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不仅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对工业化、城镇化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成渝城市群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该文从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角度,针对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人口、土地、经济子系统,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成渝城市群受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成渝城市群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立新  吴良刚 《湖湘论坛》2015,28(2):129-134
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湖南省仅长沙市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其他城市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多数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化的速度。因此,加强统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战略,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两者的发展速度,有促于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障碍度诊断模型,评价2009~2018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诊断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6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低;耦合协调度较低,长期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6个市州呈现三层耦合协调等级;障碍因子包括经济城镇化发展不足、社会城镇化受阻、财政平衡能力弱、大量人口外迁.对应可采取完善政策制度、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平衡财政收支、积极应对人口流动等措施,以期为推动实现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高度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界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逻辑关系,概括了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决定正式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纳入下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内容中来,对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如何适应发展,让城镇化的新型居民享受到更高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也是我们医疗卫生管理者以及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已到了从局部突破转向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但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如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城农民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新时期,要处理好城镇化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市民化"、主导产业培育和耕地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等问题。对此,应坚持市场和政府的双轮驱动,速度与质量并重,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产业促进政策,提升城镇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等举措,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朱林 《求索》2011,(12):49-50,53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利用2003—2008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组成的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性,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为5.8%,且随着地区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实际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3)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人口城镇化领先,中部土地城镇化较快,西部土地城镇化超前,不利于全国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基于此,应优先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财税制度改革,继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配套GDP考核机制及产业政策改革,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积极突破制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实现二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叶中 《人权》2014,(1):24-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政策,更是我们党在提高人权发展水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只有发展好了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人权保障的水平。重视新型城镇化的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小城镇建设的人权发展价值,应是新型城镇化有效发展、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柳思维  熊曦  刘玲 《湖湘论坛》2011,(5):79-83,107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以及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调整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我国1995~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构建城乡市场协调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年度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城乡市场协调与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城乡市场协调与城镇化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在逐步提升,但是城乡市场协调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在推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过程中,应克服短期重视速度而轻视城镇化建设质量的行为,从长远来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城乡市场壁垒,同步推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城乡市场互动,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但总的来看仍很滞后,表现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着产业发展不足,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难度大等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并破除制约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加快贵州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贵州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黄锟在2014年8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新型城镇化能否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新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一是水平适当。健康城镇化是适度城镇化,要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适度同步、协调发展。判断城镇化率是否适当,需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既要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又要进行国际比较,考察同类国家或不同国家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情况。二是速度适中。健康城镇化是速度适中的城镇化,强调速度与质量相协调,即城镇化速度要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反映城镇发展质量的指标相协调。城镇化是否健康不能单纯从城镇化速度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谭鑫  朱要龙 《创造》2014,(4):40-41
正只有坚持工业发展与人口聚居相互匹配的发展准则,才能在积极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依存关系中谋求两者的协调发展。在当代中国城镇化推进的大格局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普遍水平偏低,进程迟缓。为了加速城镇化进程,一些地区在工业产业聚集条件不足的情形下,盲目扩张建城区面积,甚至征收耕地,让农民上楼,结果造成一种有名无实的"表象城镇化"。这种脱离实际的城镇化不仅没有给城市的健  相似文献   

15.
刘省贵 《前沿》2012,(1):15-17
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历史趋势、时代要求、城市本身功能以及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稳步推进城镇化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在国家推进城市化的战略规划中,郑州城镇化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合村并镇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有益探索,但是合村并镇由于涉及利益主体多,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促进合村并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中原经济区被写入我国主体功能规划并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来,中原经济区的规划设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中原崛起乃至整个中国中部的发展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关系着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联动发展,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从产业政策法的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组织不完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相关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法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急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为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党和政府新形势下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正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客观上需要发挥国防工业优势,通过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这有助于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使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有必要破除军民相互分割的建设模式、发挥好战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理顺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华 《桂海论丛》2001,17(5):91-93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必须积极稳妥推进。要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 ;搞好城市规划 ,正确处理城市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关系 ;以工业化促城镇化 ;以完善的户籍制度促城镇化 ;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 ;加强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只有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才能从根本上为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积极的条件,才能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问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湖南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用SWOT分析发现:湖南现阶段城镇化建设拥有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多层次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的优势;存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城镇综合承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面临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期、区域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期、湖南承接产业转移黄金期等内外机遇。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需要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化解劣势和挑战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