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全党必须认真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当前,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实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是农村加快实现小康的前提,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化软实力与旅游地公民文明素养之间具有内在的通达性,良好的公民文明素养是旅游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所在。以旅游目的地公民文明素养培育为关键抓手,旨在通过推进公共道德制度规约建设、加强旅游从业制度法规建设、涵育理性包容心态等举措,解决旅游文化软实力中德性因子、法治因子、包容性因子不足的困境,形成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相适应的公民文明素养,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又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怎样做好云南省永平县农业农村工作,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反复强调把扶持发展包括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内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民政部门是负责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新形势下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职能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农村和农民并未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曲延春博士的专著《变迁与重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在这一方面作了深入探讨。该论著追溯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供给的形成和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建立,列举了不同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表现形式,阐释了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迁的因素,分析了农业税取消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大学人文基础》课程对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达到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涵养核心价值观、养成善待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的人文情怀、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升华境界、提高审美、担当责任、经世致用、报效国家的目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体课堂与云课堂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强化《大学人文基础》模块化教学环节机制建设,融内容精选、方法改革、活动开展、创新创作为一体,道用相济,知识、规范、技艺兼修,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三农”工作大局。济宁市自2001年以来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并努力发挥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综合载体作用,整体带动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2003年,省文明委在济宁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这一经验。2005年1月8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了典型发言。四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四抓”做文章。启示之一:立足全局抓定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选准路子、有所作为。济宁是农业大市,800万人口中有600万在农村。农村的…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永胜县从农业大县的实际出发,将“人才强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重点培养扶持科技型、职业技能型、经营型人才和行业带头人。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能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了“永胜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的农业农村工作也和全省其他经济工作一样,在遏制下滑、止跌回升的进程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到“十五”末.全省农业增加值超过6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突破2000元.粮食总产量突破1500万吨,肉类总产量突破30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51.3%、35.3%、2.2%和46.2%.年均增长分别为8.6%、6.2%、0.4%和7.9%。烤烟、茶叶、花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稳健强劲。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云南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一派春耕播种的繁忙景象。就在这个时节,凝聚着省委、省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干部群众智慧与心血的重要文件——《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正式颁布实施。这一造福全省3000余万农民的重大举措,体现了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将成为云南农业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主体性构建的问题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至今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贺雪峰的近著《什么农村,什么问题》给当前争论以很好的启示,著作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了中国农村研究的进路、研究范式以及研究态度等问题,表明农村研究的目标不应是简单的理论对话,要以农村政策研究为切入点,并在中国语境中去理解这些经验,进而归纳、提升并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实现社会科学主体性构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中,尽管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文化建设,使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发展明显滞后。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营造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多元投入、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问题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不应满足于做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应成为文化建设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针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5.
马银华 《工会论坛》2014,(6):130-131
李兆禄先生所著《任昉研究》为学界研究齐鲁历史文化名人任昉的一部力作。该书爬梳剔抉,独辟蹊径,对任昉的生平、思想、人格、影响等综合各家之长,不乏真知灼见,特别是一反沈优任劣的成见,扬任抑沈,对完善中国文学史有独到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对职工文化已有全面阐述,今年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十六大报告也将把职工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职工文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破题,这是乔东博士《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与实践》一书的重要贡献。乔东博士抓住了企业职工文化内涵的关键,突出了企业职工文化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的独立形态;明确了工会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钟二毛是一个瑶族作家,这个身份让我很感兴趣,我一直想知道,一个在大都市里定居十几年的少数民族,他是否还是山里人的骨子,他的血液里是否还有民族的文化因子。看钟二毛的《回家种田》,我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小说用一种辛酸又辛辣的语气,用一种介乎戏谑与现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农民与农村的残酷故事:18岁的“我”高中毕业选择回家种田,但家里人和村里人不理解,甚至嘲笑;无奈,“我”只好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大城市的冷漠与歧视让“我”找不到任何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我”再次选择回家种田。  相似文献   

18.
司法的实践活动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它是在社会结构中实现自己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作为纯粹法社会学创始人布莱克的代表作,关注到司法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这个特点,试图探讨司法活动所涉及案件的社会结构,并通过结构分析引导把法学研究科学化。本文的研究,要揭示布莱克学说这一方面的观点,从完善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布莱克学说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符号,是人类存在的家园.符号记忆,诉说着一个民族生命绵延的全部内涵.一种符号的远去与缓慢遗忘,标示着一种个性文化的消逝,同时代表着一种独特生命形式的消逝.这种消逝,犹如我们不堪回首的童年——无限美好和向往,但是一切已然成为过去,难以寻觅.民族——不断消逝的符号——难以留存的文化血液,这似乎成为文化人类学学者们永远的忧思.在新近出版的著作《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中,孙海兰、焦勇勤两位博士正是怀着那份文化人类学学者的忧思,全力追寻海南黎族织锦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民族记忆与生命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至2014年,中央针对三农问题连续发布了14个一号文件。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即2014年的一号文件发布前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