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实现的根源在哪里?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怎样理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可否有独立的财产权利?使企业具有经济上的独立性和自负盈亏能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宏观上涉及到国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是商品经济关系,那么,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我们的经济理论在研究所有制问题上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把所有制问题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就限制了经济理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发展.实际上,所有制从包括的对象上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制;从包括的方面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占有、使用、支配的统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称为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在生产过程运用的结果形成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市场公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商品,属个人所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劳动力归谁所有?能否成为商品?此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急待解决的一大理论难题.一、问题的产生按我国传统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是商品,也就没有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简明社会科学辞典》457页)这一理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但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比如:在已经启动的市场机制下,要求打破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传统做法,按劳动力阶值规律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而我们却不承认劳动力价值范畴,讳言劳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性质的问题仍存在不同的见解,双方争论的中心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劳动力商品的现象并无太大的分歧。事实上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性质。笔者认为,学术界讨论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否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力一样,具有商品性质。我们知道.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不拥有生产资料;2.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个条件不再具备。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拥有公有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中劳动者的积极性问题,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直接相联系.它既是当前回击否定社会主义思潮挑战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改革实践所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考察的两个前提一是考察所有制和劳动者积极性问题,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劳动者的积极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回答是肯定的.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同为生产要素,占有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所有制表面看来是人和物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劳动力公有制,还是劳动力私有制?说具体点,社会主义劳动力究竟是归国家、地区、部门、单位、企业所有呢,还是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巳争论多年.然而在我国劳动管理对此是早有结论的: 公有制.人民公社对农村劳动力实行“画地为牢”——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公社一步,临时外出劳动要经生产队:大队、公社层层批准,并收取高额费用.农民只能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农者恒农.根本没有“自由择业”的权利.谁敢于搞个体劳动,谁就是搞资本主义.因为劳动力属于公社公有,不允许你干啥你就不能干啥.城市里,国家机关、学校、国营企事业单位实行“铁饭碗”——所有劳动力都由劳动管理部门统一招收、调配、使用.没有被招收的劳动力不能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也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宁可待业,不能个人开业.个人开业是搞资本主义,是违法行为.对于统一分配的职工,用人单位无权“择优录用”,无权辞退.只能进不能出.劳动者个人无权“自由择业”,无权请求辞职.只能“服从组织分配”,只能“服从工作需要”.用  相似文献   

7.
费强 《瞭望》1993,(4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敏感的话题是如何看待公有制经济。公有制能否与市场对接?如何对接?公有制是否就是全民所有制或国有制?公有制在实现形式上允许不允许多种选择?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就难以真正到位。改革的现实呼唤着又一场思想解放。事实上,我国经济理论界已经在积极地探索这些问题,各地也在实践中,摸索解决的办法。好在我们今天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障碍。哲学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在经济决策方面,小平同志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这篇文章从实践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要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解决产权领域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不合理: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而企业内部劳动者(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利益和地位未得到应有体现。由此造成国家和企业局部利益的冲突和企业运行机制的低效率。由于上述产权安排与公有制希望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本来目的是相矛盾的。因此,转轨时期企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是否应该承认劳动力产权所有者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如何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与重构建立一种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基本原…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新的主题,并且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新的内容的主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虽然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还欠深入、系统,尤其是缺乏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问题确实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重大挑战。也是一个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亟待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虽不能使不同社会制度无原则的融合。但是否有非制度性的交融?2.经济全球化的多样性虽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存在,但斗争形式是否有所改变?3.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究竟会使社会主义与  相似文献   

10.
现实地考虑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就业是个系统问题,除了培育企业、发展经济外,还要关注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比如调整结构时是否考虑了当地的劳动力特点?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何?劳动力的就业成本怎样?等等,都是考虑就业问题时不可忽视的内容。 首先是就业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问题。调整结构要考虑当地的劳动力素质和特点,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近两年为保护本国的钢铁业、纺织业可谓伤尽了脑筋,甚至不惜触犯众怒,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属于劳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对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收入还是按劳分配收入等问题的讨论更加热烈,观点各异。而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必须要给予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在流通领域中,劳动力要采取商品形式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分配性质,关系到基本经济关系的大问题。要想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结论,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分配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企业党委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学习吉化和其他先进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适应本企业需要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主要途径和方法。我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坚持”: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解决职工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也要不断深入。这几年,我们既注重普遍教育,解决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又特别注意解决职工中带有倾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问题.这里,我试结合学习《资本论》的有关基本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及其流动形式谈一些认识. 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43页)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大工业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  相似文献   

14.
实践已证明了市场取向的改革,是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怎样使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吴敬琏在1992年8月4日《经济参考报》上撰文认为,要准确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的明确提法,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商品的自由交换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必经阶段,市场经济与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劳动力商品化不是简单移植资本主义商品关系,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的劳资关系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化与个人价值实现是可以达到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丰富的幸福意蕴,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幸福思想,对于践行幸福美丽中国梦和提升公民个人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家、社会与个人幸福的各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追求幸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政治保障,既体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又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幸福的首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既指出了幸福实现的社会条件,又点明了幸福在社会维度的重要保障;在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追求幸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中央党校研究生部赵宏远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讨论激烈。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截然不同的前提和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有劳动力商品的存在,劳...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究竟能否相容?人们对此还有不少疑虑.前一时期,一些人主张私有化,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发难.他们认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无法真正搞商品经济.加上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决,如企业还未做到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存在短期行为.因此,对商品经济与公有制能否真正结合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我以为,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结合,主要应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公有制条件下是否具有商品经济存在的经济根源;二是商品经济关系与公有制经济关系是否具有统一性(即商品经济是否能为公有制经济服务);三是公有制企业能否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成为商品生产者.对于第一、第二个问题我们已取得基本一致、肯定的意见.于是,现阶段必须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念已逐渐得到确立.然而,在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优良的党风政风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国有企业又在我国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国有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是当前不容我们忽视的重要问题。一、反腐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切实维护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独立性。我国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经济建立的背景不同。我国是从传统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已成为经济理论界十分重视和必须探讨的问题。大多数同志认为:建立和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是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对此,我们也有同样的看法。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开放的理论依据、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开放劳动力市场的设想和措施等问题,众说不一,有些观点分歧还很大。这里,我们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