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本文聚焦腐败这一重要晚期尸体现象,以期找到更客观的晚期尸体现象关键事件或特征节点,为准确评估尸体腐败程度、进而推断死亡时间(PMI)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晚期尸体现象进行观测,对尸体腐败过程中肠道和尸坑土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尸坑土理化性质的检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尸体腐败过程中腹腔自然破裂这一关键事件发生的时刻前后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尸体腹腔自然破裂前后,腐败现象和相关微生物菌群结构以及环境理化性质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可观测性强,可以通过法医学观察、生物学和理化相关检测手段准确判断。本研究将这一关键事件发生时刻命名为“破溃点”。结论 本文认为“破溃点”可以作为法医实践中尸体腐败程度评估的重要节点,也可以作为基于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等表征构建PMI推断模型时的分界点,分段构建模型以提升PMI推断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结论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此时的“误差”就应称为错误。本文对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错误推断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对腐败尸体某些尸体现象的认识和重视。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腐败尸体案例来自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199… 相似文献
4.
离体人胸骨骨髓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降规律。结论人胸骨骨髓DNA降解规律可望应用于较长PMI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腐败尸体的检验鉴定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腐败会毁坏损伤和病变,给尸体检验造成困难。关于腐败尸体的法医学检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般多着重于组织微观形态改变和生化分析,研究其分子保存水平,而与实际检案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本文拟将对腐败尸体大体检验与实际检案的要求作一专题讨论。 1 腐败及影响因素 腐败是人死后,机体组织中的复杂有机物,受腐败细菌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尸体液化失去原形的过程。机体死亡后,一般经过 24小时左右,就开始出现腐败现象。尸体外观常见的腐… 相似文献
6.
7.
1 案例资料1999年 4月 2 7日 ,在某山边斜坡小树林丛中 ,发现用蛇皮袋包装的一具男尸 ,经侦查 ,死者叫高某 ,男 ,78岁 ,籍贯江苏 ,拾荒者。被他人杀害再将其口鼻部堵塞上毛巾后 ,装入蛇皮袋内抛尸于发现地。打开包装袋 ,见尸体蜷缩在蛇皮袋内 ,尸体完整 ,全身呈腐败剥脱状 ,尸体上发现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蝇蛆和飞舞的成蝇 ,尸体周围见有少量红褐色的蝇蛹。法医当即分别提取了成蝇、蝇蛆和蛹 ,送浙大昆虫实验室分别进行种类鉴定 ,同时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半月来的温度预报情况 (10~ 2 0摄氏度 )。经过鉴定 ,发现昆虫的种类为大头金蝇。结合… 相似文献
8.
法医昆虫学是近年来法庭科学中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而利用昆虫学证据来推断死亡时间或称死后经历时间(PMI)是其最主要的应用。当尸体PMI达一周以上,无法通过蝇蛆生长发育历期来推算时,仍可以借助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规律来判断。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规律与尸体腐败过程息息相关,法医昆虫学家通过对尸体腐败进行人为分期,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演替波次,从而达到推断PMI的目的。本文对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未来研究趋势,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男,63岁,离异。2009年4月8日,其女儿(外嫁到五河县)到蚌埠为其父晾晒棉衣、被,敲门无人应答,找来锁匠将门打开,发现其父平躺在靠东墙的床上,已死亡。遂报案。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特别是对先进国家法庭科学实验室认可工作发展变化情况的介绍,分析我国认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13.
14.
Diatoms are a group of unicellular algae that have been recorded and classified for over 200 years and have been used in a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forensic science. We have developed a quantitative diatom-base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to confirm drowning as a cause of death and localize the site of drowning in two recent, high-profile, case studies. In both case studies we collected diatom samples from the local and/or regional area to act as a control in the examination of diatom assemblages associated with lungs and clothing. In Case Study 1 the modern analog technique suggested that all lung and clothing sample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to control samples from shallow water habitats. In Case Study 2, the analog matching sugges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lung samples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 samples from a pond, indicating that this was the drowning mediu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对国内外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综述,深入探讨并分析了我国现有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法医骨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检案中 ,当现场发现的骨骼残片体积较小时 ,用解剖学观察无法进行骨骼残片的法医鉴定 ,需使用骨组织学的方法进行骨骼残片的个体识别。目前 ,这是法医人类学中一门较活跃的领域 ,即法医骨组织学。法医骨组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骨骼残片是否属于人类骨骼 ,或属于何种动物骨骼。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研究及不同动物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2 )人类骨骼个体识别的组织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人类骨骼的组织学特征的年龄判断 ,例如股骨、胫骨、肱骨、锁骨等 ,以及使用骨组织学方法 ,进行人类骨骼的年龄评价的准确性研究。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法庭科学上的应用。方法 研究国内外已报道的微流控芯片快速、灵敏、高通量技术的有关资料。结果 提出在法医DNA检验、毒剂和毒物检测、麻醉剂或毒品检测、爆炸残留物检测等刑事技术上的应用前景。结论 从刑事侦查的角度看出该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美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报告以及有关文献报道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从实验室分布、规模、人力资源、工作量、专业设置、技术标准化、资金、管理体系和信息化9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双方的差异和距离,为我国法庭科学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综述并探讨了文件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识别技术的学科发展历程、近30年学术成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