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6,(3)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教育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而社团骨干的培养则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分析文学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下:重视理论建设,塑造社团文化;注重传承,稳中求胜;学校应因"团"施教,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2.
严耀良 《学理论》2009,(7):176-178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将从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哈斯 《学理论》2013,(12):313-314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与学术信息最为集中的前沿阵地,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场所,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任务,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氛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师生在文化认同、情感激励、品格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波市高校为例,从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高校学生三方面梳理了三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地位,论述了其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不同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明确的情况下,着重强调从传统文化、学术文化、公益文化三个方向出发,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4)
文化发展与繁荣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校园文化是其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要重视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高校社团文化在文化引领、文化归宿、校园治理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赋予了特殊的意蕴。其特殊功用表现在:使社团建设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起"旗帜性"的作用;使社团建设在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的过程中成为改革的"试验地";使社团建设在公民社会的建构中发挥"突击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芳 《学理论》2009,(19):235-236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生长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层次较高的文化,其主体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以拉近图书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锐  郑婷 《学理论》2012,(35):245-246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宿舍人际关系对个人、社团文化、良好班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东旭 《学理论》2012,(25):188-191
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员工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为创建富有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洪民 《学理论》2012,(6):113-115
校园文化传承在高校多校区特别是新老校区办学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八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对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对校园文化传承的满意程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如何在校园文化传承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期望为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贺一红 《学理论》2012,(19):291-292
校园文化具有规范行为方式、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是承载和弘扬校园文化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6)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建设和社会文化链接载体。高校要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要科学地、战略性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创新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弱化、校园文化指向不明、学生对未来展望不明确等问题。从而认为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素质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创新上为学生提供多种自由发展空间等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载体,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协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两者相统一于和谐协调理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视角,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找准创建定位,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凝练校园精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突出育人导向,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力;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中华文明的具体反映,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精华;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客体环境中由校园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本着向上、向善原则共同创造和逐渐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正确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对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馆藏资源提供利用是建设地方文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弘扬和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并定位好服务角色。2006年起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建设,面向社会读者陆续开放其馆藏资源。总结安徽科技学院馆藏资源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经验如下:转变思想,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利用馆藏资源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开放馆藏资源;实现了高校馆藏资源与地方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杨蓉 《学理论》2013,(15):332-334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者"的重要角色,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又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形成高校浓郁的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从学生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入手,分析了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挥社团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海宾 《学理论》2015,(2):196-197
地方文化与当地高校校园文化互融互补,地方高校应高举弘扬地方文化旗帜,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吉林化工学院深入挖掘吉林市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号召广大学生组织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开发;同时,通过地方文化进校园,积极培育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之一,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拟从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视角,在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晓华 《学理论》2015,(3):125-126
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软实力",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实力,不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导向作用,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渗透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模式等各个方面。主要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性民族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采取措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本篇论文从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延伸校园文化育人的深度三方面探讨了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发挥高校博物馆载体作用,探索实践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本篇论文从文化共享、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三方面探讨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华 《学理论》2010,(10):200-201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如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功利化;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上;对网络传媒的冲击没有足够重视等。要制定适时合理的文化政策,引导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要使校园文化形成鲜明特色;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树立全员共建意识;要加强师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以及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