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立足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在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里形成了初步的文化自觉.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正反经验的不断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统一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那里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紧接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研究全面展开,加上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最终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广泛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最终结果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的普遍真理性,找到了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切实结合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2.
卢露 《传承》2008,(6):90-91
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即具体的形式、客观的形式以及体制的形式,来探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并由此引出我国应如何从家庭、学校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保护制度三个层面来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三个方面,即具体的形式、客观的形式以及体制的形式,来探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并由此引出我国应如何从家庭、学校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保护制度三个层面来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青年论坛》2010,(5):6-10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问题。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的理论积淀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国媒介文化的困境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中国文化和相应领域的媒介文化,不论在实践模式还是理论精神上,都面临着种种冲突和裂变。而媒介承担了社会象征形式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功能,意识形态的战场也逐渐以大众媒介为中心展开。中国媒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在场",对我们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独立性,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研究在中国报纸副刊出现、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确切地说,中国报纸副刊具有文化的软性色彩,针砭时弊,推进社会变革,同时形式活泼,是大众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常姝 《思想战线》2019,45(3):72
以本土“文化形式”对全球流通的“文化质料”进行灵活多样地解读与使用,是理解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发生、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维续生成的重要分析维度。这一分析最终要落实到以个体行动者特别是“关键行动者”的实践为分析单位和对象。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应借助人类学民族志田野研究这一有力的方法工具,加强对各国文化本土特色的了解与尊重,并借靠本土关键行动者的力量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在地融入。  相似文献   

8.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9.
蒙妍 《前沿》2010,(12):198-200
"芦笙长鼓舞"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鼓舞蹈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而"芦笙长鼓舞"又在中国瑶族长鼓舞系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芦笙长鼓舞"的文化演进、艺术表现形式、民俗文化基础三方面去探究其文化内涵,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是继承与发扬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浙江省委联合在杭州举办了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彰显了党史研究宣传领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与时俱进地研究党史文化,弘扬党史文化,宣传党史文化,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本刊以“党史文化”专题笔谈的形式,陆续选登部分领导、专家学者的参会论文。  相似文献   

11.
传播是文化发展演进、传承扩散的途径和手段.文化经典的传播主要指文化的要素、内涵和精神的流传、播散.在实践过程中,不但整体形态的文化必含传播,就是单项的文化要素也必有传播这一运动形式.而任何传播行为必运载着相应的文化则更是显然的事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宗教、道德、教育、艺术等元典.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有利于发扬、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振兴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体制转轨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式 ,两种体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 ,两种体制所固有的文化交织在一起 ,必然伴有激烈的碰撞、磨擦和冲突 ,当代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嬗变。在这一文化变迁中 ,价值观层面的文化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文化精神 ,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都市的形成和发达已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化研究发展与繁荣的一个条件。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中国都市现代化转型的不平衡性(横向来看)和不彻底性(纵向来看),加之域外文化研究理论在中国文化研究起步伊始遮罩太强,使得我们的都市文化研究忽视了与之相对举的乡野文化,进而导致了将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等同于西方都市文化研究的研究格局,而这又恰恰限制了“本土”文化研究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谷松岭 《前沿》2011,(8):141-143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期,红色文化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形式也得到了升华,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确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就文化作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所使然。第一次以全会形式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次以全会形式作出决定推动文化发展,第一次提出由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正确定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从民族学、文化学、体育学等多学科角度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展开了研究。得出 :“所谓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就是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 ,本民族原创或虽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引入 ,但已经历了明显的文化改造、已与本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并流传已久的 ,以身体活动为形式 ,以追求身心与精神健康为目的的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识、客观意识和有意识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芳萍 《前沿》2013,(10):55-56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大量的思想形式,而儒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主体就是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思想的鼻祖孔子不但创造了儒家思想,并且将儒家思想的积极实践精神有效地传承了下来。本文主要研究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具体影响,详细地阐述儒家思想的内涵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樊锐 《观察与思考》2012,(11):28-35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浙江省委联合在杭州举办了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彰显了党史研究宣传领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与时俱进地研究党史文化,弘扬党史文化,宣传党史文化,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本刊以“党史文化”专题笔谈的形式,陆续选登部分领导、专家学者的参会论文。  相似文献   

19.
刘珩 《思想战线》2013,39(5):49-58
以文化转型为导向的中国乡村建设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同样以文化转型作为问题意识的欧洲人类学的"本土化"过程,在知识范式、研究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于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多重的借鉴与启示作用。二者在特定的区域所进行的研究,以及获得的地方性民族志经验表明,文化价值体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语境及其实践主体,地方性知识应该也必须构成经验反思的基础和前提,才能使具有这一文化自觉意识的乡村建设运动,不至于沦为西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20.
巫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底层,不但以其原生或次生形态存在于中国少数民族中,而 目以其各种升华、变态形式保留在汉文化中,对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着广泛的 影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