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定证据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明文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2.
《海南人大》2006,(9):29-31
第一条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依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值得探讨。详细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草案法律名称、相关概念表述、交通管理的主体、裁决处罚权限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改,希望能为立法机关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值得探讨。详细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草案法律名称、相关概念表述、交通管理的主体、裁决处罚权限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改,希望能为立法机关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从沈阳“撞了白撞”的法规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出台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论。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行人与机动车驾驶员之间的紧张关系,更要彰显人的生命健康价值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要从法律规范层面剖析第76条的归责原则与法律适用,既突出强调机动车一方要承担的严格责任,也强调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规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样我们就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道交法第76条立法精神与价值取向,有利于公平合理地确定事故双方的责任,进而达到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奥地利《行政罚法》相对我国《行政处罚法》来说较为完备、系统,特别是该法在适用效力、管辖权的竞合、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处罚的裁量及执行等方面的立法更为细致周全,且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奥地利的行政处罚立法,对我国《行政处罚法》予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值得探讨,本文详细解读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的问题,例如草案法律名称、相关概念表述、交通管理的主体、裁决处罚权限规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等。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提出了修改建议,希望能为立法机关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记分行为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的管理措施,且实行累积记分制,达到一定条件后会导致违法行为人的机动车驾驶证被扣留甚至停止使用,无疑会实质性地影响行为人的正常出行。然而,记分行为并不是我国《行政处罚法》明确列举的处罚方式,如何对其定性便成为行为人后续进行权利救济的关键所在。对两部法律的规定进行合理解释,使其更好地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监狱在押罪犯权利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订监狱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对罪犯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行政处罚法>.具体适用的形式、条件,可参照<行政处罚法>,用相应的法条予以明确规定.监狱在具体适用监狱法第58条时,可适用我国<行政处罚法>第5章的相关规定,使监狱对罪犯适用行政处罚时,罪犯的权利能够由程序制度保障行使.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一般法律之问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区分是客观事实。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第67条第(3)项规定的职权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或补充的新法条属于基本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依据宪法第67条第(2)项规定职权制定和修改的一般法律是基本法律的下位法。《交安法》与(《行政处罚法》的抵触及《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抵触问题虽可以通过修改法律等办法加以处理,但是应当建立法律审查制度才是解决法律抵触问题的科学之道。目前体制下,司法审判活动在推动法律抵触问题的解决方面也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超标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使行人受伤。认定电动自行车是机动车,肇事者应承担交通肇事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其中交通肇事的处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法律处理;赔偿责任的分配,可以依照《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上对于司机无证、醉酒驾车肇事,承保该肇事车的保险公司是否要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但各家保险公司对此类保险事故一概拒赔却是不争的事实。各方对此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缘于大家对交强险条例第22条和道交法第76条有不同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读。运用法理、法意及逻辑原理,对无证、醉酒驾车肇事保险公司交强险拒赔进行分析,解决此问题需要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制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车辆登记是"准予上道行驶"的行政管理措施,而非所有权登记。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机动车所有权转移"以交付为原则,以约定为例外"。以占有作为机动车财产所有权公示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建议人大常委会尽快做出立法解释。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是一部极富针对性和极具时代特征的法律。然而,这部倍受关注的法律中存在着一些诸如语义不清、逻辑不明、用词不当、用语不一、语法错误、冗赘与残缺等语言表述问题,不但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可能会给法律解读和法治运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4年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可以看作是一个阶段性总结,但该条在2007年又被修改。前者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后者则根据我国发展现状、借鉴国际通行的多元化规则体系,对原第76条进行修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由于立法者认识的局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违法停放、临时停车的规定缺乏确定性,对法律条文也有多种理解。加强对车辆通行的有序管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在保障驾驶人合法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保护社会公共资源公平分配、合理使用。从法理运用和法条理解的角度剖析机动车违法停放和临时停车的违法行为,或可找到一种最具适用性的法律运用模式,为当前的公安交通执法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国务院取消涉及管制刀具的四项行政审批项目后,管制刀具的管理进入盲区,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以后,取消了对非法制贩管制刀具的处罚,弱化了对管制刀具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尽管公安部要求对管制刀具要依据《对部分刀具进行管制的暂行规定》进行管理,但目前管制刀具的管理基本流于形式。有必要加强管制刀具管理的立法进度,加强对非法制贩管制刀具行为的管控措施,建立更科学的刀具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为履行好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必须将义务融会在道路通行条件安全隐患信息反馈、非交通性活动交通安全影响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优化、道路通行信息透明化四个制度之中,通过良好的运转机制,让履行义务成为一种日常的工作行为和规范化的工作过程,进而才能从优化道路通行条件这一层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治安管理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同属国家警察行政管理,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普通法律,地位是同等的。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治安管理不同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二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加强了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三是行政处罚的追究期限不同。执法实践中应正确、灵活地运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使执法活动更加严格、公正、规范。  相似文献   

20.
治安处罚实践中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陈述权、辩解权是当事人的重要权力,其行使或放弃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实际存在的“态度罚”;“告知”的法律约束力只限于程序过程,对受处罚的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听证程序的正确实施;应严格依法执行治安传唤;治安调解应用具有特定性;盘问权不具有应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