点”的双向传播模式,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娱乐等信息通过网络文化传播到社会各个不同的地域,发挥着巨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金婷  佟海涛 《学理论》2013,(9):256-257
高校统战文化是高校统战工作本质的外化与升华,在统一战线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高校为背景,在剖析高校统战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的四大新特征,旨在提升高校统战文化建设路径,为高校统一战线的发展提供广泛而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法的功能是指法作为社会体系的部分,通过自身活动对社会整体或其他部分造成的积极影响。经济法和社会法相对于社会、经济系统而言,两者功能各具有侧重点并具有互补性,二者功能的恰当配合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构建高效、服务、法治的责任政府成为世界行政改革潮流共同追求的目标。鉴于委托代理法理根基,为中西方“引咎辞职”制度的发展找到了理论契合点。对于我国来说,根植于西方公务员的“引咎辞职”是个“舶来品”,因其建立的土壤是立足于西方的国情之上,西方国家在其行为动力,责任承担方式,接受程度,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具体运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进一步推进“引咎辞职”在中国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引咎辞职”本土化,可以从“引咎辞职”程序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正确定位官员责任、加强培养责任意识、完善追踪保障制度等角度出发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