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普遍认为,不论印度的哪个政党或政治联盟执政,都会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为基本国策,以印度传统哲学“中庸之道”为基础制定内外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90年代印度多党政治中,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BJP)作为全国性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出现,而地位处于上升态势的印度...  相似文献   

3.
印度人民党主席阿德瓦尼2005年5月30日至6月5日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阿德瓦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的言论,特别是对巴基斯坦建国者真纳的褒扬和对捣毁阿约迪亚巴布里清真寺事件的反省,在印度政坛特别是印度人民党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场政治风波不仅对印度人民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给当代印度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阿德瓦尼在印度的“夙敌”巴基斯坦国土上发表如此“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的原因和动机以及这场印度人民党政治风波对印度政治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人民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第12次大选后于1998年3月上台执政的印度人民党,被称为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就目前印度政坛上的力量而论,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等是左翼政党的代表,印度国大党(英)、人民党等是中间派政党的代表,而右翼政党的代表则非印度人民党莫属①。就独...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和印度的"东向政策"现阶段以协调为主。美方援引印度势力为其所用,高度肯定印度的积极角色,积极鼓励印度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美印防务合作,推动建设中的东亚多边机制包容印度,鼓励印度在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作用。这种互动的地缘政治影响极为深远,将促使印度更大胆地东进亚太并更积极地参与东亚区域化进程。但美印分歧仍极为突出,印度极力维护其战略自主性,双方在地区战略重心上存在明显分歧,从而决定了两国战略难以合流。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印度举行了第14届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自以为稳操胜券,又被国内外舆论普遍看好的印度人民党遭遇滑铁卢,痛失江山。而在野8年、被认为日渐衰败的国大党东山再起,重掌朝纲。这对印度的内政外交将产生重要影响。一、印度人民党大选失败的教训 根据印度选举法,人民院选举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第14届人民院选举原本应在今年10月印度人  相似文献   

7.
南亚地区的历史赋予独立后的印度以特殊的南亚政策遗产,深深影响了独立后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印度不同政党政府的南亚政策及其策略手段具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但是,直到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才第一次给予邻国政策以清晰的战略界定,并对南亚邻国采用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手段。直到1985年印度才开始在南亚地区采用多边主义的政策,但是其自始至终是以双边主义为主轴。印度一直强烈排斥域外大国进入南亚,其领导南亚、超越邻近地区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印度对待美国和中国在南亚存在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它允许美国介入,承认中国在南亚的事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北方邦在印度政治领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邦议会选举备受瞩目。印度人民党在2017年北方邦议会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胜出,这不仅源于它组建了以总理莫迪为中心的强大竞选团体,提出了公平发展等有力竞选口号,吸引了绝对多数选民,甚至赢得少数群体穆斯林的支持,而且得利于反对阵营出现严重分歧。但是,北方邦议会中穆斯林代表性不足,印度教特性激进人物阿迪提亚纳特就任首席部长,印度人民党北方邦政府将在满足多数人利益诉求和实现无歧视的包容性发展上面临执政挑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印度影响最大的民族主义观念主要有两种,即印度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绝大多数政党,包括执政达45年的的印度国大党和中左翼的人民党、共产党等,都是公开主张世俗的印度民族主义的政党。印度人民党则是以大力弘扬印度教文化为己任、主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党,其在印度中央政治舞台上的快速崛起,在国际上和印度国内都敲响了警钟。从国际上说,主要担心的是这个右翼政党的强硬政策,特别是对穆斯林的强硬政策和外交上强硬的核政策,是否会加剧南亚地区印度教原教旨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激烈冲突,加剧该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初印度大选,是由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瓦杰帕伊政府提前举行的。印度人民党政府认为稳操胜券。但是大选结果却令印度人民党大失所望,在野8年的国大党胜出。尽管瓦杰帕伊政府失败的原因较多,然而经济改革的失误却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从瓦杰帕伊政府大选中的失败总结印度经济改革的若干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冷战的结束为界,对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合作与分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印对非政策差异、中印边界分歧和国际格局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印两国在非洲问题上的合作。发展中大国印度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非洲的合作,对于增强亚非团结与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21世纪,印度与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一些分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国在非洲的合作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印度人民党能否组织下届联邦政府苏胤环印度将于1996年上半年举行第11届人民院选举。大选后,谁将入主中央内阁,已成为印度当前的热门话题。政界和舆论界普遍认为,当前政坛上三大势力——国大党(英)、印度人民党和全国阵线——左翼阵线联盟无一能获过半多数单独...  相似文献   

13.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4.
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致力于赢得第16届大选,成为国大党的可行替代者。为此,印度人民党综合采取了巩固印度教徒选票仓、以经济治理吸引选民的选举战略,最终以赢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而取胜。5月26日就任的莫迪政府将依托其竞选纲领制定执政计划,刺激印度经济发展,保护和推广印度教文化,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外交路线将成为新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印度总理辛格从2012年8月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旨在提振经济的改革饱受争议并引发国内的强烈抵制,进而对2014年的大选造成巨大影响。作为印度最大的在野党,印度人民党在中低收入阶层有很高的声望,该党曾在2012年12月北部和西部地区的选举中大获全胜,其总理候选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拥有成功的执政经验。在2014年的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对国大党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鉴于目前印度政治、经济的总体形势,不论哪方获胜,其执政之路都将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3月至今 ,印度人民党 (BJP)执政给人的初步印象是 ,BJP为印度政坛注入了生机 ,其果断强硬的作风、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民族主义的防务政策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改革措施 ,结束了印度在国大党衰落后没精打采的局面 ,使印度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形势均得以稳步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恢复性增长。但深入印度社会内部 ,仔细观察和分析BJP执政情况 ,特别是研究社会各界对BJP的一系列政策的反映 ,可能会对上述结论稍作修改。 2 0 0 0年 1 1月 ,当新闻媒体大规模报道总理瓦杰帕伊在孟买进行膝盖手术时 ,印度第 1 3次大选后产生…  相似文献   

17.
印度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是我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在过去的一年中 ,印度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国际影响逐渐扩大 ,军事能量不断扩充 ,战略地位明显提高 ,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政治局势相对稳定2 0 0 0年印度形势相对平稳。自 1 999年大选以来 ,瓦杰帕伊政府已赢得国民的普遍认同 ,政治结构基本完成了由三足鼎立、两党对峙到联合一体的演变过程 ,结束了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不断的混乱局面。瓦杰帕伊执政地位比较牢固。(一 )全国民主联盟力量雄厚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由2 4个大小政党联合而成 ,在议会 52 5个议席中牢牢控制着 …  相似文献   

18.
印度人民党近期以绝对优势取得印度新一届大选的胜利,莫迪当选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莫迪政府将继续印度自冷战结束以来致力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的努力,重视与美国、中国及其他主要大国开展外交互动,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和外交独立性。印度将寻求在经贸合作、非传统安全、海上安全、"东向政策"等方面推进务实外交。中印关系有望在莫迪任期内保持稳定态势,双方将在国际层面和经贸领域强化合作,但边界争端等双边问题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26日,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宣布解散瓦杰帕伊政府,并决定今年9月举行中期选举。此次选举离上次大选仅一年零一个月。而瓦杰帕伊政府也是印度3年来倒台的第5届政府。导致此次政局大动荡的直接与根本的原因是执政联盟内部的分裂。 执政联盟的分裂摧毁了瓦杰帕伊政府。印度人民党去年3月在13个小党的支持下组成执政联盟。然而,联盟内的利益冲突与政见分歧一直困扰着仅维持了13个月的瓦杰帕伊政府。人民院中,印度人民党联盟只以几票的微弱优势超过议席半数。尽管瓦杰帕伊当政期间竭力维系联盟团结,但始终未能增强联盟内的凝聚力。执政联盟自始至终一直面临着来自内部游离不定的党派纷争的威胁。印度某些评论家称,瓦杰帕伊一年多来,一直不清楚谁是他的盟友,谁又是他的真正敌人。  相似文献   

20.
自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 ,印度追求大国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印度试图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 ,以加快其“大国化”进程 ,印度能否实现其大国战略 ,同它的中亚战略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分析印度与中亚历史关系的基础上 ,主要就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作了基本判断 ,并预测了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