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国以后,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辽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完成了国家一五计划  相似文献   

2.
力求成功,是国人之共愿。辽宁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重工业基地,曾为共和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作出过巨大贡献。近几年辽宁经济在全国的位次却在后移。对此,省委省政府响亮地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口号,表达了辽宁4000万人民不甘落后,不畏困难,艰苦奋斗,为国争做贡献的心声。如今“辽宁第二次创业”,已经成为鼓舞辽宁人民艰苦奋斗,振兴辽宁,造福中华的光辉旗帜,它的成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一力 《党史纵横》2013,(12):13-16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实施工业化战略,在辽宁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日。辽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体现了毛泽东中国工业化战略思想的远见卓识。经过“一五”时期的重点投资和建设,辽宁工业基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及其在辽宁工业基地的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新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执行是很成功的。“一五”计划的胜利实现,许多指标超额完成任务,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联系当前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实际,不仅为当时取得的物质成就而自豪,更觉“一五”计划期间以自力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7-27
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福建的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由于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的历史任务,在执行福建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福建的工业建设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初始的步伐。195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和“地方工业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方针,决定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化任务主要是发展有资源优势、见效快的轻型工业。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10)
正全力打造重工业基地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黑龙江地区也随之启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时期,按照国家总体发展规划,黑龙江地区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到1956年3月,经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目标。黑龙江省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集机  相似文献   

7.
高文敏 《奋斗》2004,(3):15-15,27
黑龙江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投资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一五”期间,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有22个建在龙江大地,占14.1%。半个世纪的历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仅大庆油田就向国家上缴税金4061亿元,是国家对它投资的87倍。但是,过重的财税负担和历史包袱,使它们自身调整改造的步  相似文献   

8.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从“一五”到“十五”期间,为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曾被誉为“辽老大”的辽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改革步履沉重,经济滑坡至谷底。经过近十年的调整,尤其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出台后,辽宁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万众一心谋振兴”。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可以说是辽宁“极不平凡的重要时期”——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实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是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辽宁将如何全力奋进,实现辽宁“十一五”规划的宏伟发展蓝图?“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辽宁腾飞的三个重要支点城市沈阳、大连、鞍山市的主要领导,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从“一五”到“九五”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已编制了9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  相似文献   

10.
1954年6月,李先念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长,9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0月又兼任国务院第五办公室主任。他协助周恩来、陈云具体领导全国财经工作,解决了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初期财政工作的三大任务:制定"一五"计划期间的财政计划;筹集"一五"计划所需建设资金;积累财政工作的经验,实现1954年国家预算。他迅速适应工作任务的转变,在经济工作中学习经济工作,很快成为财经方面杰出的领导人,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探索社会主义财经工作的规律、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国民党旧政权遗留下的百孔千疮的经济烂摊子上,开始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相似文献   

12.
1951年3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  相似文献   

13.
在建国以来天津市经济发展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天津市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重要时期之一,以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研究天津市"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以创新精神开创天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把天津建成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天津市"一五"经济建设计划的制定天津市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2年开始,在党中央指导下,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天津市的基本经济情况及天津市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担负的任务而编制的。1953年6月,中央  相似文献   

14.
《党建文汇》2002,(21):51-5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完成,辽宁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工业基地,建成了以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大连的机械工业,阜新、抚顺的煤炭工业,大连、抚顺、锦西的石油化学工业为主,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农具制造和机械修配专业、建筑材料工业、柞蚕和棉纺工业、造纸工业等其他各种轻工业为辅的全省工业网。中央的英明领导是迅速建成老工业基地的根本保障。老工业基地建设是在中央统一规划部署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使湖南人民免遭一场战争浩劫,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打击,对于大西南的和平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以及新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来自南下干部、地下党和起义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湖南。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湖南党组织和人民努力贯彻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至1956年,湖南省委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全有 《党史纵横》2014,(11):21-25
正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65年来,"共和国长子"——辽宁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一五"时期,辽宁已经建成了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军事工业基地。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辽宁老工业基地不断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书写着辽宁的辉煌。2003年10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11号文件),辽沈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辽沈战役"。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18.
正探索·开拓《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文献资料)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中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用15年左右时间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伟大构想。这是凯歌奋进的年代,是中国人民施展才智、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好历史时期!《福建一五计划实施草案》历史档案采访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编审邱文生: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优先的地  相似文献   

19.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揭开序幕。作为一个大国总理的周恩来,不但日夜操劳亲自起草了“一五”计划的基本设想,领导编制了前所未有的“一五”计划,而且关注着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际工作的进展。本篇记录的1953——1955年周恩来的题词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几年间他倾心繁忙工作的身影。在经济建设中“重中之重”是建设新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在“一五”计划中钢铁工业的重点是全力建设鞍山钢铁基地,其标志性的三个大项目是苏联帮助设计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开工生产,21日,周恩来题词祝贺:“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的开工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重大胜利。祝贺鞍钢职工同志们这一伟大的成就。希望你们在毛主席的教导下,继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两天之后,周恩来还接见了应邀前来参加开工生产典礼的苏联钢铁工业专家、部长会议副主席捷沃西安。“一五”计划中起着骨干作用的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了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54年10月,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展览会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20.
建国 5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有必要从战略高度上加以回顾和总结。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线,这 50年的经济发展史,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对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一 )“一五时期战略”( 1953- 1957年)   建国后经过三年的恢复时期,国内经济形势趋于好转,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 1953年 6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