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认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为什么"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成",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要"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中国土壤中孕育出来,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伟大的政治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彰显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70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并得到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从此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制度,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个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了伟大的优越性。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并由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而形成的共同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初衷,也体现了各民主党派从一开始就拥护中国  相似文献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的过程和条件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其亦有重大贡献。中国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其主要架构和原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而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念的萌芽、作为中国政党制度雏形的"三三制"实践,都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抉择和伟大创造。在纪念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20周年的时候,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萌芽建立、曲折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十分有益的。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作出的历史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认真总结政权建设的经验,根据中国国情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罢工委员会"、"农民协会"和"农会会员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是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定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产物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探索的最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重要论断,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尽管协商民主的理论产生于西方,协商民主在国家政治层面上进行实践却存在于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8.
"人民至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遵循,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又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能够由弱到强发展壮大、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背靠世界社会主义探索发展过程与新中国成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视域,通过持续优化和调整,形成了建构现代国家制度的三重维度。深刻领会"人民至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旨归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思想基础与实践意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本向度与遵循,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著名的"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这"呼""应"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形成了。今天,纪念"五一口号"发布这一标志性的事件,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对于传承和弘扬农工党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四个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构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坚实深厚的信念基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道路选择、理论建构、制度设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被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在2020年1月我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科学理论武装、公有制制度、以人民为中心、基层党组织以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一系列优秀特质,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第一个方面的优势特别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如何深入思考和把握从党的十九大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历史上多党制运行昙花一现、乱象丛生,国民党一党专制导致众叛亲离、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断发展完善,引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的政党制度与其他政党制度相比,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显著优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两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大门,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窗口。代表委员认真履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两会"展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是研究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视角与基本思想.在上世纪里,中国政治舞台上曾涌现了数百个政党,世界上通行的政党制度大多在中国存在过.但中国共产党最终崛起,并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三个代表"的基本属性.因此,"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是研究我国政策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视角.是解决21世纪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执政理念。为了健全和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以预防和惩治党内腐败现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借鉴和汲取我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有益成分,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党内巡视制度。在传统巡视制度启示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巡视制度应实现监察职权更具权威性、监察方式更加多样化、监察机构更具实效性、监察工作更具奖惩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往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归入为"一党制""党国体制"和"威权体制"等范畴,这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种误解。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政党政治过程和政治效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体现了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属于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践超越,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立"新"除"弊"的政党制度,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政党制度。从根本上看,新型政党制度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历史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科学发展为指引,以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的一以贯之为根基,蕴含着一条贯穿始终的"中国逻辑",具有显著的中国风格、中国气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其中"聚合"二字,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办好中国的事情,千头万绪,矛盾多多,千变万化,方方面面,往哪里"聚"?向着中国共产党"聚"。作为中流砥柱、作为主心骨、作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宪法修正案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款,在"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回顾历史,面向未来。探究农工党"行动理念"的孕育产生、光大深化和延续传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农工党从认同中国共产党到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再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历史性跨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履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本文分两期刊登,望广大党员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