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合理性评价思想:马克思认为“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和“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原则,文明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尺度,人的解放是社会发展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这些思想为我们科学评价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2.
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在不断寻求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探究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与“为倍受凌辱”的绝大多数穷困人谋利益、解放全人类两者的统一中,推进其理论探索并深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及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主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历史发展与民族历史发展相统一;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结合;以"人体解剖"为"猴体解剖"的钥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些方法论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历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蕴涵真善美,与传统的发展现相比,科学发展观在真的基础上实现了善,在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美,是真善美辩证统一的发展现。科学发展观是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辩证统一的发展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坚持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的辩证统一,实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游学民 《求索》2011,(9):257-257
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常受其民族文化积淀、社会体制、社会政策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关乎国之将来,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是一个国家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关乎国家的历史命运。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现行教育立足于“价值观引导个体的价值尺度,而个体的成功必然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之统一”的观念之上,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其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开放理论中选取开放的尺度标准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将历史上不同学派的观点加以比较综合 ,从纵横两个方面展现了社会开放尺度标准的演变过程 ,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 ,提出了作者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道写入党的章程,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无疑向世人昭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三个代表”一个重要方面的先进文化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先进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判断文化的先进性,要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历史尺度就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先进的文化,首先是要适应社会客观规律,促进历史进步。与此同时,历史主体是有目的的有意志的人,历史进步是合…  相似文献   

8.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从现实逻辑来看,以“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新的思想解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在破除“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先验逻辑中实现文化祛魅,在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科学认识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血脉,在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筑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思想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9.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从历史逻辑看,“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刻领会这三重逻辑是全面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舒新 《理论月刊》2005,22(6):151-153
从理论实质角度来看,20世纪以来,社会党的理论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其理论实质越来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距离越来越大;从社会党在国际国内的具体政策和实践功绩来看,社会党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和国际政坛上重要的进步力量。只有正确把握这两个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西方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正确把握我党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的郑重告诫。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也曾提出“两个务必”的郑重告诫。从西柏坡时期到新时代,“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对我们党履行历史使命、应对复杂环境、完成战略任务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阐述“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考察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传承创新,深入研究“三个务必”的丰富内涵、逻辑结构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马克思人的“内在的尺度”有关思想,试图阐明实践活动中主体的需要与规定性,即人的内在尺度具有自觉性、整体性和发展性;人的内在尺度是在主体对象化、对象主体化的实践过程中,在人与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的相互塑造中不断进化的;人的内在尺度进化经历了从“认识你自己”到“人将重新掌握自己”的历史过程,是人的自觉意识在历史运动中的实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史学界关于史论关系的讨论,先后提出过“以论带史”和“论从史出”两个相对立的口号,几经反复争论,最后以史论结合的提法较为科学,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应当说,作为全面的治史口号,史论结合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史与论究竟如何结合,笔者感到还有值得探讨的必要。首先从宏观角度考察,在历史研究中,史论结合是不是包括“论从史出”和“以论带史”两个方面呢?谁都承认,史论结合是指科学理论和历史实际相结合,认为按照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历史认识也是循着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两个过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并使认识不断地深化。在这个过程中,论出于史,史有赖于理论的指导,史论紧密相联。问题是有的论者在对史论关系作了很好的论述之后,却认为“论从史出”的口号,“只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是我们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要破解的关键问题。从内涵来看,它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两个大局”的必然产物;从破解之道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实践主动;从价值意义来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与时俱进地自觉推动理论创新和创造。不断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前提;从方式方法来看,守正创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方法;从现实路径来看,“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权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尺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作为评价尺度的人权价值,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评价尺度,又是个体和社会进行自我评价的价值尺度。人权价值作为评价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及其全面实现的基本尺度;作为价值批判尺度的人权价值,通过自身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集体性与个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反映作为"类主体"的人的普遍价值追求,又反映作为个体的人的多样性价值需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既是总体性的价值批判尺度,又是具有独立形态的价值批判尺度;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价值,是被赋予了普遍性的思想体系。人权价值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载体。  相似文献   

17.
代俊兰 《前沿》2014,(7):49-5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一书认为,无论从理论主旨、理论体系、文本主题来看,还是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阈来看,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厚、思想深刻、影响深远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8.
焦雪滢  高君 《新东方》2022,(5):42-47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立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生产”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过程中必然会触及的“场域”。兼具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原则与策略是农村集体经济性质的规定性,证实了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自洽。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民共同富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创立的三个理论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咸瑜 《理论月刊》2006,1(10):49-51
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历史思维的最伟大成果。从思想进路来看,人与市民社会、人与异化劳动、人与社会实践三对关系范畴循序递进,构成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三个理论环节。其中,在对人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思考中,马克思洞察了政治解放的历史限度,确立了人类解放的至高理想;在对人与异化劳动关系的思辨中,马克思以生产劳动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在对人与社会实践辩证关系的追寻中,马克思最终确立了求解人的问题的真谛,实现了历史观上“壮丽的日出”。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思想战线》2024,(1):16-23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第二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维度。通过历史和现实分析,“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展现的世界观,体现为立足现实、立根中国的实践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环环相扣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