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给面子     
青杏 《前线》2014,(12):123-123
<正>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中国有一句古话:"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人争的这一口气就是"面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给个面子"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子问题大于天,下属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是有面子;人在乡邻之中说话有分量,是有面子。面子这么重要,对于那些不给面子的人,很多人都是怀恨在心的,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有人需要面子,也有人脾气超级倔,就是不给别人面子。比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东曹掾杨戏,这个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造就了人类历史,"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化放在历史语境中也就是历史主体身份的具体化.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过程中,针对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这两个动因,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和发展两个视域.与此相对应,历史的主体也从总体化的人民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实的人".在中国,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民主体地位变迁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步的过程,也是人朝向本质复归的过程.立足新时代,积极探寻"人民"内涵变迁的唯物史观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面子问题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5):95-96
中国人办事讲究面子,而面子最初代表的其实就是人的一张脸,因而才有了所谓脸面一说。综合词典以及“百度百科”中对面子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脸;面颜体面;光彩照人;情面、情分;物体的表面;事情或道理的外表;中国社会中存在并运行的“潜规则”……面子还指在人生过程中步步高升,借由自身成功和他人夸耀而获取的名声,也是借由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在具体表现方面,往往给了一个人面子,就是尊重了这个人的人格;而扫了一个人的面子,就是无视了这个人的自尊心,实际上等同于一种轻视乃至于蔑视。  相似文献   

4.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人,出了两本书.一本是书画集,定价418元.另一本是散文集,定价38元.这两本书出版以后,当地市委宣传部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干部每人购买一本书画集,全市的中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散文集.结果,不到一个月,两本书便都销售一空,书的作者也因此成为"百万富翁".这个人就是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  相似文献   

6.
伯恩施坦曾说:"我对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非常缺乏爱好和兴趣.这个目的无论是什么,对我来说都是完全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段话后来却被许多人扣上了"修正主义公式"的帽子.但是他的修正主义的实际内容与"公式"之间不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董小玉 《探索》2001,(6):67-70
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曾宣称"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分为精神探索的三步曲即以人的"自由观"为基石,开始寻找自我;然后从人的"异化观"中发现人已失去自我;第三步就是在人的"价值观"中进一步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8.
同大多数职务犯罪的服刑人员一样,入狱前的舒郅尧照例有段骄傲的人生.但在失去骄傲和走进高墙之间,他曾经遭受过一次挫折.关于这个挫折,简单地说,就是从后备干部的"苗子人选"变成了政治前途不那么喜人的"一棵蒿草".这个挫折,说大就大,说小也小.  相似文献   

9.
在十年浩劫中,江青曾被某些人捧为文化革命的"旗手".她手中挥舞的一面大旗就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这个<纪要>曾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全党.其实这个<纪要>的主要内容并非谈部队文艺工作的,也不是由与会的部队文艺工作者"座谈"后形成的.它是一个典型的江氏"一言堂"的产物.是江青伙同陈伯达、张春桥共同炮制出来的.它也是江青登上政治舞台的"宣言书".在十年浩劫中,江青等人利用<纪要>疯狂迫害广大文艺工作者,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直到1 979年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转解放军总政治部请示报告,正式决定撤销<纪要>,使它寿终正寝.那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出笼的呢?本文谨向读者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去年,各地的撤乡并村工作已经结束.成效是十分明显的,但撤并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后遗症"却不容忽观.一是"失落症".在撤乡并村中,一部分干部从原职位调整下来后,心里有怨言,认为组织上安排不周,自己没有面子,情绪消沉.  相似文献   

11.
高宝柱 《党史文汇》2006,4(12):4-10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自1840年以来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中华民族英勇牺牲,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不懈奋斗.但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却"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先是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抵不住","宣告破产"."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这些东西同样"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①.只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作为"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②,它的诞生本身,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自此而"改换了方向"③.中华民族为达到自己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奋斗也自此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日偶读一位研究者关于刘少奇与"大跃进"的文章,其中说到,刘少奇1958年11月7日在郑州会议上说,他1958年4月乘火车前往广州时,曾与一些领导同志"吹半工半读,吹教育如何普及,另外就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渡到共产主义".并据此认为,"公社"这个词,是刘少奇等人"在闲聊中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晚年有一个一直萦绕在心怀,令他念念不忘,且必须根除的"大敌",那就是"修正主义".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最高指示"的普及性宣传,"修正主义"一词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毛泽东本人发动文革的一个主要目的,也在于"反修"防修".可以说,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凝结了毛泽东晚年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思考,也是理解建国后曲折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反修"防修"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加以探析,旨在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把相差巨大的不等式变成等式,堪称"一绝".你瞧,他把2亿元的贷款换成了70.69万元,把6.5亿元贷款换成了80.95万元,把银行行长的面子也竟然换了267.66万元.做这样的交易,占便宜的是谁,吃亏的是谁,那是明摆着的.是他张恩照打错了算盘,还是他真的缺心眼儿呢?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编     
《求实》1992,(3)
政工干部要强化"角色"意识湖南省委党校理论部汤新华邬金芝在来稿中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讲的政工干部角色,是由政工职能地位和行为标准和规范所规定的.强化政工干部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政工干部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角色目标所期待的标准、条件塑造自己.通过自我塑造,完成角色实现,并努力将社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与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解放学".马克思主义自由价值观这个理论内核一直深深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成为贯穿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中的一条主线,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挂职现象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挂职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干部锻炼形式.各地在挂职方面虽有量的差异,却发展出趋同的"准制度安排".不同挂职类型中的行为主体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行为特征和挂职体验.挂职存在着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制度供给的缺失有关,也与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文化有关.挂职虽然增强了政府间关系,但人际化色彩浓厚,与村民自治和依法治国精神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上"全盘化西"的一个可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上的"全盘化西"或"以中化西",就"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这个范围来说,核心是用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或"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用中式"问答体系"消化西式"问答体系",用中式"大义系统"消化西式"定义系统",用中式"相关律名学"消化西式"主谓式句辞",用中式"现象论"消化西式"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小",因其数量、规模、范围不及一般水平而被称其为小.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字,不知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腐蚀了多少人的心灵,断送了多少人的前程,毁坏了多少人的家庭,甚至葬送了多少人的生命.真可谓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洞察,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要谨防"四小".  相似文献   

20.
晓农 《党史博采》2003,(2):40-42
藏身虎穴 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在东南沿海赖以最后扼守的福建省会福州之际--1949年8月下旬,逃至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签发这一任命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包括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等人,他们就是睡扁枕头做梦也决然意想不到,这个被委以重任的中将参谋次长,竟然是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军内核心层的高级谍工,中共华东局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