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一体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开发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功能融汇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园城市是生活、生态、公共、经济的融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发展与绿色、城镇与乡村的协调融合,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公园城市的属性与内涵,可以从"公"、"园"、"城"、"产"这四个方面来理解。建设公园城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能更好地优化城乡关系、更新城市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用经营文化的理念来经营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立市战略和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市的目标,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高等教育发展能促进新市民素质的提升,加速推进市民化进程,能够传承创新文化、突出体现区域城镇化特色,能带动产城融合发展,吸纳就业,能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在我国实践中,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大学城建设对城镇化发展应有的立体式带动效应并未尽如所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失衡、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等是城市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同质化发展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经济建设需要脱节、就业难等问题也是城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重点和战略支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兼顾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的战略取向是,建设生态城市、经济高端化城市、数字城市、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色城市、低碳城市。而发展是前提,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城市领导者担负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滨州市城市发展的实际经验,阐述了城市发展的三大要素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了滨州城的更好发展,提出了如何做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建设一支优秀的创意策划师、建筑艺术师、城市美容师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城镇化视野中的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市场的城镇化和均衡的城镇化。一方面,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建设又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把湖北长江流域建设成为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关键是要促进产城融合。湖北长江经济带走产城融合城镇化之路,要以实现要素集聚集约、产城互动、人城互融为发展目标,以独特的主导产业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科学的城镇规划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强大的制度保障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种形态的新型社区已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初显端社会心理学关于社区归属感的研究发现,影响社区成员社倪,这对重建社区新型观念文化和价值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归属感的原因之一是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即居民是否愿意从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出发,新型社区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和把自己看成是社区这一亚文化群体的成员及社区生活的组成部谐社区精神、有益于社区成员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区文化。城分,直接影响到其对社区的喜爱和依恋。而从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市文化建设应重视社区文化内涵、品质与功能的开发,把发展展状况来看,由于传统邻里社区的…  相似文献   

10.
与城市建设需求的吻合度以及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是衡量职业教育基本状况的重要指标.各城市的政策和职业教育系统的改革更重视职业教育与当前城市建设的吻合度,而不够重视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应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实现农村生产力资源向城市的有序转移;利用政策激励促进城市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地推进城市建设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共享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指城乡居民在户籍行政区内享有机会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也指居民可跨行政区跨城市无障碍地与当地居民共享机会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发展理念对成渝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国家对成渝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任务要求,也是推进成渝国家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的基本要求。构建成渝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是实现跨城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其中,构建共建机制是实现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关键前提,构建协调机制是实现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构建长效机制是实现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不能脱离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基本特征。城乡统筹既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现实要求,更是未来10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城乡统筹应该遵循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原则,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统一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当前应该控制、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谋城先谋路,路举则城张。城市路网建设必能使城市的辐射力、竞争力大大提升,以大交通为契机实现大跨越,努力把合肥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 ,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和总体水平不足 ,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 ,探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适应城市现代化需要的城市基础建设与管理模式应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 )城市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的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设施的总称。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的产物 ,其状况如何 ,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它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 ,不仅…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要积极而自觉地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本文认为,发展我国民主政治不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而且是当前经济改革深化、反腐败、反官僚主义的迫切要求。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必须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路径呈现出新特质.第一,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应对高新技术浪潮为初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从“经济增长极”发展为“城市生长点”,并进入城市建设引领发展的新阶段.第二,90年代以后,我国迎来了新区建设高潮.与旧城改造不同,按照全新理念建设的新区推动着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一个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条件,经济是支柱。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必须依赖于产业的支撑和经济的发展,这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命中之义。纵观城市演进,攀枝花依靠攀钢成为钢城,绵阳依靠长虹成为电子城,自贡依靠盐业成为盐城,南充依靠丝绸成为丝绸城,宜宾依靠五粮液成为酒城,城市的发展无不打上产业的烙印。经营城市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根本  相似文献   

18.
理性增长、3D发展、公平为上和绿色繁荣构成了城市房地产的绿色理念与目标。应该设定协同的行动领域,首先在经济、社会、建设、资源环境和绿色发展的能力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同时,要以体制变革促进发展,实现发展系统的整体优化。实施绿色机制对政府的政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更多的共识与共享。减资源型的房地产经济体系是房地产绿色发展的基本保证。当前,房地产调控应该明确地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带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工作,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表现在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而促进城镇化建设应科学规划,注重中心村镇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健康城市是21世纪理想的城市建设模式,应从深层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地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