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地拆迁是对他人不动产的强制处分,结果是强行取得或者消灭他人的物权。立法涵义不明导致的“公共利益”被滥用、现行补偿制度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是造成征地拆迁社会之痛的根源。物权法不应对此视若无睹,保护物权人的利益免受征地拆迁损抑是其天职。从征地拆迁现状出发,本文对物权法草案提出了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立征收和征用补偿基本原则、创设征收集体土地差额补偿原则、区分并增设营利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原则、明确用益物权征地拆迁补偿原则等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征地拆迁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职务犯罪高发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高发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     
《中国监察》2009,(24):30-31
福建省建阳市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工作 今年以来,该市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项重点之一,全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工作。通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使被征地农民免费培训优惠政策家喻户晓。分步骤组织18至45岁的被征地农民5000多人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并推荐到各用人单位就业。  相似文献   

4.
赵坚 《法制与经济》2008,(12):60-60,62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收,征地房屋拆迁不断增加。由于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混乱,补偿标准偏低,拆迁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征地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被拆迁人利益的保护亟待加强。通过完善征地房屋拆迁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切实将因公共利益征收土地落到实处,切实落实合理补偿,完善相关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维护农民权益及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因素和缺乏监管,一些乡村干部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套取征地补偿款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削弱了补偿制度的实施效力,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张要依法化解的征地矛盾.是指在经过依法批准而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实施征地工作的市、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政府),与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下简称农民)之间.因未能就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达成协议而形成的矛盾.即在合法的征收决定下产生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下.政府需要及时推进征地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0,(12):5-5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记者获悉,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知中规定,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迁恶性事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永琪 《江淮法治》2011,(22):20-20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称.从近几年的征地纠纷看.大多数农民不是反对征地,而是因征地补偿制度有问题.失地农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产生纠纷。面对复杂的征地矛盾.重点应该放在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上。让被征地农民分享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成果。(11月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谢敏仪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6):39-40,107-110
一、政府征地行为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征收征用。但由於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缺陷,政府的征地行为使得广大农民的利益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据中国土地勘测研究院统计,仅2002年,全国由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获得的土地收入为2419.79亿元。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面积12.423万公顷,占总征地面积的58.52%。与政府如此大的征地收益相比,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征用中的程序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洁 《法学研究》2006,(1):62-78
规范征地权的关键是进行程序性制约。程序具有组织功能与校准功能,征地程序的设置实质上是一个促成征地关系主体讨价还价的过程,而价格目标则是趋于某一客观估价。财产权所具有的排他性受到征地权超越性的影响,无法从一般市场中的产权交易角度来评价征地补偿的正当性与效用。而程序性失权是当前征地权滥用的关键。中国征地程序规则失范突出表现在规范模糊与程序性权利无保障。应提高征地程序的公开性、引入程序违法的归责原则、将司法审查的时间提前,以实现征地秩序的合法、效用与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1.
黄龙川是福建温州乐清市柳市镇山弄村的村委会主任。在当地征地建起的32层高楼中,黄龙川及其亲戚名下共有安置房20套,其他没有指标的村干部及其亲戚名下安置房15套,而54位被征地村民却未被列入安置名单。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是一种排它性的权利,征地权则源自主权机关及其代表的命令,两者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土地征收征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财产权与公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我国在征收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存在着行政权力异化现象,背离了人民赋予行政机关土地征收权的根本目的。概括起来。土地征收征用激发社会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即公共利益的模糊性、征地补偿机制的缺失、征地程序的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集体土地征收决策机制:现状、由来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部视角描述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决策制度的现状,回溯其历史由来可见,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决定具有非本地化、非个案化的特征,本质上是通过政府内部封闭的层级审批,将自上而下形成的空间规划在微观层面予以延伸和落实。这种独特的制度源于改革开放前依经济建设计划审批征地的做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土地管理法》逐步细化收紧,其核心目的始终在于确保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征地行为的控制,防止征地权滥用,减少征地浪费。但这种自上而下的封闭决策机制面临三种困境,即审批效率不高、控权实效不彰和民主公开不足。现实可行的改革前景在于打破征地决定不可诉的制度障碍与认识误区,强化司法机关对征收决定的合规性审查,同时逐步提高代议机关及公众在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现行征地立法规范存在较强局限性,行政征地权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人民法院在审理征地案件时,既不能评判既有的征地规则,也不能对具体征地案件从形式上与实质上进行审查,难以有效监督、制约征地行为。改革征地制度,限制政府征地权力,保障农民土地的最大收益权,已经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重庆的关键所在。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征地与征地补偿法律位阶,制定《重庆市土地征收条例》,制定《重庆市行政征收程序规定》,以及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整理制度是防治征地行政争议扩大化的根本性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无权”、“失权”的弱势地位导致自身合法权益严重受损。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参与管理理论、当代行政法学“行政权——公民权”的平衡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扶持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的村民参与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赋予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参与管理权,并由被征地农民会议享有和行使等对策,以保障征地过程中的行政权与农民的合法的财产权之间的制衡,从而维护广大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7):7-7
据新华网报道.公安部党委近日制定下发《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明令禁止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意见》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严禁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对随意动用警力参与强制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数量不断上升,涉及人数众多,矛盾尖锐。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症结在于分配范围不清,分配对象不明和分配方案不公。我国应当拓宽补偿范围,完善补偿费发放制度,明确集体所有权人,确立集体成员的识别标准,设定最高留存比例,健全村民自治,从而确保征地补偿费公正、有序、合理的分配,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陈晋 《法治研究》2014,(3):57-63
通过对我国近5年100例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纠纷的司法裁判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农村集体在分配征地补偿收益时侵害了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我国司法判决通过肯定上述群体的征地补偿分配权,实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纠纷频发的根源在于集体成员资格标准的立法缺位,综合考察户籍、经常居住地和以农地为生存保障作为集体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司法判决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成祥 《法制与社会》2013,(33):210-211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已然不可逆转,农村改革中土地问题永远是一个无法绕开和回避的核心问题。征地进行建设成为各地的一项普遍重大工程。高楼大厦的兴建原本是城镇化的体现,高额的房价却把农民群体彻底抛弃了。农民指着生存的最起码的土地被征收征用,然而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然是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命根子,一旦失去土地农民的后续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如何得到保障,值得深思。本文以设问的方式开题并贯穿,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着手,结合城镇化发展的浪潮,提出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发展的一些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城镇化浪潮下的农村征地补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征地法律制度完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飞 《法学杂志》2006,27(2):80-8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然而我国现行的征地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使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相关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和保护,所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规范征地行为、完善征地补偿费用等征地法律制度,是确保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