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今,离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已有2年。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广大领导干部都已有深刻的认识。当前问题的关键不是广大领导干部懂不懂科学发展观,而是愿不愿、会不会用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因为,科学发展观直接影响着广大领导干部怎样出政绩和出多少政绩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在《求是》杂志2005年第17期上撰文指出:“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不仅告诉了我们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同时也对全区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希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树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本刊特载此文,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2.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成绩和贡献。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其外观的结果而,且要计其内在的成本。优秀的企业家总是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样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也应当以最小的施政成本谋取造福于民的最大的政绩。如今,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追求政绩不计成本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政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政绩观扭曲,名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造福百姓实,则给自己留名、树碑邀、官。在这种扭曲的政绩观群众8/2004指导下,必然会导致错误的领导行为:有的不顾现实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有的巧妙…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政绩事关干部任用,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件既关系当前又影响长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吉永生 《创造》2002,(3):16-17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只是简单地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评判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政绩的优劣,出政绩不与讲政德并重,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开始变味了,大量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献礼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首长工程、请赏工程、迎检工程可谓泛滥成灾。20O1年8月,北京市在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就有《论“政绩靠炒”》 这样一道作文题,说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已是多么的迫切和必要。由于炒作出政绩,统计数字、表面文章无所不炒,人们干脆把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当前,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一个地方发展的推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须依靠当地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开拓、去奋斗,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是领导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一个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想树政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存在着种种误区和偏差,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它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影响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表现,最终都会反映到干部工作中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所以,组织部门担当着科学评价和衡量干部政绩,促使、引导、激励和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职责。如何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落到干部工作的实处,组织部门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政绩观是一个人对政绩的看法。一名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则是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为,建立政绩评价体系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在基本内容上应包含“六个反映”:一要反映干部创造政绩的价值取向,看创造政绩的动机是什么,是为谁在创造政绩。二要反映领导干部是否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看其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三要反映政绩是否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四要反映班子建设情况,看班子是否团结有力。五要反映执…  相似文献   

9.
王焕明 《今日海南》2007,(11):38-38
《文章选编》中的十篇文章既各具针对性,又相互联系,仔细阅读之后,思想深受震动。其中,《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三任县委书记连续地、一任接一任地抓好犬蒜产业的典型事例.说明了领导干部应当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摆正个人政绩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丰坤武 《前沿》2004,(5):25-27
根据“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要求 ,领导干部应该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把群众利益实现与维护的程度作为政绩的根本标准 ,并坚持政绩与政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抓好部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级党委机关和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2.
一些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不久前撰文,指出其中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一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搞“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3.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在总结几十年工作经验时说:“留下高楼大厦是政绩,留下好的作风也是政绩。”这句话听来颇令人深思。一谈到领导干部的政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高楼大厦、修桥筑路这些一目了然的政绩。诚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追求任期内立竿见影的政绩本来无可厚非。但时下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在任期内快出政绩、多出政绩,往往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好作风本身就是品质的体现和党性的体现。作风建设虽艰难,却能使百姓长远受益,最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下好作风比留下一些政绩工程更重要,因此应当  相似文献   

15.
王楚平 《政策》2004,(6):36-36
政绩评价考核对干部从政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追求政绩、创造政绩的行为。建立科学的县乡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必须确立正确的政绩评价标准。领导干部要创造政绩,没有政绩  相似文献   

16.
西人古谚曾说:“一个人的美食往往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话用在评估体系方面是有道理的。一个人感受某种经历后眉开眼笑,另一个感受同样的经历却皱眉蹙额。在政绩的评估中往往会出现某些矛盾状况:政绩所产生的作用,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虽从当前看有利的,但从长远看不利。因而如何树立正确可行的政绩观,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领导科学问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要求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且要求促进一个城市、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个人认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着重明确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从溧阳的实际出发,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努力谱写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篇章,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关键是要以正确的政绩导向、理性的发展定位、科学的数字管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作保证。正确的政绩导向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坚持以实践、群众、历史的观点来衡量我们的政绩。近几年来,我市始终围绕“力争‘两个…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一任,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其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无疑是以政绩来体现。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还指出:“真正的政绩观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9.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当前来讲,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注意克服不重视政绩成本、不重视政绩道德和不重视科学看待GDP三种偏向.  相似文献   

20.
张春生 《前进》2004,(5):17-18
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有关政绩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判断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必然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指导下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政绩观,是遵循科学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是人民满意、群众公认的政绩观。一、加强修养是创造政绩的基本前提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世界观是总开关”,对于政绩观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