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变革。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计划和15年长远规划,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要把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持续不懈的努力。我们既不可脱离具体国情,也不可离开当代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共同要求来谈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纵向的、横向的  相似文献   

2.
科布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基督教所强调的"人类中心论"。要解决生态危机,就需要对传统基督教作一创造性的转化。要树立一种新的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之上的后现代的自然观;树立一种新的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观。科布寻求的社会是"既是可持续的,又是可生活的社会",他的发展观是共同体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涵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哲学层面上理解,需要从三层涵义来把握。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不断地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具有同一性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劳动改变人本身,同时,人的实践活动也要受到自然的制约。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  相似文献   

4.
王梦奎指出,从21世纪初开始实施的第三步战略部署,即如何建设小康社会并走向现代化,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要研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一是提升产业结构,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适应结构升级、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意识到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光靠发展小城镇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5.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在世纪之交,审思自身过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做出的一项重大选择。我国不失时机地确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所做出的决定,这对于今后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  相似文献   

6.
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提出要从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出发,重新调整和确立城市扶贫的战略,科学地把握城 市扶贫的基本立足点,以便使城市扶贫走上常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联合国环委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是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最流行的定义,也是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1993年联合国又对此作了重要补充:“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大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发展,这五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可持续发展观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在人与资源方面资源永续利用人类…  相似文献   

8.
烟草行业已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高速增长,这个发展阶段还能保持多长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此国家局近年来已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地市级公司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已经确立,鉴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地市级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行业可持续发展大势和方向已定的前提下,有必要从行业的宏观形势出发,具体研究地市级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平衡协调能力、制度体系、企业文化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着手建立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不仅要实现量的扩…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已经很多了,然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如果仅从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上去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发展观的高度。实际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场革命。因此,只有从全新视角和整体思维的高度即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发展,才能够更自觉、更坚定、更深入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就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特征问…  相似文献   

10.
侯亚非 《新视野》2003,(1):55-58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概念,是人类自然观的升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全新境界。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进行了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能力,反映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需求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承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共同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生态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近年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表明,从2001年到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恶化。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三地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保障,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意味着人类希冀实现的愿望是相通的。本文拟从几个核心范畴的关联性入手,谈谈生态经济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依靠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支撑。可持续消费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概念 ,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深化。目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所导致的。为此 ,要倡导建立一种可持续消费模式 ,以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这几个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只有都保持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世界应遵循的规律。让我们在考虑中国发展规划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国人口。一、人口与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国家从长期和总体上观察,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样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从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控制人口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使我们的12亿人口日推迟晚到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发展观的三点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出发,提出了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或主要矛盾。而围绕这一根本关系,又产生了中国的从天人一体到科学发展观、西方的从人是万物之灵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发展观,实质上,当代中西两种发展观是殊途同归的。展望人类发展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必然是人类的共同选择和伟大旗帜,人类如果背离这条发展之路,就必然会面临毁灭自身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根据,经历了一个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兵团屯垦戍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质上看,兵团推进城镇化目的就在于增强屯垦戍边事业的可持续性。而城镇化不足恰是制约兵团屯垦戍边可持续能力的短板。由于戍边的性质,兵团的城镇化之路则不能简单地拿城市经济发展理论来解释。自然环境和体制的约束都对兵团城镇化造成了特殊的困境,但是要看到农业发展也为兵团城镇化可持续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强兵团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和有效发挥兵地融合的市场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其危机的日益加剧,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几年中外理论界和现实实践中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曾反复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因此对其进行对策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一、理论依据:利用的极限与极限的增生   “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布伦特兰的这一定义,字面上关注的是人类代际 (当代人和后代人 )关系的发展,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实质上揭示了人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要实现人类的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