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正>安倍的民族派民族主义已经基本上脱离了日本的国情和实际,而怀着虚妄而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精神,很容易将日本带入歧途日本亲美、反共的民族派民族主义一枝独秀日本的民族主义多种多样,有主张日本民族自立,反美的左派民族主义(革新民族主义);也有亲美反共的民族派民族主义;还有反美反共的新右翼民族派民族主义;赞美战前民粹型民族主义等。2013年,日本其他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势力表现都不太明显,唯独亲美、反共的民族派民族主义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人民论坛》2012,(3):34-35
民族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民族主义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抵制崇洋媚外心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诞生,以建构民族国家为最终目的;中国晚清民族主义在外族入侵而导致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诞生,主张对内团结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对外抵御侵略,实现国家独立。两种民族主义在渊源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共同性,在诞生背景等方面表现出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鹏程  储峰 《湖湘论坛》2012,(3):104-109
国家主义是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20年代前后因其抽象的"国家"、"民族"观念契合英雄救国的中国传统思想曾兴盛一时。大革命时期它实际上起着维护反动统治的作用,极大地阻碍了革命的发展。《中国青年》作为中共党团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国家主义思潮和行动进行了有力批判。其中,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刘仁静对国家主义的批判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思潮是塑造国际关系和影响现代国家建构的一大主流思潮,它伴随着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思想发展而成长壮大。民族主义话语体系的形成最初主要发生在法、德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它被赋予了两种显著不同的哲学色彩,分别是共和主义色彩以及历史主义色彩。前者以理性和人道为口号,建立在启蒙运动所树立的平等观念与个人权利的哲学基础之上,后者则建立在对理性主义反动的浪漫主义、历史主义哲学基础上。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塑造。这种糅杂的民族主义理论体系对后发国家,尤其是非西方国家,构成了学习的重要范例。它们不仅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由普世的统一世界观转向个体的特殊论,同时,其强大的动员力也影响了后发民族国家的建构,它内在的民主观念与国家主义的张力对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秋原及其创办的《中华杂志》,提倡人格、民族、学问三大尊严,力主超越传统派、西化派、俄化派而前进,主张由学术来探讨中国的前途问题,将促统一、反分裂的政治诉求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基础之上.《中华杂志》不仅系统地研究民族主义思想,全面地批判皇民化谬论及全盘西化论,堪称台湾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阵地,而且也是最早从理论上对“台独”做出深刻剖析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1)
独立后的俄罗斯在对苏联某些失败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发展,最终以立法形式制定了一系列更利于民族和谐、国家稳定的民族政策,如立法上回避民族自决,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强调俄罗斯民族在俄联邦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主张人权和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推行民族文化自治理论,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建立民族和谐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公民民族主义被视为以政治认同为核心、与自由主义理念相融合的民族主义形态。但多元主义者认为,公民民族主义理论本身具有一元论倾向,可能产生特殊主义诉求,甚至催生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沙文主义。为此,当今各自由民主国家应当重新审视公民民族主义理论,寻求更合理的自由民族主义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补偿政策,而是要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建立国家学说。这种国家学说要求增加传统民族理论缺乏的个体维度;扭转国族建设的文化本位为政治本位;提高政治效率,从而为充实政治规模提供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中华民族理论不是"民族"的主张,而是"国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现代理想诞生的年代,当时.许多报刊都传播过"主权在民"的现代国家理念.但民族危急的形势使梁启超接受了以民族国家为目标的国家主义学说.他虽然也谈民主、自由,但出发点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权利.<新青年>时期,高一涵、陈独秀等努力传播现代国家观念、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对新文化的建构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欧游心影录>时期的梁启起主张的"尽性主义"显示出他已经超越了<新民说>时期的国家主义,完全理解并具备了现代的国家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之史的考察──从民族意识到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随着华夏中心论的破灭而逐渐形成的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 ,早期维新者吸收西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平等理论 ,民族意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早的体现。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 ,民族主义正式形成。维新人士希望通过吸收西方的自由平等民权思想资源 ,把传统的君主专制中国塑造成现代型的民族国家。国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国人对满清政权的失望也日益加深 ,各方人士从自身的学术素养和政治立场出发 ,各自提出不同的民族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起点是"群",终点是"国家主义",前者属于典型的传统话语,后者属于西方政治思想。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境,梁启超"有选择地接受"了德国国家主义思想中的"国家有机体说",对"国家至上说"却有所保留。梁启超国家主义思想的宣扬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派是抗战时期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政治主张十分偏激,充满了非理性民族主义思潮的色彩,但始终立足抗战救国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一直是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世界史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史纬度。从早期民族意识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来看,前者近似于文化共同体,是基督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产物,更趋近于保守的形象;后者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形成的激进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发展为近代民族主义的过程,在思想表现上是从民族的自然解释发展为对民族的历史解释,这一转变过程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建构,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探索必须结合资本主义的全球拓张展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建立了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范若兰 《思想战线》2006,32(1):20-25
殖民地、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和女权主义在社会性别观念变化、妇女解放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族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中的主导地位和女权主义的从属地位,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解放主要是由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和男性主导的,难以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7.
沈辛成 《探索与争鸣》2022,(2):27-37+177
技术民族主义原指20世纪美日科技竞争中的保护主义举措,后用于描述非西方国家以民族主义为动力的技术发展道路。此概念存在双重标准:对西方国家,它回避技术发展与民族文化的相互构建,掩盖了技术价值负载的一面;对非西方国家,它强调技术与文化的对立,含有极易引发保守和孤立的歧视性前提。人工智能领域见证了技术民族主义的新形态,即美国以文化对抗为前哨的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的信息技术深受控制文化影响,其渊源与自由主义价值观多有矛盾,所谓“反映美国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无法成立。全球业界应多以技术问题寻求共识,而非以民族文化区别彼此,中国亦应审慎对待国内外技术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是积极的,且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民族主义也有其非正常和非理性的部分。青年群体容易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会对青年"国家—民族"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形成理性的"国家—民族"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世界离不开全球民族问题的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民族主义出现了新动态,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呈现分化走势,即极端民族主义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求生存图发展的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出现了强化态势;各民族国家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问题成为大势所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虽然有发展苗头,但国际社会的反霸斗争也在加强;极端民族主义诉诸恐怖主义手段的抗争方式短期内不会杜绝。因此,构建和谐世界任重而道远,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殷毅山 《传承》2012,(14):80-81,85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的推动起着一定的作用,也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价值选择与救民救国方案,在当时看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新民之思想难以根除中国的问题;而梁启超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本质上调和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思想。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其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