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秀华 《前沿》2011,(23):78-81
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过程和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消除异化劳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异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回归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柱海 《传承》2008,(12):20-2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生产结果上,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上,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在人之间关系上.是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并且其对现实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素养:一是在文本研读中涵咏,强化劳动意识;二是在情境设计中体验,培养劳动习惯;三是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提升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永鹏 《人民论坛》2010,(6):254-25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自主劳动与劳动体制的深化改革刘世萱(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本质上是一种自主劳动,即劳动者把劳动能力当作自己个人所有并自主地支配它,在劳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发挥它,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一句话,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依靠劳动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贫困主要原因是劳动非正义造成的:劳动能力获致不正义是贫困的根源,使劳动者处于机会不平等的状态下;在强资本、弱劳动的市场交换环境下,工会职能不健全无法维护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政府受GDP指挥棒的影响消极保护劳动者的平等权益,造成劳动者劳动交换正义的缺失,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劳动过程中的异化、被动劳动,使劳动者处于束缚状态无法获得自由发展,进一步造成贫困的固化;劳动成果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二次分配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劳动成果分配不正义,是劳动者贫困的直接原因。要消减劳动者贫困的范围和程度,必须使劳动正义得以伸张。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而不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沙光学 《传承》2009,(6):40-4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防范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企业常见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1、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侧重于劳动的技术形式。他从劳动的独立性和社会依赖性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阐释了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侧重于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从技术推动了分工和交换发展、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又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路,分析了劳动的技术形式对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塑造和限制,从而描绘出一幅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体劳动过程的宏大画卷。从企业内部劳动过程来看,数字技术对企业劳动过程的介入使得劳动过程全面浸润在劳动者的生活过程当中。数字经济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使企业具有调整内部科层结构和雇佣方式的内在动力;从社会总体劳动过程来看,"大数据"是物理世界中人类大规模劳动分工协作和劳动交换体系在数字孪生世界里的映射。数字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劳动者的分化,对劳动者素质和劳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的社会总体劳动过程中,劳动过程特定的社会历史属性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  相似文献   

13.
劳动社会保障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保障工作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就业和再就业,二是社会保障,三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三个方面都直接关系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文化服务的产业性质是确定无疑的 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扩大,一部分表现和认识能力较强的人逐渐脱离原来的岗位,成为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劳动者。文化服务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文化服务,创造对社会具有效用、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即文化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将劳动变成了压迫人、剥削人的异己力量,容易导致劳动者精神萎靡、自由意志丧失、生存异化等现象。工匠精神是求真尚美、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劳动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的本质力量、创造精神、思想情感以及价值理想。新时代,我们应以工匠精神促进劳动者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芳 《理论月刊》2010,(7):44-46
社会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问题一直为思想家所关注。原本作为促进人的能力专业化发展有效手段的社会分工,又成为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根源。这是因为,在人类劳动发展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与社会分工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本文针对三方协调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详细探讨了劳动者、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与机制,文章指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就是要充分表达当今时代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劳动者、企业、政府三方主体在劳动关系建立、形成、发展、保障诸方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动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涵的四个规定,即: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都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要消除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就必须扬弃异化劳动,消除产生异化的土壤——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爱 《前沿》2008,23(4):3-5
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作为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甚至法律与国家也物化了。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异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葛星 《传承》2011,(29):22-23,51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却出现了劳动的异化,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其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产生了诸多消极后果,如劳动者身心健康堪忧,工作倦怠。当前超越异化劳动,提升劳动者幸福感的举措有: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工会建设,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