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明忠 《求索》2022,(1):143-15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其内涵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在收入分配、发展机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还存有短板。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通过赋权、强能、并轨与融合,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其历史进路与现实逻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须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个人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其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撑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同富裕,着力改善民生兜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刘伟 《政策瞭望》2022,(3):14-1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就如何理解"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谈了几点认识: 1.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确定了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目标,宣示了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共同富裕,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整体性治理的核心命题是解决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研究者认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着眼于政府内部机构和部门的整体性运作,实现治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解放、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等人学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人学理论溯源、历史发展脉络、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等维度阐析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继续重视人民力量、推动人民创造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石、历史依据、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深刻阐明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全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丰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展望未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多层次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多视角评价地区发展经验,通过树立全新的共同富裕观,多维度测算共富系数,建立兼顾富裕共享性和差异性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促进共同富裕任务目标如期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9.
焦富民 《群众》2022,(2):4-5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明确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22)
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必须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红线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怎么办?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走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的,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好地把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整体、一支队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走好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基础。从理论逻辑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把握历史规律、坚持正确的历史认知以及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深厚理论基础。从实践逻辑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构筑的精神谱系、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等从实践层面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现实底气。从历史逻辑基础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文化根脉,培厚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3.
今哲 《今日浙江》2021,(13):120-123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共同富裕作为具体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接力传承,展现了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如磐信念、如鼎担当.  相似文献   

14.
沈轩 《政策瞭望》2022,(3):33-39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时代变迁,初心不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  相似文献   

15.
孙耀武 《群众》2022,(11):27-2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提出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我国乘势而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有必要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三个维度梳理、分析、挖掘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共同富裕共识是理论先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是实践前提;制度优势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国情和生产实践,探索符合人民利益、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要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在价值层面明确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的方向性指引。其次要在制度层面为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通过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推进共同富裕。再次要在具体的体制机制层面逐步完善共同富裕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为共同富裕的落实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明确“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上,明确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实现的全体人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创新,构成了新时代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9.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定的逻辑进路和内在机理,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建共享原则进行推进,在生产和分配上同时入手,注重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保持适度水平调节财富差距,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稳步趋近合意分配水平。推进共同富裕,要科学理解和把握时代背景、目标追求、实现路径,不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勇于突破束缚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聚焦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福祉。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之路的自信,关系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问题。现阶段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既要抓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动力,又要抓住重点群体提低扩中,更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全体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