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春和 《乡音》2014,(12):46-46
文字隐藏了什么 平时总有人问我,怎么在《金刚经》里找不到佛的奥妙,在《圣经》中见不到上帝?甚至认为这两部经的文字都很平常,从文字、语言中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说那是信仰的人把它们夸大了,对此,我只能告诉他们说,佛和上帝都不在文字上,这两部经中之经的奇妙之处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悟性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摩西现象     
世界上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造神派中绝顶聪明的还借着造神而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远古时代,出生于埃及的以色列人摩西创造了耶和华,自己就成了上帝的代言人,他的意志都化为神谕。中古时代,中国皇帝几乎都是上帝的儿子,刘邦斩蛇起义,就说自己是赤帝子,奉天承运当皇帝。圣旨就是神旨。谁也不敢违抗。近代,太平天国起义仍然借助于造神,洪秀全和杨秀清争当上帝的化身。洪秀全成了皇帝,自然是真命天子。杨秀清不甘居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种智力”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数学家可能在逻辑——数学智力方面十分突出,而文学家更擅长语言智力,运动员则拥有很高的肢体——运动智力。这些人我们都可以说他们在某方面的智力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智力”的通常看法  相似文献   

4.
道教和基督教都认为宇宙万物和人有一个共同的本源。道教认为道化生天地万物后 ,也作为万物的本体内在于万物之中 ;基督教生态神学认为上帝既创造了一切 ,也存在于创造过程和被造物之中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无论是“道”化生的人 ,还是“上帝”创造的人 ,都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者 ,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基督教的上帝被奉为宇宙间至上神 ,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是道教关注的中心 ,其最终目的是人的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5.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权力的束缚。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他就否定了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但是,他的“地球仍在运转”变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名言。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数学大师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勒维纳斯认为伦理学和神学有着共同的核心概念,这就是对他者的责任。责任,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初的关系。上帝的不在场和隐蔽,使得人只能转向邻人,通过邻人之路走向上帝,这个邻人就是他者,邻人之路就是对他者承担责任之路,因此伦理学成为第一神学。勒维纳斯的第一神学有别于一般的有神论,他注重的是独立的不依赖上帝的对他者责任的承担,是一种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白岩  赵玲 《求索》2011,(9):119-12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都是数。柏拉图承继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统御着宇宙的观念,抽茧理丝把数从具体中抽象出来提升为是宇宙的本质,是宇宙在数的比例结合中的同一,是理型的、本原的世界。秉承柏拉图之志的伽利略把数的比例关系视为是世界的机括、本质,为解开物理现象的数学机制提供了数学思维的范式。于是,自然世界古老的数的本质观在追求世界是函数关系的量的表达中实现了物理机制的世界本质观。  相似文献   

9.
古姆·柯林斯是一位知名的管理学专家和畅销书《缔造永恒》的作者之一,他给领导理论的热烈讨论泼了些冷水:“在16世纪,人们把所有不理解的事都归结为上帝。为什么谷物歉收?是上帝。为什么某人去世?是上帝。现在我们的通用解释换成了领导。”柯林斯注意到,当一个公司成功时,人们需要归功于某人。这人常常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同样,当一个公司失败时,  相似文献   

10.
对上帝和自然的思考是康德哲学相互交错的两条线索,二者形成一种必要的张力。随着对宗教和自然认识的深入以及批判时期的到来,康德的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上帝的证明也是如此。人们通常认为,康德采用假设这种证明手段。但是通过对前批判时期与批判时期作品的对比,会发现康德前后期对上帝的证明“根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期更倾向于理性推理|后期则倾向于采用类比和假设,在类比的基础上假设,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确信。同时康德以其自身现身说法,单纯依靠理性推理证明上帝存在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0)
斯宾诺莎与萨特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但是二人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本身,其自由是立足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斯宾诺莎则把理性当作自由,他的自由是把"上帝"作为真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将二者的自由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辨自己人生中的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为与不为。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上帝”是最时髦的词儿。您走进商店,顾客是上帝;上了汽车,乘客是上帝;打开报纸,读者是上帝;坐在沙发里看彩电,更是舒舒服服的上帝了。君不见,屏幕上的那位漂亮小姐,当被问及驾驶租赁汽车的感想时,回答道:“感觉像上帝一样!”讲得婉转动听,动了真情,一时间,似乎大家都成了上帝,不禁有些飘飘然。可是,每每看到这里,笔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从何时起,为上帝服务成了比为人民服务更响亮的口号了呢?而实际上,大凡那些崇奉您为上帝的地方,总是吸引您大袋小包购买高档商品和享受之处。当您去买油盐酱醋腌咸菜、针头线脑小百货、斤饼斤面馒头儿时,从店家脸色绝看不出自己是上帝,反而会有一种在乞求施舍的感觉,哪敢奢求什么“微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与思考》2006,(12):10-10
<正>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6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14.
破译“追星族”的文化密码韩钟恩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星期六,上帝为了想要有一样东西来代他管理世上的的事务,就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人。所不同的是他并非取下自己的肋骨造人,而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于是,人在与自然分离的同时又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又过了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15.
么辰 《北京观察》2021,(12):76-79
"华罗庚"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他指的是一位传奇数学家,是那位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88位古今数学伟人之一的天才,是曾经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更是认为:"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三个字却有着一份真真切切的重量和温度.我从小就经常听家里人说起他,记忆中的华罗庚好像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走下了数学大师的神坛,成为一位与我缘悭一面的亲人.  相似文献   

16.
追求真理需要不畏权势 (上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权力的束缚。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 ,他就否定了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 ,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但是 ,他的“地球仍在运转”变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名言。另一位意大利人布鲁诺 ,为捍卫和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遭致教会的长期迫害 ,最后在 1 60 0年被烧死在罗马火刑柱上。布鲁诺珍惜自己的见解 ,胜过珍惜自己的生命。当宗教裁判所宣布判处他死刑时 ,他回答说 :“你们宣读判词 ,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畏…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通常都把“人”定义为“人是能够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并大多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人们才能认识到人“能制造生产工具”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关于“人”的这一“深刻”、“科学”的定义。有的文章还直接说:“马克思、恩格斯给‘人’下的定义是: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关于“人”的这一定义是富兰克林提出来的。那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创立。富兰克林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民主主义政治家,又是一位科学家。他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具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的关于“人”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特有属性,但毕竟是肤浅的,我们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科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魏巍 《传承》2010,(27):72-73
赫尔德的思想曾在当时的欧洲风靡一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他的历史发展观包括人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民族主义观、社会发展观等诸多方面。赫尔德虽然不是唯物主义者,但他认为人是为社会而生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前进的自然过程。他敏锐地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美在和谐     
“美在和谐”是一个古老、亘久而又日新的命题。它的起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哲学家、美学家,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认为天上发生的事情,在地上也可以找到;支配着自然的法则,也支配着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熊庆来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数学,二是教书育人。在数学方面,他的函数论研究成果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即"熊氏定理"),并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在育人方面,他培养了华罗庚、严济慈、赵忠尧、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钱三强、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优秀数学家,使中国数学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1949年以后他客居海外,是周恩来把他请了回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数学泰斗,却在"文革"中惨遭迫害,撒手人寰。更不可理喻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都不能对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