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也增多。一些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文化娱乐、自然环境及治安等方面原因引起的集体上访或群众性治安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妥善处理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十分重要。但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区分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的特点,找出内在联系,争取处理的主动性和增强处理效果,是做好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意在对两者之间关系和处理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集体上访和群众性治安事件的各自特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的17个月时间里,义乌市仅20人以上的赴省、三门峡市和义马市委、市政府、义乌矿务局集体上访就达40多起,集体上访人口达3000余人(次)。这些装体上访不仅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而且严重干扰了各级领导的正常工作和办公秩序,影响了该市形象,对招商引资、扩大改革开放极为不利。本文规就这些集体上访的成因、治理对策作一探讨。一、集体上访的原因据对1995年以来,30起集体上访事件分析,要求解决或达到的目的不外以下四种:(1)对征地、折迁补偿费不满。如义马村道北组居民、马岭一些村组农民多次集体到义马市委、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群众性集体上访、请愿、游行和闹事等事件发生,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益阳市1991年发生的集体上访、闹事等事件比1990年上升了39%,1992年又比1991年增加了76%,93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上升35%。 分析益阳市近几年发生的集体上访、请愿及其它群众性闹事,呈现以下四个特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越级上访不断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认真解决好农村集体上访问题,切实地抓好农村稳定工作,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农村集体上访的原因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当前,农村群众上访中集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有几种:土地权属问题、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司法公正问题、承包耕地问题、征地拆迁问题、干部作风问题等。由于法制宣传不到位,许多农村干部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的经济补偿问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妥善处理。由于处理不当,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大幅增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村群众集体上访,是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任其蔓延,必将对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引起政府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农村进行调查,结合丰城市近年来出现的几起影响较大的群众上访事件,就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农村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较多且复杂,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1、财务混乱。有些村委会多年不向群众公布帐目,对村里的提留款,宅基使用款,计划生育罚没款等随意支出,当群众查问起村里的经济去向时,村干部则…  相似文献   

7.
最近,作者深入调查,从第一季度全县职工信访情况统计,到县来访职工24起137人次,来县职工集体上访起109人次,职工来信10封,其中来县上访起数和职工人数较多的是现已宣布破产的原化肥厂特困职工,职工集体上访2起60人次。针对职工信访问题,作者略谈浅见。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一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发不出工资,造成退离休职工和在职工吃不上饭,生活困难;退伍兵、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难以分配和安置等;企业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村官"经济犯罪案件,侵害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多次上访、多头上访、集体越级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因此,从"村官"经济犯罪案件及人员进行剖析,针对其犯罪的原因和侦办难点,提出打击"村官"经济犯罪的侦办对策,对于全力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村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2年以来,本市群众为反映拆迁占地安置、劳资福利、城区管理、经济纠纷、干部违法违纪等方面问题集体上访势头较猛,规模日益扩大,形式日趋激烈,越级上访和到重点地区滋事情况突出。特别是一些集体访人员到中南海、市委、市政府堵门闹事,制造影响,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形成局部地区的交通拥堵和治安秩序混乱,成为影响首都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上访,是指三个以上社会成员为着某种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向社会组织、管理者联名写信或集体走访,反映同一性质或类型问题,提出有共性要求的群体信访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利益关系正在重新调整,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凸显,特别是因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问题增多,群体性上访一般事先有人串  相似文献   

11.
城郊农民集体维权行动的缘起、方式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土地征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和处置、房屋拆迁与安置问题所导致的集体上访、静坐和示威、聚众闹事等城郊农民集体维权行动的频发,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城郊农民集体维权行动的发生,既有社会环境、体制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体、群体文化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综合性集体上访中,"公开文本"所呈现的"维权"性质虽基本成立,但在"隐藏文本"层面则呈现农民谋利或者"出气"的实质诉求。从村庄内部视角来看,熟人社会的村庄结构使干群之间公与私的冲突交织连结,一些村民因为"衡平感"的丧失诱发"气"的产生、累积。在遵循"报"的行为逻辑下,上访成为"气"的宣泄途径或派系斗争的武器之一。因此,综合性集体上访是村庄政治运作的一部分,而非基于权利、利益或道义诉求的对抗政治。乡村内部政治冲突以各种"维权式上访"呈现,上升为地方政府乃至国家需要直面的问题,与村庄政治平衡的解体紧密相关。这是基层治理从"整体支配"向"技术治理"转型的意外产物,也是高压维稳政治背景下底层行为逻辑策略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利益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来了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多,潜在的社会问题发展到一定态势,就会通过集体上访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农村,因土地承包、果林承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土地征收、劳动就业、城镇规划拆迁等带来的利益关系的大调整,使人们日益变得浮躁,一旦酝酿发展为集体上访,极易干扰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秩序,对此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本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新旧体制的更替,伴随着一时难以避免的社会阵痛,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集体上访、游行示威、冲击党政机  相似文献   

15.
农民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的错位与缺失,是激化农民集体上访的重要原因.对此应采取疏导的方法,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问题处理机制,保证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述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集体罢工罢课,上访请愿,冲击机关,堵塞交通,以及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群众性闹事事件。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公安机关担负起维护稳定的神圣使命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泸州市公安局1986年至  相似文献   

17.
“上访”行为的经济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访”是群众直接要求党委、政府及人大等部门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从经济视角看,群众采取上访途径是因为上访成本一般低于其他途径。群访、越级上访的存在说明了上访强度的加大能够增加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而且上访的边际强度成本是递减的。要减少上访现象,要求基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当下,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地方重大事项,只是社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显现,建立地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地方维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当前引发社会矛盾与集体上访的因素阐述了地方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公安上访工作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当前在公安上访案件中,涉法上访案件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研究治理公安涉法上访、重信重访的对策,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的涉法上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涉鉴上访,是指当事人对涉及司法鉴定意见等方面感到不满,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或者受到欺骗等不公平待遇,从而引发的上访行动。随着司法鉴定活动的维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现阶段我国涉鉴上访的频度和密度也不断增加,成为司法鉴定管理以及社会治理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关涉到我国司法权威、程序自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涉鉴上访治理的研究,目的即是在了解涉鉴上访现况、掌握涉鉴上访特征以及分析涉鉴上访成因的基础上,从司法鉴定、政府工作、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来探讨涉鉴上访的治理之道,进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缓解涉鉴上访现象,助力司法鉴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