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安徽省贵池县人,晚清时期驻外公使之一,杰出的外交人才.1862年追随李鸿章,总理水陆军械,随后开始崭露头角,因屡立军功而累经保举,逐步升迁.1885年被任命为驻英、俄等国公使,刘瑞芬在那个时代中并非顶尖人物,但他注重经世致用,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从其政绩、洋务以及办理外交来看,多有贡献.本文拟通过对其出使泰西前后思想活动的评述,对刘瑞芬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袁南生 《湘潮》2006,(4):36-39
曾纪泽,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子。1878年至1885年,他先后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前后达8年之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的外交实践证明,弱国有可能办好外交,而且弱国的成功外交,对于尽量减少强国的祸害,尽可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关系极大。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斗争,对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外交家。有声有色的对英外交1879年1月4日,曾纪泽乘轮船首抵巴黎,然后转道伦敦,开始了他的驻外公使生涯。曾纪泽努力加强使馆的内部管理。他是我国勤俭办外交的先驱人物。出使英国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  相似文献   

3.
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时任交通总长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签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时任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和时任驻日公使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个亲日派的最后结局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李丽芳 《世纪桥》2011,(1):21-22,30
黎庶昌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散文家、学者,被喻为贵州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年轻时因应诏撰写了两篇《上穆宗毅皇帝书》,而开始了其仕途之路,后被曾国藩收为弟子,授之以古文义法,后成为“曾门四子”之一。中年时,随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成为驻英国三等参赞;又先后在英、法、德、西四国使馆任职,历时5年。随后,又先后两次成为驻日公使。黎庶昌在外期间,利用文化外交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促进了近代中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佘平 《党建文汇》2010,(6):19-19
最近,独岛之争义进入新一轮的紧张态势。据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东北亚局局长张元三4月6日召见日本驻韩大使馆总括公使高桥礼一郎,抗议日本政府在2010年版《外交蓝皮书》中把日韩两国均声称拥有主权的独岛表述为“明显是日本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没有向外国派遣常驻使节。派常驻使节这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是从郭嵩焘开始的。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同历朝统治者一样,把外国视为不开化的蛮夷,不屑一顾,总是安坐在紫禁城,等着别人来朝贡。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再次用大炮迫使它签订了《天津条约》,才不得已允诺外国派公使驻京,并同意派遣驻外公使。《天津条约》签订后,西方国家便陆续派公使驻中国的京师,清帝国的官僚们却把出使看作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情,另外由于缺乏合适的使节,迟迟没有回应。此时的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要与国际社会发生联系,清政府为此…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2,(Z1):33-36
引渡未果章邹等人得生机整个7、8月间,清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开展外交斡旋,要求引渡邹容等人。据1903年8月5日法国驻华公使吕班的观察,"德、奥、俄、比、荷、西、法主张向清政府引渡;意、美提出有条件引渡;英、日拒绝引渡"。其中,英国拒绝引渡的态度最为坚决,而法国和俄国则形成了支持引渡的同盟。  相似文献   

8.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港、澳租期为何均是99年?1897年(光绪23年)11月,法国借口其教士在曹洲巨墅(今山东所属)被杀,派舰队强占胶州湾。第2年,又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订立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当时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忙去问法国驻华公使海靖,海靖提出6条要求...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交领域在外交理念、外交侧重点、外交角色及外交视阈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中国在外交领域因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梅 《党课》2007,(11):82-85
2007年8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召开驻外使节会议,就外交政策发表讲话。这是自5月17日入主爱丽舍宫以来,萨科齐首次系统阐述其外交政策。从欧洲一体化到伊拉克战争,从法美关系到非洲问题,萨科齐的讲话显示了法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的意愿,也体现了其崭新的外交理念与风格。希拉克时代,法国外交特点十分鲜明,即强调多极世界与多元文明,重视欧洲,疏远美国,反对伊拉克战争。而萨科齐上台短短几个月内就颠覆了前任的外交框架,对具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让法国外交步人了“萨科齐时代”。  相似文献   

11.
1900年美、英、法、俄、德、意、日、奥8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保护洋商、洋教,组成了对中国的侵略联军。1900年5月义和团在京、津地迅猛发展,清政府渐趋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时,各国公使开始策划直接出兵镇压义和团。5月28日,各国驻华公使正式议定联合出兵计划,6月初得到各国政府的批准。6月10日,各国在天津拼凑联军o000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军领进犯北京,为义和团所阻。16日,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亲自开地,击沉俄国兵舰,后杀眷属,决心与国土共存亡。17日;罗荣光等近千名中国将士殉难,大沽炮台失守。此后,各国大肆…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13,(11):1-1
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其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对加强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构想。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开展公共外交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国外公众,以传播和交流为主要手段,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5,(11):30-35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长征途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强渡乌江,夺取天险娄山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等职,成为著名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共的民间外交韩国庆一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的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是中共民间外交大发展时期。中共民间外交之所以能够广泛开展是有其历史机遇和条件的。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的斗争和共同的利益把中国人民和世...  相似文献   

16.
牛永宁 《世纪桥》2008,(10):7-8
周恩来是我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其外交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是我们宝贵的外交财富。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平等经济外交思想;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以及周恩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指导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决贯彻和科学运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并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结合我国外交的新任务,就我国对外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不断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使我国的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并揭示其在冷战后的新特点   科学、准确地判断国际形势和认识时代主题,是…  相似文献   

18.
凌胜利 《前线》2023,(2):33-36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对外交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影响;其外交礼仪思想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因素;其外交谋略受到了传统谋略思想的启迪;其外交艺术、外交教育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其间演绎了一幕幕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本文从刘备集团外交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其外交思想、外交理念,包括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