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环境治理低效率的问题。多种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低效。地方政府可以从完善环境考核等方面加强地方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是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中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部分地方政府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加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应多措并举:完善监督机制,将依法行政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强化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理念;优化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环境;加强相关机构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频频出现各种自利性经济行为,反映出我国中央政府在合理规范中央和地方关系,保证中央有效控制地方方面的不足,这是我国国家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以及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以GDP为纲,而深层次的原因则与我国的现代化方式有关,也跟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组织理论角度看,政府行为属于典型的集体行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能力既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基础,还外化为地方政府机关效能的高低和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本文以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对Z市案例的实证分析,展示了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如何形成目标导向、信息控制、激励约束三个机制加强政府系统内部自上而下单向度的控制,促进地方政府集体行动能力的提升。毋庸置疑,政府绝对不能脱离社会而构建集体行动能力,政府一致行动的能力越强,与社会联接就越要紧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财政为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为了使地方政府早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必须健全和完善财税体制、正确区分公共利益、规范土地收入分配、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推选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制度以及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与任用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考核作为一个舶来品,有着深刻的西方自由民主的理论痕迹,中国地方政府出于管理上的问题将其引入,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但同时也产生了理论与中国现实的不适应问题,考核实践出现了与理论设想偏离的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赖考核理论自身的突破,还必须借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方政府自利性产生的现实动因即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和调整、地方政府财政窘迫、政绩考核指标导向不合理、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以及部分行政人员公共精神淡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职能、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和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精神等规避地方政府自利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本质上是地方政府收支逆差问题,其基本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收支差距的扩大,导致地方政府收不抵支从而产生了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而引发的政府公信力危机。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联接基层民众与中央政府的有效载体。但是其职能缺失经常衍生地方政府不作为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它与政府行为外部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政府行为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导致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或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腐败,或肆意减少本部门工作量,而采取了政府不作为这一隐性的违法行为。为此,有必要从外部性视角对地方政府不作为这一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为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寻找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地方政府既缺乏利益基础与独立权力,又缺少制度创新的积极『生与主动性,由此而导致制度僵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低下。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权利及再整合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将得到相应权利。本文基于此,阐述了地方政月手行为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若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竞争的全球背景是区域主义的崛起,地区背景则是大国体制的转型。对地方政府及政府竞争的研究,并不是现代经济学的专利。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对地方政府经济的理论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一大批经济学家已经将注意力投向作为大国经济转型和新兴增长力量代表的中国身上。国内一些学者也积极尝试运用这一新视角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同所导致的集中和分权的巨大差异,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与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竞争差别很大。利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响应"中央政策,有的地方政府却漠不关心"敷衍"应付?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将五个案例城市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四种政策响应归纳为"政策响应差异",并基于地方政府注意力竞争视角构建了整体性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决策环境形成了特定政策领域公共议题的注意力分布结构,经由政府内部的决策通道递送、过滤、释放给政策决策主体,从而形塑了特定政策领域的政府行动。同时,各变量要素间的不同组合及权重变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政策行为的动态变迁趋势。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中央一统政策与地方有效治理之间的政策过程,增进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学术积累。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背后的主要原因:非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及其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的财税管理体制与利益驱动;土地立法存在漏洞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之强势与农民之弱势的历史遗存。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的治理对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政绩观及考核指标体系来约束各级政府和官员;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改革征地方式,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地方政府改革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对地方政府改革的研究内容广泛,成果日益丰富,研究视角多元,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憾。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地方政府改革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地方政府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越来越重,危机的隐患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在对辽宁省各市县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又提出了相应的五条对策建议。文章最后认为现有财政税收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病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之策,除此之外,其他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17.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政府治道变革,其叠加了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等多重治理理念与治理任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地方经济发展。既有研究对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因及其激励机制的关注多是单向度和分散的,忽视了地方政府在优化政务、法治、市场营商环境中还存在的诸多不足。以“双向互动调试”为分析框架,发现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政策和举措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激励、经济激励和自主权激励等正向激励与考核、问责等负向激励间的结构失衡,以及激励机制设计中反馈机制的缺乏。因而,在正负双向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互动的基础上构建调适性激励机制,能激发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推动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政府公共服务功能不断萎缩,导致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下降。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也势必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削弱政府合法性基础。因此,必须对贫困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进行创新,促使地方政府 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意识。要对市(地)、县政府机构进行重组与改革,精简、压缩政务管理部门,加强 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经济落后地区的乡镇政府改组为乡公所,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将其从职能错位、财力不 到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要积极促进民间公共服务与合作组织的发展,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为两项制度:一是GDP考核机制;二是分税制。GDP考核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带来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但这一机制也使得产能过剩、地方保护、道德滑坡、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增无减。分税制加强了中央的财权,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但却让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日益严重。应当完善GDP考核方式,改进财税制度,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科学划分,规范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现有关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几种理解,相互之间难以兼容,也难以解释看似矛盾的地方政府行为.本研究提出重叠利益行动者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多样化的行为表现,源自于其行为的利益归属区间的不同,地方政府在政府利益与其它利益重叠形成的复杂区间中进行巧妙的规避选择,一般会优先采取利益高度重合区的举措,积极推动多重利益区的行动,有时也会强力推动政府单独利益区的行为.根据利益重叠情况采取相应的行为策略,是地方政府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策略也导致了政府既有所作为又难以高效进行社会治理.文章以劳动关系领域的地方政府行为为例,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