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有两大建树:一是创立唯物史观,二是发现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所不能容纳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出发点,设想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共产主义。他们所设想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赵华灵 《前沿》2011,(12):52-54
马克思在批判各种反动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通过唯物史观的发现而确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渐揭示出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唯物史观所内涵的价值性与科学性也渐次形成。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也是我们分析理想社会实现路径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形态演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和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依据的论述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 ,是确定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自创立唯物史观以来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始终重视对社会形态演进的研究。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五形态论 ,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包括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此外还有两形态论 ,把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为止称作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 ,共产主义才是…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论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思想活动的中心。但在唯物史观形成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的论证置于哲学的推论之上,是"哲学共产主义"的赞同者。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不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哲学的逻辑结论,而是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徐佩华 《理论月刊》2001,(11):42-43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真理,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但其实现形式,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可以而且应该是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应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出发,从国内国际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时代特征和不同的实现形式,从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基石.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具有"破中有立"、"以破求立"的理论特征,"破"即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立"即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唯物史观的建构与阐发,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是随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解剖的深入进行而得以展开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理解与开掘.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个人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前提,以生产力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论证了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形态,进而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和时代判断,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了唯物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简史》是讲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的课程。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正确掌握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为了达到这一总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从始至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只有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目的,总的说,就是帮助学生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隐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要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依据人的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最好在讲完原始社会后出现,再在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时逐步加深,在最后一课总的概括、总结课中,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和提高,从思想上着重进行共产主义人生  相似文献   

10.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完成的伟大理论建树即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理论的直接发展。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发展,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后来我们称之为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三个阶段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这是《哥达纲领批判》  相似文献   

12.
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有效地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加强党性锻炼。一、增加共产主义信念,正确处理坚持崇高理想与完成现实任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首先,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即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其次,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运用以人为本的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从社会形态发展史的高度,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马克思上述论述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从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透视其中贯穿着的人的发展的核心价值线索:三个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显示出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让位于新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应,束缚和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形态必然让位于更加适合于人的发展,特别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这两个方面完全是正相关的、总体上是同步的。唯物史观必定包含人的发展的核心价值维度,而人的发展水平又显示唯物史观所论证的社会发展规律,这两者是相互确证、相互交融、合为一体的,从而将唯物史观与以人为本紧密地统一为一个整体、一块整钢。  相似文献   

14.
陈明富 《岭南学刊》2015,(2):36-39,63
赫斯是首位把德国哲学与法国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学说超级连接起来,第一次从哲学和经济学视角论证共产主义思想的思想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赫斯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自由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虽然说赫斯对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与探索曾经走在马克思的前面,马克思通过潜心研究探索,从现有的经济条件考虑人的现实存在问题和现实的人的本质以及生产的全球化来研究,深入探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超越和扬弃了赫斯的自由—和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自己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完全符合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境界,其有利于当今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和谐世界建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及其伙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作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思想的总和。自一八八三年马克思逝世后即出现了种种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其中许多流派一直影响到今天(参看《美国百科全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目)。马克思著作的核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的兴起,利弊及其发展趋势。从人们谋生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被迫靠工资过活的工人或无产阶级。进行此种分析的主要理论是异化论、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远景。社会主义是人人都能更充分地发展其个性的一个更合理而又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坚守着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以及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的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也在创新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但这是以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的,是坚守中的创新,更是创新中的坚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相衔接,是我党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实现四项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完整地创立了人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创立了哲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和经济学说,创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它们都是这门科学的组成部分。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是相当可观的。马克思为给共产主义运动奠定科学基础、指导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做了许多实际的革命工作。为了人类马克恩主义的反对者总是企图把它说成是没有自身的哲学基础的经济学,或者把它表现为与它的核心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的问题上)实际的革命内容相对立的东西,或者采取其它的手段。他们突然“发现”马克思是一个空想预言家,在他  相似文献   

19.
14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状况的分析,在创立唯物史观和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的荒原中引入了科学的殿堂,揭开了人类思想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然而,囿于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清除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途  相似文献   

20.
刘佳  周新辉 《传承》2015,(1):78-79
在马克思看来,理想社会的最高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未来的最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进行讨论,可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普遍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素质,劳动改革等四个方面着手,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