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地产权结构的法律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圣平 《法学研究》2014,36(4):76-9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厘清农地产权的结构为前提。在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农地产权的结构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对农地的利用关系在法律上应当表达为物权关系,以达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目标,主流学说所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元化构造即应破除。经济学界提出的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离"学说为基础构建农地产权的观点,曲解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不符合他物权设立的基本法理,无法在法律上得以表达,也与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相悖。如果农地的流转仅仅具有债法上的效果,或产生移转物权的效果,则方式自由;如果农地的流转具有创设物权的效果,则方式强制。实定法上就农地转让的条件限制缺乏正当性,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2.
韩瑞萍 《法制与社会》2014,(15):214-215
农地(农用地)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地流转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农地流转遭遇了一定的法治困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土地经营权不够稳定并且经营零散和公有资源得不到保护等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农户对农地掠夺性经营,也不利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统一安排和管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通过股份制以村民小组为范围建立真正意义"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型农地关系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春燕  郜永昌 《现代法学》2003,25(1):107-112
农地关系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法律关系,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呼唤农地关系的变革和农地制度的创断。而现行农地关系存在着主体和权能方面的缺陷,影响了科学的农地权利体系的构建;而构建新型农地关系即是要强化农地所有权人,农地使用权人等农地权利人与农地的私法联系,期待为农地权利人提供较为充分的法律保护。本文对有关农地关系的法律规范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因此,未来的中国农业必须构建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制度。本文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认定为自发的农地制度创新奠定了法律基础。目前的承包制并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产权制度稳定的诉求,建立一个以清晰、稳定为内涵的多样化的农地产权制度是中国农地产权的制度选择,转变基层集体组织职能,规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是农民走向解放的关键一步,它对解决农村社会转型、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全局性问题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建伟  陈东强 《行政与法》2023,(12):110-122
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背景下,探究“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农地流转制度能够成功运行的机制对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通过构建“效率-公平”不可分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安徽省阜南县Y村近年来的土地改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年龄和就业能力存在异质性而产生了分化,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形成了“老年人留村务农、中青年进城务工”的社会功能结构和“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成员地位结构;社会结构变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介入会促进农地流转;“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制度主要是通过效率层面的租金显化与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公平层面的公平感知、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来推动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农地三权分离改革的法学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惠文 《河北法学》2015,33(4):2-11
农地所有权、农地承包权和农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是目前经济学主导农地改革政策的形象表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承包权能和经营权能,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不符合基本的法理.所有权是法律概念,而承包权和经营权不是法律术语,因此农地三权分离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法学家应当充分参与中央改革决策,运用法律思维界定农地的权利结构.农地三权分离的实质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让、转包、出租、代耕、反租倒包、联营、抵押、入股、股份合作和信托等多种方式实现流转.农地经营权本质是债权,是不动产租赁权的重要类型.基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农村集体、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自治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9.
"一号文件"十年连续关注"三农",目的就是从各角度凝聚合力,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工作,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今年的"一号文件"意义还有另一层含义,它肩负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要对过去10年进行总结,最重要的还要为未来10年谋划.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任务艰巨.文件有不少新的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亮点之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四个化"体系 文件提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权益遭侵害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利用制度不健全,具体来讲就是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满足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就要尽快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坚持产权与监管并重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制度进行了数次变革,与之相应的土地法和经济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农地产权制度虽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进行改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土地所有权性质和主体模糊不清,土地的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缺失,不仅影响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国家经济发展,更为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埋下隐患。可以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效率分析、成本收益理论的法经济学范式,分析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产权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向勇 《法治研究》2013,(11):88-93
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政府推行农地利用制度改革。农地利用制度改革是政府的权力还是农民的权利,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首先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政府盘活农村存量宅基地的改革,旨在解决自身难题,其法律性质属于政府的行政行为。政府改革农地利用制度的行政行为存在权力滥用的情形。农地利用制度改革只能定性为农民的权利。应从农民行使权利的角度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组织程度为目标的丹麦模式,对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公有产权多种实现形式,创建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土地公有产权实现形式凝固单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不明晰、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市场主体的缺位、土地产权保障制度不配套,这导致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弥补上述缺陷的一个全新思路是用农民土地持有产权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作为农村土地公有产权新的实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机械化的农村耕地经营道路已渐成主流观点,但规模化经营极易引发耕地经营权垄断、无地农地生存无保障、有地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经营风险扩大等种种弊端.本文立足国情,通过对耕地规模经营的流弊和法律制度性障碍的分析,试图提出完善性建议,以探求耕地经营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土地上形成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权利,一是农民集体对土地享有的集体所有权;二是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对土地所拥有的经营管理权或代表行使权;三是农民个人对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农地集体所有权是农地经营管理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根源和基础,它影响、决定着经营管理权和承包经营权存续发展的宗旨、方向和内容。而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集体组织的经营管理权可以超越所有权而得以独立地发挥作用。同时,农民个人的承包经营权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绝对性,不受农地集体所有权等的不当干预。在农村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中,各方面的农地权利需要在相互联系协调中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严密而和谐的农地权利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司法保护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地信托流转的法律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立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基调,首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为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①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此背景下,农地流转就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实质性问题是农村资金资源和农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仅农地细碎化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而且农村资金的缺乏也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核心在于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和融资。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制度耦合农地和资金两大资源,并运用市场机制将社会资金引入农村,在美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农地金融发展现状与20世纪初美国联邦土地银行初创阶段状况非常近似,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借鉴美国联邦土地银行法律制度经验促进我国农地融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思想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是城乡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直接结果.由于农民政治权力弱小又缺乏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任何借口阻挠农地产权市场化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城市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目前,除了政府不肯轻易放弃廉价占用农民土地的经济利益之外,这一制度安排还得到了理论界一些权威人士的舆论支持.这些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应消灭一切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兼并将导致农民两极分化、不利于兼顾土地的公平与效率、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国家粮食安全,农地私有化将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等.因此,澄清理论界对于下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承认物权平等原则。只有承认物权平等,才能更好地实现物权的平等保护,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维护农地产权的完整性,充分地保护农民的利益。物权平等理念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内容,是农地改革的指针。在农地改革中要妥善处理好物权平等与物权法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凯 《行政与法》2002,(2):35-36
80年代初期的家庭承包制改革,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即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均分到户。这就是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l、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制度性的缺陷:①农地产权主体模糊;②人均分配,过于分散,难以优化配置;③流转无序,缺乏规范。2、深化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①建立以村为基础,乡统筹的农地产权制度;②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③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