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郑板桥做潍县县令时,曾遇到一棘手的人情问题。该县一富家子因欺少凌弱被郑板桥捉拿归案,富家惶惶不安,便以重金请郑板桥的同科进士张先生前去说情。板桥摆酒款待,酒酣时,张老先生婉言表达相求之意。郑板桥一面敬酒,一面说:“仁兄,不瞒您说,板桥早知您的来意,您也熟知板桥的为人。我为官不才,上街时‘一不骑马,二不坐轿’(步行,谐‘不行’音)。”寥寥数语,既巧妙拒绝其无理要求,又毫不伤及同科之谊,实在令人钦佩。古往今来,凡是为官从政者,都会受到人情的考验。当今社会,就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他们或为亲戚邻居…  相似文献   

2.
“杨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山东范县知县。范县地处黄河北岸,人口十万,县城仅四十五户人家,为鲁西的一个小县,墙内民风古朴淳厚,农民辛勤劳作,民间诉讼稀少。如遇诉讼,郑板桥也是详细了解案情,绝不冤枉无辜.故而史称板桥所在“有惠政”。有一次,村民扭送一对青年男女至县衙。  相似文献   

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做山东潍县县令时所作。郑板桥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官尚能关心百姓疾苦,而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却是“歌声舞声酒杯声,声声入耳;难事苦事群众事,事事不闻。”不把群众放到心上,只把群众放在口上。大会小会上一套一套地讲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到群众有具体困难,却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抓大事、谋全局的,群众的具体困难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枝梢叶末的小事,不值得费劲去抓。其实“一枝一叶”看似…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期,扬州地区活跃着一群不流于俗、风格独特的书画家,被人称做“扬州八怪”.这“八怪”所指,尽管有几种不同说法,但其中都有郑板桥的名字.这是因为不管从声望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郑板桥都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王艳 《法制与经济》2009,(19):61-62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民生为先。认真履行检察职能,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保障群众的民生权益,是检察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检察机关既是一支重要的保障力量,更是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实现公平与正义,促进依法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清代艺坛上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人说郑板桥"怪",在他的"怪"中却蕴含了人文精神。其书品、画品、诗品均为世人称誉,但他还有一品,却鲜为人知,那就是"镜品"。郑板桥担任潍县县令后不久,对当地出土的古铜镜兴了购藏之举。收藏铜镜不能说"怪",那么,郑板桥"怪"在何处?潍县出土了各类青铜器,要说时尚,上古的礼器、乐器等仿佛更受鉴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总难免有些遗憾,一些执法者也是如此。清代诗书画三绝奇才郑板桥在为官断案中,虽然“难得糊涂”,但也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遗憾”。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接了一桩田产官司。原告刘家是一户财主,状告王家把已卖给刘家的十亩地占着不给。郑板桥接了状子,传来原、被告当堂断案。原告先拿出写有争议田地尺杆弓步、卖价、中人、年月日的地约请郑老爷过目。郑板桥当堂审查后,没有发现破绽。而被告却没有地约,只称“是祖上所置,已经过几代人,地约早已失去”,且只管种地,  相似文献   

8.
7月13日,星期日,一个阳光灿烂日。为一天,蠡县蠡吾镇民政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他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县检察院的检察官。在这里,有三名刑事被害人通过检察院的民生救济援助领取了救助金,这是该院关注民生、实施民生救济的一个剪影。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城乡规划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批新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些新法规无一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改善民生息息相连,它们的制定和施行,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立法宗旨,又为我国进一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制度依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0.
蒋先福 《时代法学》2012,10(4):110-111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中国,给予民生问题以重视、解决和保障,尤为必要和紧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暴力拆迁事件的发生,都在传达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而从深层次来看,这更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呼唤。因此,锁定民生这一主题,揭示“民生”、“民生法治”的本质内涵,探讨当下中国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彭中礼著的《法治发展论纲:民生法治发展模式建构研究》一书,正是在深刻洞悉我国民生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以及深人考量当代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提炼出民生法治发展模式这一制度构想的。可以说,这一构想既是建基于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考量,又是对我国法治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我国的法治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1.
彭伟 《法制与社会》2013,(35):162-162,164
.孟足职能,服务和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拟从探析民生基本内涵及我县基本现状入手,阐释检察机关在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基本途径。以解决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检察职能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惑。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近日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不仅是积极应对同际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更是符合百姓愿望的民生之举一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民生.强调民生对经济的拉动。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连续4年来,歙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特别是依法督促政府顺利推进全县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袁仕友 《政府法制》2008,(16):40-40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诗人和书画家。他出身贫寒,一生历尽坷坎。饱经磨难。做官前,他以卖诗文字画谋生,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当上县令出人头地后,清廉如水,爱民若子,备受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15.
薛晨 《江淮法治》2008,(3):21-21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并在去年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六个项目,今年将实施十八项民生工程,这是最令百姓高兴的事,我们为之叫好!”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记者就推进民生工程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他们对报告中关于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的部署赞许有加。  相似文献   

16.
传说郑板桥在淮县任县官的时候,一位私塾 老先生来告状,称一个财主请他教学,定好一年 酬金八吊,但到年底,财主分文未给。郑板桥听后 怀疑是这位私塾先生无能,误人子弟,导致主人 不给酬金,于是便以"塾师"为题目,让他撰写一 副对联,试其才学。私塾先生拿过纸笔当即写道:  相似文献   

17.
吴星 《江淮法治》2009,(5):48-48
农民体育健身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体育工作的推动和深入,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积极作用。曾几何时,由于我省农村面积大、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场地严重缺少,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可喜的是,今年我省民生工程项目新增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福音。如何顺利推进这一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农民?本期“代表访谈”拦目围绕这一新增的民生工程,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8.
张蕾 《政府法制》2012,(4):20-21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甚至一日冷暖,无不是民生。过去的2011年,生活也许充满酸甜苦辣,但我们的脚步依然前行。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一年,中国经济的航船继续稳健前行,全国财政收入迈上十万亿元新台阶。伴随着国力增强的是,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安居梦想;全国各城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玉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重,全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推动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20.
向贤彪 《中国监察》2010,(10):62-62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此乃清代画家郑板桥十分喜爱的一副楹联。楹联如其人。板桥画竹,虽是寥寥数笔,却好似“三秋树”——脉络分明,姿容别具;又如同“二月花”——姹紫嫣红,争芳斗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