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ADR的概念和产生   ADR是英语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缩写,常被译为:非诉讼解决机制、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代替性纠纷解决程序、法院外纠纷解决方式、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等等。 ADR具有代替性、选择性和解决纠纷功能等特点。   根据划分标准不同, ADR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主体划分,可以分为民间 ADR和行政 ADR;根据 ADR程序的启动,可分为合意 ADR和半强制 ADR;按效力划分,可分为终局性 ADR和无终局性 ADR;按 ADR解决纠纷的类型,可分为一般 ADR和特殊 ADR;从 ADR…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2,(4):8
3月14日,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北京市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解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复杂疑难消费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消费纠纷;法院委托进行调解的消费纠纷等。  相似文献   

3.
秦士君 《研究生法学》2007,22(6):134-142
1.法律运行的核心在于纠纷及其解决,这其中至少涉及到三个范畴:一个是事实的范畴,即纠纷的情况,人们在为哪些事情而争讼不止;二是组织的范畴,即纠纷的解决者,如果出现了纠纷,人们通过谁来解决它;三是规范的范畴,即纠纷的解决依据,如果出现了纠纷,人们依据什么来解决它。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涉企劳动争议纠纷的特点、原因以及问题分析 当前涉企劳动争议纠纷的特点主要有:1.纠纷数量大幅上升, 2008年度和2007竽度相比,全市涉企劳动争议案件总量增幅接近翻番;2.纠纷类型比较集中,主要在社会保险纠纷和劳动报酬纠纷方面;3.群体性纠纷呈增加趋势,处理难度升级。  相似文献   

5.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案件适用简单程序司法解释,规定了打官司可选择简易程序。下列六类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一)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二)劳务合同纠纷;(三)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纠纷;(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五)合伙协议纠纷(六)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可见,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先从调解着手考虑,就容易解决和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土地出让、转让纠纷增多,人民法院在审理有关案件中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政策,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相关的纠纷案件,保障土地使用制度的健康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纠担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田从当前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看,虽然直接以出让或转让为诉讼请求诉诸法院的合同纠纷较少,特别是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出让合同纠纷更少,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纠纷并不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纠纷的表现形式;在法院受理的集体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合作建房纠纷、商…  相似文献   

7.
曹瓴 《中国司法》2000,(2):47-48
公证制度是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它是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而设立的。实践证月,许多纠纷发生后;往往由于当事人没有妥善保管证据,导致取证困难,致使纠纷难以顺利解决。诉讼中,还会因为当事人不能举证或举证不足,使自己的主张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  相似文献   

8.
魏玮 《法庭内外》2007,(6):32-33
目前,随着北京地区房地产交易的持续升温,房贷纠纷亦成递增趋势。从2004年至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三庭共审结房贷纠纷57件。纠纷的具体类型分为3种,其中担保合同纠纷50件;借款合同纠纷6件;房产买卖合同纠纷1件。3年间,房贷纠纷案件的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4年审结2件;2005年审结44件;2006年又审结了11件。通过对这些房贷纠纷案件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目前购房贷款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值得贷款银行、开发商和购房人认真关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基层法院的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随意改变案由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将本属政府职能部门管辖的“土地使用权纠纷”改变为“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将林地使用权权属不明而产生用地纠纷定为“建坟纠纷”或其他纠纷等等。这种做法是十分不严肃的,其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承办人擅自改变案由,目的无非有三:一是减轻办案强度,减少取证环节;二是有利于“和稀泥”,各打五十板;三是以案谋私,为一方当事人“办案”。实际上,这样处理的结果往往使当事人不服,提出上诉或申诉的大有人在,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又引起…  相似文献   

10.
试论居间人的报酬及其报酬请求权本校民法博士生周小明一、序言:目前居间纠纷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诉请法院裁决的居间纠纷日益增多。形形色色的居间纠纷,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然人是否具有居间人主体资格的问题;二是居间人的报酬及...  相似文献   

11.
种子质量纠纷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种子质量纠纷案件的增多,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笔者近年接受代理农户因种子质量纠纷涉讼和非诉调解案件数起,感受颇深。现就办案中悟到的种子质量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作点浮浅的探讨,以期在种子的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引起注意,并恳望各界朋友不吝赐教。种子质量纠纷是指种子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因种子本身存在的产品假疵,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而给使用者造成财产损害结果而发生的纠纷。这类纠纷的法律特征是:(一)这种纠纷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于种子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之间;(二)这种纠纷产生于…  相似文献   

12.
当前解决医疗纠纷存在是非评价标准混乱,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的倾向;体制层面存在卫生局、医学会与医疗机构关系错综复杂,缺乏全社会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患方在治病中处于弱势,但发生纠纷以后一般借群体极化效应助力;我国公益性医疗机构在发展和管理上尚需进一步完善。化解医患纠纷必须以患者利益为本,完善考核监督、制裁弄虚作假和医闹行为;努力恢复医惠互相信任的关系,教育患方理性期待诊疗效果,加强医疗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要积极应对纠纷化解,调解机构要增强公信力,地方法院要科学分工、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周文迪  熊侃 《法制与社会》2010,(5):119-120,125
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产生,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呼唤着轻罪处理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刑事和解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全面的恢复正义、从根本上解决纠纷、从整体上提高效率等刑事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邢旭明 《政府法制》2011,(31):61-61
近年来,山西省屯留县人民检察院把对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手段概括为七大措施:主动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预防性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帮助化解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配合县委、县政府妥善化解在重大项目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重大项目建设投资者、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浅析劳动纠纷案件中的法律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纠纷案件一直在我国案件数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目前劳动纠纷案件中的法律援助存在着诸多问题:救助范围窄、门槛高;维权环节多;取证难;法律援助规定不合理;财政经费短期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劳动纠纷案件申的法律援助建设:建立规范的法律援助立法体系;简化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扩大劳动纠纷的受援范围;加强法律援助的宣传:发挥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属于民事范畴;一类应寻求行政程序解决,属于行政范畴。本文主要针对人民调解如何介入属于民事范畴的房屋拆迁纠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刘辉煌一直都说,自己只是个平凡普通的法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普通的青年法官,倡导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家事纠纷援助中心”,充分运用乡土社会传统调解资源来解决民间家事、乡邻纠纷,为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新机制提供了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8.
根据忡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规定》,下列投诉各级消协不予受理: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方面的纠纷;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的纠纷;商品超过规定保修期和保证期;商品标明是“处理品”的(没有真实说明处理原因的除外);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的;被投诉方不明确的;争议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而且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行政部门已受理调查和处理的;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消费者在向消协投诉时,还要提供购物发货票、保修证等购物、保修凭证的复…  相似文献   

19.
建设工程结算纠纷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话题,因为工程款的结算对发包方、承包方的利益都有巨大的影响。从发包方角度来讲,将影响到房地产工程的移交、综合验收的组织,继而影响到商品房的交楼H期及因此与购房户的预售契约纠纷;从承包方的角度来讲,会影响到总承包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2,(12):51-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第三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