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30年2月24日,王佐、袁文才在江西永新县城被红军枪杀,死时都只有32岁。关于王佐、袁文才被谁杀死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当时毛泽东、朱德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率领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杀死王佐、袁文才的是彭德  相似文献   

2.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5)
正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将部队建设成由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土地革命时期,何长工曾数度受命对地方武装和旧军队进行改造,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造王佐地方武装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到达湘赣边界,积极团结、改造当地地方武装袁文才、王佐部。为了团结、改造袁文才的部队,毛泽东派徐彦刚、陈伯钧等一批干部到袁文才部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最早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袁文才、王佐。早在大革命时期,这两个曾被称为“土匪”的人物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井冈山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所以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从井冈山开始走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袁文才、王佐这二位井冈山双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两个王佐。一个是井冈山茨坪(原遂川县)的王佐,他曾因和袁文才一起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而名扬天下;另一个是莲花县高洲乡的王佐,他是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引路人,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6.
刘建平 《湘潮》2014,(10):51-55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毛泽东握着袁文才妻子谢梅香老人的手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上海《申报》1928年5月2日第九版发了一条《湘粤赣会剿边境匪共》的消息,称:"二十六日南昌通信,共党首领毛泽东、朱德、洪钧、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匪徒,串扰湘粤赣边境。"消息所称的毛泽东、朱德是当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的首领,袁文才和王佐则是井冈山的两个绿林头领,经过改编成为革命军的。而"洪钧"又是谁呢?而  相似文献   

8.
袁文才袁文才、王佐及其所部,曾对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安下了家,站住了脚。袁、王所部被改编后,袁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团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32团团长、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红四军参谋长等职。王佐曾任工农革命军第2团副团长、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可以说,袁王二人为创建和保卫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担负着湘赣边界党政军重要职务的袁文才和王佐,却由于湘赣边界特委某些…  相似文献   

9.
晓农 《党史博采》2005,(2):31-34
提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在毛泽东的改造和带领下,积极配合正规军作战,为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袁文才、王佐为何被湘赣边界特委诛杀?《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一文,以引人入胜的语言,为我们记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连环杀案,揭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斗争的一段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11.
正1927年10月,袁文才和王佐一同敞开山门将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迎上了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开始创建和发展。而袁文才上井冈山其实离不开一个叫胡亚春的人。胡亚春与袁文才当年都因不堪忍受地主豪绅的重重压迫而先后走入井冈山的山林成为绿林中人。然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胡亚春却在历史大潮中落后了,没有紧跟时势及时改造、提升自身,反而沦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破坏者和敌人。在这种情况下,袁文  相似文献   

12.
红都悲欢录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赣西南的宁冈,一群以王佐、袁文才为首的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啸聚井冈山,为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提供了安全的落脚点,帮助中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最早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袁文才、王佐。这两个曾被称为"土匪"的人物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井冈山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从井冈山开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路,袁文才、王佐这二位井冈山双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正古城会议旧址古城会议旧址在井冈山市古城文昌宫内。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古城,在联奎书院文昌宫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秋收起义经验教训,讨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及团结改造袁文才、王佐的方针。这次会议确定了在湘赣边界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决策,为  相似文献   

15.
说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能不提到"井冈山土匪"袁文才与王佐。对于井冈山这块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的创建,此二人无疑是有大功的。然而对于二人后来的被错杀,长期以来却少有提及。笔者采访到了袁文才与王佐的诸多后人,围绕着人们关心的几个问题对他们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17.
1930年2月24日凌晨5时左右,江西永新县城东一幢民房里突然响起几声凄厉的枪声,一个高大的身躯倒在了血泊中……就在这同时,一个人从枪声不远处慌忙骑马向城外乐水河的浮桥疾驰,岂料浮桥已被拆断,当马踏上浮桥,只听“啊”的一声,连人带马一下子栽进了幽深的漩涡中……这两名死者就是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功不可没的袁文才、王佐!而导演这幕悲剧的则是时任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的朱昌偕.  相似文献   

18.
《党史天地》2007,(8):22-22
毛泽东严肃军纪 刘华清谱曲传唱 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三湾整编后进军井冈山。同井冈的王佐、袁文才率领的贫苦农民组成的武装合兵一处。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的时限,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安家”的时间和地点,井冈山会师,红四军主力进击赣南的原因,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提出,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原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在有些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笔者拟就其中的三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关于秋收起义部队何时何地确定在井冈山“安家”问题目前,关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何时何地确定在井冈山“安家”问题,在学术界有1927年9月19日测阳文家市,9月”日永新三湾,10月3日…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共“六大”决议中有关于“争取土匪群众,孤立其首领”的错误的教条主义指导方针,导致革命实践中王佐、袁文才被错杀,对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