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就业与保障》2005,(2):37-37
小保:我是三明市某企业劳工人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正在部署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请问什么样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什么样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王女士王女士: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法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1,(1):27-28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3.
依《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行政法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有特别规定时除外。《工伤保险条例》按其第六十四条规定可有条件地溯及既往,下面这个案例对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之前的工伤.是否应依《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重新认定产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4.
《湖北政报》2022,(3):27-32
<正>鄂人社规[2021]5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工伤认定工作,强化工伤认定管理服务能力,更好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工伤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工伤认定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湖北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的扩大,参保人数的增加,劳动者自保意识的增强,因对《条例》条文的理解认识的不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乃至工伤认定机关的纠纷不断增多。"强资本、弱劳力",从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范。"规定"无疑是劳动者保护工伤合法权益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6.
王冰 《人大建设》2010,(8):47-48
在处理工伤案件过程中,工伤认定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了工伤认定的排除性条件,其中包括"职工因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这里的“违反治安管理”,其外延是否包含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车祸的内涵是什么?是通常意义上的汽车,还是应包括火车、轻轨、地铁、自行车?昔日的工伤认定中,法律仅就职工上下班途中遭遇汽车事故伤害作为认定工伤的条件。2011年1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6,(5):44-44
第一,工伤的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由于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而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9.
据悉,从2011年1月1日起,泉州市将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同样的工伤事故,不同县区认定的标准可能就不一样,获得的待遇支付也有较大差别。今后,全市工伤保险将告别此类尴尬,员工遇到工伤赔付等问题时,无论在哪个县(市、区),都将执行全市统一的工伤认定管理制度。泉州市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印发泉州市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筹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简称“《通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统一按照《工伤保险条件》和福建省有关规定支付。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发现一些报刊、杂志刊登的工伤认定争议、工伤理赔争议仲裁案例中时有出现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作出工伤认定、仲裁机构依据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结论作出裁决等。笔者认为:由鉴定委员会作出伤认定是没有法规依据,是错误的做法。鉴定委员会不能做出伤认定的决定,其理由是:一、工伤认定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第十条第一款"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第十一条第一款"劳动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七日内作出是否认定工伤的决定",《试行办法》还规定:工伤认定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和企业。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11.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但是,由于此类事故情形异常复杂,在实践中一直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难点。在此类工伤认定中,把握"上下班途中"和"机动车事故"两个因素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75号国务院令,公布《工伤保险条例》。与目前处理工伤赔偿依据的原劳动部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及一些地方法规相比,《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制度适用的范围,解决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来源和安全性问题,并对工伤鉴定过程进行了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13.
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息职业病,职工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由此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这是《工伤保险条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务工人员急剧增加,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工伤认定行政纠纷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目前对工伤认定问题仅有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作为依据,而其规定较为抽象,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审查的需要。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伤亡职工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当前工伤认定行政复议案件凸显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民黄先生的父亲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送医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5天后抢救无效去世,但当黄先生为父亲申请工伤认定时,却被告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这种情况不能认定为工伤,有关方面告知,按照条例规定:“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能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实施5年后首次进行了修改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共收到7481条意见。《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有三大亮点:一是简化了劳动关系争议的工伤认定程序;二是加大了对不参保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三是加强了对未参保职工的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对于广大劳动者无疑是个福音。  相似文献   

17.
《半月谈》2004,(20):58-58
今年5月.我弟弟因不服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理由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这种情况要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而我弟弟则从今年1且1日起生效实施的《工伤  相似文献   

18.
一、工伤康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 我国原工伤保险制度,注重的是保障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国政府《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工伤保险制度三大任务: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这正是世界各国工伤保险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三者的结合,全面体现了工伤保险的人文精神。工伤康复足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体现了政府对工伤职工权益有效的保障。建立工伤康复制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工伤致使劳动有肢体和生命受剑伤害,给劳动者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它严重影响着劳动各的劳动能力,给社会与家庭带来相当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于工伤认定第一章第十四条第六项的修订,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的反响。下面就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几个案例进行探究,以求进一步提高对该项内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吉林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自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吉林省在工伤保险扩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全省工伤保险扩面已达210万人。为使更多的工伤职工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在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全省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