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马不如赛马陈有芳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流传了不少相马高手的故事。伯乐之外,尚有九方皋等,甚至还有郭隗讲述重金求购千里马之骨的记载。似乎少了伯乐,千里马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因此人们把伯乐捧得很高,跟着鼓噪、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  相似文献   

2.
和人才话题相关常常被引用的一个典故就是“伯乐相马”。说的是古代一位身怀绝技、擅长相马的智者,即使面对成群的良驹,也能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千里马。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曾提到“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个典故引喻至今,“伯乐”之名成了“慧眼识英雄”者的代称。甚至许多中介机构、猎头公司都以“伯乐”命名,可见伯乐作用之关键。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正确的路线、方针确立之后,关键是干部。培养、选拔、激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不断充实我们的队伍,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发现人才的宝,但这种宝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局限性,而科学、合理、稳定的选人、用人机制,才是真正胜过无数伯乐和千里马的无价之宝。有了这样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确保我们伟大事业常葆勃勃的生机。 早在改…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别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不免同叹一番。都说伯乐能相千里马,可我辈乃芸芸马群中之一员,无缘走到伯乐面前,难入伯乐眼界,虽自诩有千里马之才,却罕有奔跑之机会,于是拉车、推磨、犁地,终老一生。传统的伯乐相马式的选拔任用制度,虽选拔了不少人才,但其缺少竞争、选才不公、湮没人才的毛病却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5.
唐朝的韩愈在《马说》中有如下感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借马来说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定义,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不过,比起人才的重要,发现人才的机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按图索骥”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了解,讲的是古时候有人依照伯乐所著之相马图去相马,希望通过比较马的外形是否与伯乐所描述的千里马相似,来判断此马是不是千里马,后人将这种只看外表不重内涵的行为称为“按图索骥”。目前国内的人才评估其实亦然,也许这样比喻有点偏颇,但是的确有一些问题亟待加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据载,上海在吸纳留学生回国创业方面远远走在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过去人们曾埋怨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今学有所成的人纷纷回国效力,这说明了什么?余以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又怎能吸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也就是说,敢于推出重大举措,敢于建立“人才特区”,实乃是广招天下贤能之士的高明举措。时下,不仅人才渴望有用武之地, 而人们也在大声呼唤建立“人才特区”。 如果让千里马拉牛车搞运输且喂一般的草料,恐怕千里马同驽马无异,甚至还不如驽马。鉴于此,恐怕千里马也决不会纷至沓来。中国二重…  相似文献   

8.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这句话在职场上流传了许多年,不过绝大多数老板达不到“伯乐”的水平,绝大多数求职的也到不了“千里马”的档次。所以,更多的时候老板与员工能否相惜只是一种缘分。寻找缘分是职场中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你在寻找吗?  相似文献   

9.
重用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的这一句名言。不知引得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感慨。怀才不遇者闻之泪下,仕途失意者思之神伤。人才在困境中多么急切地盼望伯乐相识、举荐啊!其实,从古到今,世上并不乏知贤惜才的伯乐。只是因为伯乐有时也只好望才兴叹。 何以见得?请看韩愈在另一篇文章《送王秀才序》中的话。那段话的大意是:你的文章、品行很好,可惜我没有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常我们认为掌控权在企业手中,作为职场一员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期望能有更多的“伯乐”来发现我们这匹“千里马”。反过来讲,如果得不到晋升与提拔的机会。我们就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之类的感叹。摆出一副无辜受害的可怜相安慰自己。实际上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引进了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及素质能力全方位进行评估。所谓“赛马识能。相马识德”。目的就是要尽量接近客观、逼近真实地去评价每一个人。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慢待一位真正优秀的人才。与其自怜自叹,不如行动起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并学会运用自己手中一半的主动权。去争取企业手中的另一半掌控权。  相似文献   

11.
周范才 《小康》2010,(8):96-99
炎炎夏日,你是否所处“火炉之城”? 城市的标签不只有地域之分,同样也有季节之分。 热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炉”呢?据称,气象学上早有过定义:  相似文献   

12.
得人者昌     
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和环境,更关键的是要有一位尊重人才,使人才的智慧和成果得到应有报偿的曹操式的决策者。所以,韩愈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才能得人,得人而不识人,有人也等于无人。毛泽东同志讲,“路线确定以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也就是讲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往今来常见的社会现象。可喜的是,如今国泰民安,“伯乐”渐多,“千里马”不时涌现,笔者近日访得一段两岸“伯乐”共识“千里马”的故事,颇为感人。话说四)11渠县人杨青松,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大巴山区的白腊坪煤矿,先在井下当了5年矿Xi,1980年被选拔到矿子弟中学教书。他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勤奋好学,又分别考入中央电大中文专科和西南师大中文本科,以顽强毅力学成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既当教师,又当学生;既当父亲,又当娘(因夫妻两地分居,一…  相似文献   

14.
我与伯乐     
古人说,伯乐善相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很幸运,初出茅庐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伯乐,让我的能力得以施展。 需要声明的是,我并不算什么千里马,更为不幸的是我还是个双耳失聪的聋人。但我也有我的辉煌,1994年,我参加了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制作系列动画片《金牌强强》的光荣任务,我和其  相似文献   

15.
一边是大批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们在招聘场中东奔西走,慨然长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一边是急需用人的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苦苦寻觅,扼腕叹惜:实用性人才太难找啦!  相似文献   

16.
马修文 《现代领导》2014,(10):28-28
作为领导干部、组工干部,不能当好伯乐,不具识才、辨才、荐才、用才之能之力,是失职、渎职、不称职。当前部分地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不信任、不理解在加剧,问题关键还是出在我们的干部身上,原因是干部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办法不多,究其根源还是在选人用人上,没有用“慧眼”选“千里马”.反而是“指鹿为马”,用些“非驴非马”甚至是“害群之马”。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一些“伯乐”不以相马为业.而以拉车为荣,这种伯乐拉丰、舍本求末、大材小用、用非所长的现象.实在是伯乐的不幸,要是千里马的不幸。  相似文献   

18.
尊重劳动     
苏北 《半月谈》2004,(9):4-5
“五一”节又来了。报章、电视、社会舆论中,休闲、旅游的黄金周话题炒了又炒.一热再热。可是,有多少人能想起它是“劳动节”呢?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一节日是由当年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演变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毛驴和伯乐     
一天,毛驴去找伯乐,希望能得到一个推荐名额。伯乐断然地把手一挥:“毛驴想当千里马,出格”然而,毛驴却是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尽量对伯乐表示亲热,常找个理由到伯乐家去坐坐,一来二去,便成了伯乐家的常客。大年初二最早到伯乐家去拜年,八月十五,又送上月饼两盒。每天驮上伯乐的儿子送到学校,又为伯乐老伴驮回集上杂货。还常常为伯乐传递点小道消息:某某行情要涨,某某行情要落。铁青马常在背后说你坏话,说什么:伯乐的眼光也常常看错就这样,伯乐看着毛驴越来越顺眼,就连毛驴的叫声也听着像是唱歌。就这样,终于有那么一天,伯…  相似文献   

20.
“伯乐”新说孙云久每每谈论起选拔人才,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伯乐”。“伯乐相马”的故事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珍爱人才的美好心愿,以及一些怀才不遇者的渴求。然而,君却有所不知,当伯乐相马小有名气时,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轰炸式的宣传,使他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