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全省5个县(市、区)被列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各级普查办及成员单位汇聚工作合力、夯实普查基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确保普查工作落地落实。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强化协同,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黄慧 《今日海南》2023,(4):49-50
<正>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3月20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采访团分别走进黄河博物馆、红旗渠、安阳殷墟遗址等地,近距离感受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和绚丽厚重的河南文化。一条河,书写“安澜”和“生态”新篇章走进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博物馆,随着讲解员触发按钮,一扇门缓缓打开,播放着“黄河的形成”视频的LED屏出现在大家眼前……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它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开发的远景规划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防汛救灾2021     
正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大禹治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瓠子堵口"亦是古代史上防御黄河水患的壮举……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古代的治水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社会的防汛救灾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今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各地暴雨台风频繁。7月份,河南等地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台风"烟花"入境,波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1):26-29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同时,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自然灾害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艰巨和繁重。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减灾救灾工作方针,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成功应对  相似文献   

5.
徐娜 《中国减灾》2013,(6):25-29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同时,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自然灾害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艰巨和繁重。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减灾救灾工作方针,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成功应对了多次突发的自然灾害,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兰考,位于河南省东陲的黄河拐角处,秦称东昏地。兰考处于河南开封、商丘和山东菏泽三角地带的中心地位,是豫东北通往鲁西南的重要门户。这里交通便利,陇海铁路,310、220、106国道和连霍、日南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里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7.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辖1区12县、16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395个村委会,67个社区居委会。土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8万人。有国家重点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7个。延安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区和各种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情损失大。特别是黄河沿岸和白于山区每年的冬春持续干旱,春季低温冷冻,南部县区夏秋的洪涝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最为严重。近几年来,延安市的救灾救济工作相当繁重,国家、省、  相似文献   

8.
科学减灾高效救灾积极推动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同时,由于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自然灾害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艰巨和繁重.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减灾救灾工作方针,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成功应对了多次突发的自然灾害,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河南省减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专访了河南省民政厅巡视员黄亚林.  相似文献   

9.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利用、保护、治理好黄河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息的追求.如今,党中央又擘画出黄河新蓝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掀开了新篇章,河南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凝聚河南力量为黄河保护发展提供制度规范九曲黄河奔流入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拍春意暖。4月的河南,春风吹拂,绿油油的麦苗儿随风起舞,金灿灿的油菜花点头含笑。4月7日,位于黄河岸边的郑州市丰乐农庄大酒店迎来了约400名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他们在这里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是为了对全省18个省辖市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  相似文献   

12.
河南黄河滩区位于洛阳市的孟津白鹤至濮阳市的台前张庄段,河道长约444km,滩区涉及洛阳、郑州、开封、焦作、新乡、濮阳6个市,19个县(区),1125个自然村,居住人口100多万,土地总面积约2266km2,共有耕地201.35万亩。黄河滩区是黄河排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长期以  相似文献   

13.
济南因在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古人将其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在史前早已形成,直到西汉一直畅通无阻,它的河道相当一部分流经古代齐地,是仅次于黄河的对齐地有较大影响的又一条河流。在西汉时期,从河南东皋县的北面、河南汜水县的西面由黄河分流而出,大致流向是:分流后向东经河  相似文献   

14.
<正>九曲黄河,奔腾向前。黄河之重,重在河南。地处黄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干流全长711公里,是确保黄河安澜、建设幸福河的关键点。大河奔涌,治理久久为功。近年,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综合运用立法保障、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方式,用法治守护黄河安澜、传承黄河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3年3月29日,《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其中,流经河南的黄河正处于峡谷河段向平原河段过渡的"豆腐腰"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历史记载的决溢、改道灾害2/3发生在此河段。黄河河南段的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汛任务历来十分艰巨。黄河安澜,事关大局,关乎  相似文献   

16.
水电站厂区遭遇泥石流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和贵南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是西北电网的一座大型骨干电站,其水库是黄河上游的"龙头"水库,也是我国库容最大的水库.工程具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防凌等综合效益.电站自1989年全面投产以来,为西北及下游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龙羊峡水电站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面临着局部暴雨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严重威胁.1997年8月5日,电站厂房附近的北大山水沟由于局部暴雨引起山洪、泥石流暴发,山洪、泥石流涌进厂房,掩埋了发电机组,造成人员死亡、全厂停机、停电的特大自然灾害事故.  相似文献   

17.
运城市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2万,有各类残疾人18.2万人,占总人口的3.8%。运城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上古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里。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所处地理、气候环境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地理位置特殊,致灾因子多.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各类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时期之一.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民政部门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了多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6月2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广、钟力生、李长铎率领驻郑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到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视察。在视察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刚石锯片分厂时,代表们详细了解了金刚石锯片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20.
河南、山东省人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并武汉、济南军区,河南、山东省军区:由于九号台风的影响,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二日黄河中游的洛阳、郑州、新乡、安阳及山西、河北两省的南部一带,普降暴雨和大暴雨。黄河花园口洪峰流量达到15,300秒立米,为解放后仅次于一九五八年的大洪水。在河南、山东两省省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沿黄河军民团结抗洪,日夜防守;滩区干部群众,承担牺牲,顾全大局,及时铲除生产堤扩大排洪能力;东平湖发挥了蓄洪作用,使洪水安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