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苏颂兴(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港台青年中出现了严重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且出现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香港主要表现为"国家认同"问题;台湾主要表现是"一中认同"问题,虽然问题和现象港台有别,但给予一定的综合分析很有必要,对未来国家统一、两岸三地发展意义深远。本栏目邀请了两名学者撰写文章,其目的是把握住其背后发生作用的"教育"和"政策"因素,揭示了"身份认同"嬗变中国民教育的缺失和政策主轴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非常重要.认同的内容包括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同、改变和提升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内容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内容.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外化”过程和“内化”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积极创新社会实践路径,实现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等不同层面看,当代青年价值观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存在知、信与行的矛盾,个人、社会与国家的矛盾,工具性认同与价值性认同的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中存在无根性、模糊性和低效性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优秀文化为价值载体,负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也需要转换为可信、可行、可亲的涵养形式。  相似文献   

5.
“外劳”在香港是指那些来自所谓第三世界落后国家的、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特别是透过政府实施的“输入劳工计划”的输入劳工。1989年以来,香港政府输入外劳政策经历了“一般输入外劳政策”、“扩大输入外劳政策”和“补充劳工政策”三个阶段。香港政府输入外劳政策不仅对香港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对香港的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F0003-F0003
为了让两岸四地从事体验教育的工作者们更能多元化学习、开阔国际化视野,南广东青年历奇教育学会主办,台湾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学会、香港历奇辅导学会、澳门鲍思高慈青营协会合办的“第四屑亚洲华人体验教育会议”将于2011年12月10日-11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体验,让生命更精彩。诚邀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区从事体验教育之...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两岸四地从事体验教育的工作者们更能多元化学习、开阔国际化视野,南广东青年历奇教育学会主办,台湾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学会、香港历奇辅导学会、澳门鲍思高慈青营协会合办的“第四屑亚洲华人体验教育会议”将于2011年12月10日-11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体验,让生命更精彩。诚邀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区从事体验教育之资深工作者莅会分享,拟邀请300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学术动态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1(2):F0002-F0002
为共青团中央重点课题“内地与香港青年价值观及公民教育比较研究”提供实践基地和课题研究素材,配合国家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和深圳市宝安区实施“素质工程”需要,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和共青团宝安区委员会合作建设“青少年公民教育研究”宝安实践基地,由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组织力量协助宝安区团委开展青少年素质发展状况调研和公民素质教育辅导。4月13日上午,课题主持人胡荣华院长出席了“青少年公民教育研究”宝安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和宝安区青少年公民素质教育讲师团授旗仪式,并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宝安区“素质工程,青年争先”行动启动仪式暨…  相似文献   

9.
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在借鉴深圳义工联首创“五星义工”,北京奥运会首创“微笑圈”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志愿时”的组织激励与生活时尚理念。“亚运志愿时”是指志愿者通过参与亚运会服务的时间计量获得的心理认同与荣誉标示。具体解释涉及时间计量、心理认同、荣誉标识3个概念。“红豆”志愿时、“绿叶”志愿时、“广彩志愿时”、“帆船”志愿时、“五羊”志愿时是具体的象征物,将广州文化历史,广州人友善热情的特色充分体现,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是作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在一定接受环境中,通过一定接受中介,对作为接受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价值认知、认同和践行。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大学生价值迷茫等问题,我们应围绕引导接受主体、完善接受客体、改进接受中介、优化接受环境等要素选择合理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1.
喜迎香港回归欢庆“一国两制”伟大胜利本刊编辑部全世界华夏儿女期盼已久的1997年7月1日即将来临。这一天我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将在这里冉冉升起,高高飘扬。这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件盛事,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全世界的一件...  相似文献   

12.
义务工作在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得到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人民投身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大力推进这项事业,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向法制化、政府化方向发展。在我国,义务工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应借鉴香港和其它国家及地区的经验,以促进中国义务工作的规范、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通过对北京大学部分青年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青年教职工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度较高,而行为倾向有待加强;在践行方面,青年教职工践行度较高,但榜样作用和传导作用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影响青年教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718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前沿演进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且与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同步;(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及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等功能探讨"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工会干部正规化教育,既是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和任务的根本保证。为了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要,全总书记处适时地将全总干校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这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中国工运学院建立以来,面临着怎样实现工会干部教育正规化,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针,培养什么规格的工会干部等一系列问题。这是许多从事工会干部教育工作和工会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涵盖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工会九大以来,工会干部教育事业已有了空前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分工的工会干部教育网络。各工会院校坚持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以在职岗位培训为重点,走正规化办学的道路,为工会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促进了工会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为新时期工会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会干部教育作为工会事业的基础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国民教育有着共同的规律。除如何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首要问题仍需要  相似文献   

18.
“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理论,是列宁工会学说的精华。它不是单指工会的教育作用和教育职能,更不能从“学校”一词来理解工会就是教育组织,而应从工会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工会与党、政、群各方面关系来理解,借以正确指导我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笔者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活动方式,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列宁关于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的理论核心是依靠工人群众、团结教育群众、组织工人群众管理建设自己的国家,发挥工会的“传动装置”作用。《中央中共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指出:“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就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是引导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开展职工文化建设的教育、阵地和建设作用,抓好宣传教育,增强价值认同;发挥工会优势,打牢思想基础;强化制度根本,促进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州市10所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体认同状况较好,在重要性、影响力和前景性都呈现出较高认同比例。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接受度、感受性、实践性、期待性上有值得注意的倾向,突出表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位不明、师资建设局限、教学问题突出等方面的问题表征,需要从有序推进教育实践、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充实完善课程教学、打造"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等方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夯实文化根基,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