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娟 《统一论坛》2016,(4):11-13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认识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两岸和谐文化关系构建对于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两岸统一意义重大。一、台湾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和特点台湾先后经历过荷西、明郑、清治、日本殖民统治、中华民国等不同时期,特殊的历史轨迹使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存局面,台湾的文化类型有数十种,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殖民文化、本土文化,是  相似文献   

2.
台湾证券商业同业会于1998年1月正式成立,1999年合并了台北市和高雄市两家证券公司,成为台湾证券业唯一的同业公会组织。台湾证券商业同业会应宋庆龄基金会邀请来北京参访。参访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该会理事长黄敏助先生。  相似文献   

3.
中原河洛文化是华夏民族根性和母体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史上河洛郎不断南徙闽粤赣台,衍生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岭南文化和台湾文化。开漳文化虽属于地域性族群文化,却是闽南文化的核心与衍支,对台湾文化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闽北对台湾开展"海峡旅游",不止有山水奇景的吸引力,更有闽北神奇文化的吸引力。"闽北文化"之于"台湾文化",有着远超"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内涵",它有4大根源性文化:——古闽文化。远古以降历夏商周至春秋时期为"古闽文化时期",彼时福建与台湾同属"大  相似文献   

5.
李树义 《台声》2002,(12):39-41
旨在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关系的“河洛文化与台湾”研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一此次研讨会是由全国台联策划发起,全国台联与河南大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台联共同举办。在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位学者,围绕河洛文化与台湾这一主题,分别从历史、姓氏、民俗、信仰等方面发表论文与演讲。大家认为,河洛文化指形成于夏商周时期的黄河、洛水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台湾文化源于河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7.
姚同发 《黄埔》2007,(1):48-50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作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话说台湾栏目以大视野、大纵深、大力度介绍台湾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揭示台湾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作者姚同发先生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多次赴台作学术访问,出版有《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等著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宽泛的文化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整体集合,而每一个族群的文化则是这 个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台湾族群文化纷繁复杂,但其有着一定的文化文法。对异文化的理解,我 们应着重探讨和分析文化现象之后所蕴含的本质意义。对台湾族群文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 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章文 《政协天地》2008,(9):24-25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楚,下续台湾、海外,鲜明地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闽南人亲情、乡情相连,是永远分不开的情谊;地缘、血缘相亲,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闽南文化,是"闽台一家"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从商代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的历史。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文化在台湾流衍,汉字也传入台湾。后来,由于祖国大陆汉族人民移居台湾日益增多,汉字便成为台湾通行的文字。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明显地表现在海峡两岸对儒学的共同信仰。17世纪中叶,儒家学说开始传入台湾。1666年1月,台南建立了第一座孔庙和明伦堂,这表明中国封建主流文化大规模地移植到台湾。书院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机构。清朝康熙年间,台湾设立儒学至少有13所,供奉着孔子的牌位。各级学校把《三字经》、《论语》、《大学》、《中…  相似文献   

11.
闽台文化 自古一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台湾的文化彼此间不断交融、演化,被誉为闽台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不是福建、台湾两省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闽台文化范围的人民在语言文字、民间信仰、戏剧音乐、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的共同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市场那么小,大陆银行规模这么大,来台湾后会不会造成竞争格局?"对于2012年6月开业时台湾同业的忧虑,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记忆犹新。"为了消除这个疑虑,我们这两年多的主要经营思路就是尽量把市场做大、把蛋糕做大,让台湾同业和民众都受益。"身为首家在台营业的大陆商业银行台北分行掌门人,蔡荣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2010年9月,中国银行台北代表处设立,一年多后台北分行开始对外营业。未雨绸缪的中国银行如愿以偿拔得头  相似文献   

13.
尚道 《台声》2007,(8):81-85
漫画(Comic),这种令人着遗的图像文化,起源甚早,早在人类历史初始萌芽阶段,已有类似的图像艺术出现。而在现今的欧美与日本。漫画更早巳成为文化层面的一环,影响人们的生活,漫画人物的形象更深植人心。漫画虽属舶来品。但在台湾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受到日本漫画的影响,而看漫面也几乎成了台湾人的一种文化形态,成为台湾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这几年台湾鳋济的不景气,使得台湾漫画业一片萧条。漫画园地越来越少,出版社频频裁员,漫画杂志接连停刊,漫画书销量也一落千丈。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台湾漫画,如同台湾文化和经济成长的过程,一路走来荆棘布满。尽管竞得艰辛,但不能否认的是,台湾漫画始终和国际上最进步的漫画创作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4.
丁宇 《两岸关系》2013,(8):59-62
记者:台湾文学、文化能丰富中华文学、文化的内涵,必然有其特点。请问台湾文学、文化有何独特之处呢?朱双一:我觉得台湾文化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民间性、草根性、边缘性、海洋性等特征,而这是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别是它特殊的历史际遇所由产生的。比如地理位置上它处于中国的"边缘",就像人的皮肤一样,既能最先感应到外来的刺激,接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文化研究发展有年,呈现出在地化关怀、国际化视野、协同化精神的特点。在地化关怀是台湾文化研究的根本特质,与国际化视野及协同化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建构了台湾文化研究独立的问题意识和自我主体位置,并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对我们大陆本土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苏秋,台湾巨涛视听制作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长期从事电视记录工作,积累了大量台湾少数民族珍贵资料。何苏秋多次呼吁台湾当局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并根据自己所拍摄的录影资料整理出"台湾文化影音资产——台湾文化资料库企划案"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海洋文化"讨论热潮的背后,掀起了一股文化分裂的暗流。一些人声称台湾文化的本质是海洋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定性为大陆文化,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存在,企图以此割断两岸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为"台独"势力分裂论调服务的政治目的,从历史事实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14日至20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在宝岛台湾成功举行。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先后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洛文化与台湾》等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用丰富的史实、风趣的表述,深刻地阐述了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对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本刊摘登徐光春同志主题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台独”的形成及其欺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两岸关系》2007,(9):12-14
"文化台独"是"台独"势力割裂两岸文化联系,凸显"台湾文化主体性",为实现"台湾独立"服务的文化分裂行为。它在台湾当局推行下愈演愈烈,具有突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台湾中南部民众对京剧的了解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应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的邀请,2006年5月18日至24日,北京京剧艺术访问团一行26人赴台湾中南部进行巡回演出。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紧张的转机,我们终于登上了美丽的宝岛——台湾,开始了我们这次台南文化交流之旅。几天来,台湾朋友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台湾民众的敬业精神,台湾的风俗人情,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场演出在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义守大学坐落在高雄县观音山东麓,是林义守先生为感怀母恩和回馈乡里于1986年创办的,发展至今,已有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