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虽然成效显现,但尚未达到法治政府应有的要求。为实现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弄明白法治政府的具体内涵,据此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路径。一、法治政府的具体内涵现代法治政府的具体内涵受制于一国的法治文明水平和社会发展程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法治文明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整体性概念,价值层面的法治基本理念、静态层面的法律制度内容和操作层面的法治技术手段一起,构成了法治文明的"三维"结构,形成了法治文明整体架构的环环相扣的横向链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则构成了法治文明"一体化"的建设任务,形成了法治文明整体架构自上而下的纵向目标体系。只有实现"三维"结构的相互同构和相互整合,实现"一体化"建设任务的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实现"三维"和"一体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进步,法治文明的整体架构才会完整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伊犁州党委、州人民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方针。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是伊犁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在分析了伊犁州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成绩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伊犁州科学发展的七条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特别是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积累的经验和邓小平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国逐步走上法治...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内在地包含着权力法定、法律优先、信赖保护、责任行政、合理行政等法律原则.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而法治政府则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形式上做到了依法行政并不意味着法治政府目标的真正确立和实现.基于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现状,应当从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制定完备的良法体系、构建有效的法律实现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公共性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公共性理念,以消解国家公共性异化,追求为着"人的解放"的真实公共性为根本旨趣。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中国行政改革和政府转型的重要取向和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政府公共性理念的指导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终极追求目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政府权力的法治约束与监督,建立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寻求公共性与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董岚 《新湘评论》2014,(5):48-48
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最高目标。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践中,必须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这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政府自身建设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法治环境不容乐观,立法转型滞后、相关法规存在“碎片化”甚至相互抵消的情况,司法行政功能错位,环境执法困难重重,相关法律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普遍较差。为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统一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促进法》;转换立法思维方式,且执法方式与司法方式要逐步重整;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环保职责,注重环境民主和社会参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看,当前导致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因素有:政府行为失误、政策导向偏差及错误的发展观等。而生态文明语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包括:完善制度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效的政府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设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笔者认为,生态的广义是一切事物健康、美好的状态,它是当前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追求的目标。而法治生态正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是指在政府公权力推动之下,以人民利益和宪法法律至上为根本原则,坚持执政为民、公平正  相似文献   

11.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法治政府通常体现为责任政府,其具体体现是政府及其成员行政执法的责任。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各种背离行政执法责任的现象,因而要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法定职权和责任,把执法行为纳入规范、制度轨道。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器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伊犁州水土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伊犁州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伊犁州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对维系新疆生态功能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伊犁州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有限的空间将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如何合理规划布局,以承载人口增长、经济扩张带来的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使生态和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使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伊犁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今天,广大公务员的信心是实现法治政府目标的强大内驱力。但是宁夏公务员对实现这一目标显得信心不足,分析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其信心的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黄爱宝 《探索》2008,(1):65-69
法治政府构建是我国新时期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政治体制及社会体制全面进步的核心内容.而加强政府生态法治建设既是法治政府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政府生态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法治政府构建的内容完善,而且要求提升法治政府构建的伦理境界;法治政府构建也为启迪、展开和推进政府生态法治建设提供了总范式及总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干同志在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五个方面内容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正确实施。所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新体现,是我国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是我国政府治国从政的新准则,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新目标.法治政府应当是诚实守信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政府,是责任明确的政府,是权力有限的政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在追求实现美丽中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发布,是国务院贯彻执行宪法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国务院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决心,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建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