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有意回避、模糊一个中国原则,对打破两岸关系政治僵局缺乏诚意,令中国政府和人民,包括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渴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台湾同胞大失所望。未来台湾何处去,两岸关系政治僵局还将持续多久,它将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及  相似文献   

2.
“台独“分裂势力制造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平 《两岸关系》2003,(6):17-18
近几年来,台湾的“台 独”分裂势力制造一 场越演越烈的文化认同危机。它否认台湾同大陆的历史、文化和种族血缘上的联系,声称台湾具有独特的文化,甚至种族(族群)特征的政治实体,极端“台独分子”甚至否认自己是中国人,提出“台湾国”的口号。为什么近年来的台湾会出现文化认同危机呢?  相似文献   

3.
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至1949年12月国民党当局迁白,是战后台湾政治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台湾刚刚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却又面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动乱年代。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台湾政治社会结构重新组合,新旧社会矛盾相互交错,形成其特有的政治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当时台湾社会与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以及台湾政治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而且对后来台湾政治的演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角度系统地探讨当代台湾的政治变迁 ,对海内外研究台湾政治的学者而言 ,一直是一个具有相当挑战性的课题。虽然零星的论文并不鲜见 ,但全面系统地研究台湾政治的专著则是寥寥无几。刘国深博士从事台湾政治研究十余载 ,十年磨一剑 ,终以超凡的学识、胆识和毅力成就了《当代台湾政治分析》(九州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一书。此书是用祖国大陆学者的学术眼光分析当代台湾的政治变迁并提出一套完整分析框架的开山之作 ,它的出版对从事台湾研究的学者和涉台工作者无疑有莫大的助益。《当代台湾政治分析》与中国大陆已经出版的少数关于…  相似文献   

5.
台湾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旨在以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独分子臆造出来的台湾"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们刻意制造的"民族主义"只是民粹主义,是为分裂国家统一制造出来的政治梦幻。  相似文献   

6.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7.
书肆流行曲     
在台湾,流行无处不在,服饰、娱乐、饮食、玩具、家居、生活用品等等,当然,图书也不例外。政治图书热继台湾解严后的第一波政治受难者出书热,台湾执政党轮替显然又为政治书市场带来另一个出版高峰,尤其在新政府执政届一年前后,年底“立委”选战即将开打之际,更是频频可见政治人物与相关人士拿书来作为另类发声器。早在去年11月,周玉蔻在《唐飞——在关键年代里》一书暗喻台湾领导人的“绯闻案”;粉饰日本对台湾残酷统治的《台湾论》,在台湾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对外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之后,它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地位面临着种种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正式承认北京,接受台湾为成员国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少.截至1988年,与台湾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仅剩22个.而且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在国际舞台上仅是些无足轻重的角色.此外,并非所有这些国家在台湾都设有具有充分资格的外交使团.虽然,1971年至1980年间台湾的世界贸易总额从39亿美元增加到395亿美元,但在这同一时期,有50个国家与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1989年,台湾同与它建交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仅为其贸易总额的5%.1988年它享有正式成员资格的国际组织已减少至8个.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的续存能力产生了怀疑.为了摆脱这种外交上的孤立,台湾利用它的经济力量来争取友谊,这不仅加深了它与友好国家的相互关系,而且也扩大了它的联系网.外援便是它加强这种努力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政治版图已出现所渭"北蓝南绿"的格局,台湾学界有人将南部稳定支持绿营政党的情形命名为"南方政治"。实际上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从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显形,台湾南部由于本省人占多数的"省籍-族群"分布、具有更厚重本土味的性格与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耦合,再加上绿营耕耘多年,引导和激发了较浓厚的"本土"价值,目前民进党在南部的政治版图虽收缩,但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使其仍有一定的根基。不过,研究者多数从民进党或泛绿在南部的得票率和政治版图等来分析"南方政治",这种定义是狭义性的,就"南方政治"与南部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关性,从广义上其更应定义为地域意识或地方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它虽与民进党的关联颇深,但在蓝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11.
台湾族群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有关族群形成的原初论和建构论的理论架构下 ,探析台湾族群形成过程。认为 :台湾四大族群的形成与其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 ,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经过竞争对立、反抗的过程 ,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逐渐塑造而成的。它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原来的省籍二分类 ,原住民与汉人 ,客家人与福佬人的对偶性的二分类 ,已不再适用于台湾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中的新产物 ,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最后 ,鉴于族群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对今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据台湾媒体报导,台湾领导人上台以后的经济形势看好,预估“今年经济成长可达6.73%”(1),比去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人们希望它成为现实。可是,人们也注意到,台湾当局在近几个月来,也碰到了许多棘手问题,除两岸关系和岛内的政治、社会问题外,仅需要解决的财经问题也是成筐成堆的。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与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任职东南期间,充分认识到了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卫和发展台湾,加速了台湾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从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台湾之所以难以实现政治稳定,有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根源。主要包括台湾政治体系结构的客观缺陷和民进党当局主观上对制度的不尊重,受到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民主政治”恶质化倾向的影响,以及台湾政治文化极端化趋向导致民众政治参与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等等。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台湾将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台湾青年政治观的嬗变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经济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社会;政治上,随着“宪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政治格局由权威主义的一党专政演变为多党政治纷争,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过去政治高压时期,台湾青年人基本扮演着“政治局外人”角色,对政治讳莫如深,生怕沾上“政治”问题而给自己生活带来纷扰。80年代,一位美国学者在《台湾青年的十年变化》的报告中曾指出:学生参与政治的有限性及对报刊上政治新闻的漠不关心表明,只有极少数青年是政治动物。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治转型的加速、“政治解禁”和多党纷争局面的出现,客观上打破了禁锢的政治环境。然而,台湾青年并未形成独立、完全的政治人格,“政治边际人”的色彩仍然浓厚,政治人格特征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9)
<正>"太阳花学运"(又称"野百合学运")无罪判决,引起台湾社会各界正反两极的讨论。从今天的角度来检视,"反服贸运动"与其说是"台湾作为一个政治社群,意欲重新进行自我表述的大规模公民运动",不如说是"野百合学运"世代为实现"公民民族主义""国家建构"的政治精算,是一场赤裸裸的夺权斗争。毫无疑问,过去30年来台湾的经济停滞,美国所一手主导的"新自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台湾问题的逐步升温,台湾意识再度引起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某些台湾的政要或学者可谓言必称“台湾意识”,使它成为岛内一些政治势力获取选民支持和政治资源的宣传符号,成为“台独”分子推行“台独意识”的思想基础。但台湾意识并非“台独意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台湾人民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形成的台湾意识,是争取台湾民心归向祖国,实现统一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2,(10):26
正台湾《旺报》解除政治紧箍咒推动大陆资本来台开放大陆资本来台投资已逾3年,历经三波政策开放,但成效始终不明显。台湾"经济部门"投审会公布表示:到年底大陆资本投资总额不会超过1.8亿美元,低于台湾"经济部门"最初设定的2亿美元目标。台湾既然希望大陆资本来台,就应该创造更好的环境,检讨现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