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构成了这些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中,加强和改进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构成了多民族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特别是后者对族际政治整合具有优先地位.本论文以后发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代化发展对后发国家带来的影响,及其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内容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时,历史上由历史文化连结而成的众多民族群体在近代的民族构建中成为众多民族实体,中国成为现代意义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对国内民族关系进行协调的族际政治整合,成为国家维持统一的重要机制,更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先采取了制度整合、政策整合的策略,接着又采取了法制整合策略,近年来则增添了国族整合策略,从而形成了一个兼顾国家整合表层逻辑与底层逻辑的整合体系及相应的实践,并达成了族际政治整合的目标,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今天,依据国内族际关系的变化及其出现的特点,深入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更具适应性和韧性的族际政治整合方式,仍然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已经告别了以往的单独凭借军事实力和国内的强制性同化时代,而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安全观时代。在这种安全观中,国家通过建立一种更为开放的国家凝聚力和国家间的合作而实现国家安全。在这种国家安全中,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实现了新的发展,处在了一种新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中。新的国家安全观将对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带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建 《政治学研究》2012,(5):127-128
随着民族主义及相关民族政治理论(如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理论等)的兴起,多民族国家内各个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及相关利益要求日渐兴旺并逐渐出现质的提升,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峻。在如何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这个根本性的政治问题上,苏联的解体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美国国家认同面临危机的事实再次凸显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协调族际政治关系、将多个民族群体整合在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之中,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就成为政治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族际政治整合,形成了较强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原有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行了改造,重构了族际政治整合方式,增强了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必要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基于民族群体权利承认而实施的民族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源于多民族国家对原本以同化为主要治理范式的反思。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民族整合主张摈弃民族同化,同时又反对民族分裂,旨在维护族类群体的自主性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性;作为一种政治关系格局,民族整合是唯一主权屋顶下各民族共存的族际关系结构设计,具体涉及族际政治关系结构、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结构两个层面;作为一种政治实践,民族整合包括政治整合、经济整合、文化整合和社会整合等形式。民族整合是一种有机的共同体整合,它以维护多民国家的统一为价值诉求,在承认族类群体集体权利的同时,也为各民族成员自主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尽管民族矛盾和冲突不断,但是大多数国家为了保证不同民族群体和平共存、共同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其中蕴含了不少族际政治文明的新理念和成果。尽管这种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层次不一,但它代表了一种新方向。本文尝试性地提出族际政治文明概念。族际政治文明是多民族国家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共同事务上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进步状态和成果的总和。族际政治文明在当代不少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强调不同民族之间良性的共有文化和包容精神,通过积极价值的引导,使不同民族群体超越狭隘的身份认同,实现民族的和平、合作和共生。尽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族际政治文明在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和障碍,但它所体现的精神为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内涵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差异何以重要 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但差异本身也有对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不利的一面,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可能使族际之间的交流产生一定障碍,甚至产生误读及由此而导致的族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关键,是实现族际和谐治理的关键.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指在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个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中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在构建族际和谐治理模式下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趋势、相关问题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建议、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拥有众多的民族.从秦汉至清代两千多年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1840年至1949年的一个多世纪中,各民族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民族大联合,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争取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为各民族在统一的"政治屋顶"下维护、实现、扩大自己的权利提供了可能.建国60年来,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初步构建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研究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础、机制、问题、原则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是秉承公民化、同质化的公民国族主义取向,还是采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取向?这个基本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引发了学界的关于族际政治整合的价值取向的"主义之争"与"诸神之战"。事实上,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应当汲取两者之长,在国族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调整"族际主义"取向整合思路,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区域主义"与"位差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世界各地出现不少民族宗教冲突。各种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严重威胁着多民族国家的安全和政治稳定。然而,大多数国家的各个民族以及政府也在努力寻求一种各族共存合一之路,通过反思传统的族际关系模式,不断调整治理模式,一种协商治理、包容吸纳、倾中执政、集分平衡、包容性发展、民族镶嵌新的族际政治文明开始建立起来,使其成为不少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族际交往是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群体间或个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民族关系的具体体现。互联网场域模糊了民族间的差异界限,消弱了现实族际交往中地理距离和心理焦虑等障碍,隐蔽了地位和权力等不平衡关系。对于少数民族网民,网络空间发生族际交往的可能性更高。本研究发现少数民族网民的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崛起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族际交往行为与族际交往情感间相互影响,不仅映射了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民族关系而且也在型塑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苏联两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国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降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剧烈程度,为改革的平稳与有序提供了有力保障;苏联则以苏联共产党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
族群"政治化"为特征的族群国家和以族群"文化化"、"去政治化"为特征的公民国家是现代多民族国家的两种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受到苏联的影响,当代中国采用的是族群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但是,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少数民族的暴乱事件,在某种程度上表征了族群国家话语体系本身具有反效果。相对而言,美国等某些西方国家采用的是公民国家的国家整合话语体系,却取得较好的成效。因此,公民国家可视为当前中国国家整合的新话语体系,可视为解决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一个坚固统一的“苏联人民共同体”,苏联从民族利益的经营、意识形态的模铸、政治符号的表意、集体记忆的重构、民族英雄的想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恢宏刚猛的国族建构,然而,在意识形态僵化和大俄罗斯主义主导下的国族建构,随着国家能力的下降和政治权威的流失,其内在固有的弊疾——过度性、矛盾性、闭合性和单向度——不断凸显,最终使得国家共同体的谋求成为了镜花水月.有鉴于此,我国的国族建构应当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组合体系,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机制、多维互动的族际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19.
多民族国家与民主之间是否相互反对,从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提出民主与多民族不兼容命题以来成为学界所关心的问题。从上世纪苏联东欧国家巨变,民族问题愈演愈烈的条件下,近年来中国学界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世界上诸多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比较发现,多民族国家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反对的方面,也存在着互动的方面。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状况限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情况。在对多民族国家与民主关系的认识上应该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多民族国家民主建设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成份。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认同是困扰多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边疆治理应将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作为重要使命。在边疆治理中,公共政策作为基本治理工具,建构着国家认同的利益、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基础。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审视边疆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着政策模式中稳定与发展关系失衡、族际主义政策取向、政策执行力不足、政策冲突、政策创新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新时代边疆治理应不断优化政策,促进国家认同的持续、稳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