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公房使用、承租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坚持男女平等和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收入,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现将审判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解答如下:一、问: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人民法院可否予以处理?答: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自行协商不成,或者经当事人双方单位或有关部门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予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公房使用、承租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坚持男女平等和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原则,考虑双方的经济收入,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现将审判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解答如下: 一、问: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议,人民法院可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案件和房屋管理部门在处理离婚当事人婚前婚后以一方名义承租的公有房屋案件中,常常遇到当事人拼力争房,要求租住一方婚前或婚后租得(分得)的公房,个别案件无法满足一方的要求,以至多年难以处理其离婚,至今还无处理此类问题的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给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和房屋管理部门的仲裁处理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婚姻当事人承租公房的使用物权,因婚姻关系的存续期间一方名义承租公房或婚前一方承租公房婚姻关系较长,应为夫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在现阶段和将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城镇居民的住房都比较紧张,且有私房的极少,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住的公房。这一现状,加大了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居住公房当事人离婚后居住问题处理的难度。围绕离婚案件当事人公房居住的处理问题,各地法院的做法也不完全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未有明确的司法解释。笔者曾代理过多起涉及公房居住问题的离婚案件,现谈谈对处理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处理离婚案件中公房居住问题的二种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离婚案件中的公房居住问题人民法院不好处理,也不能处理。理由为:1、公房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向法院起诉与我丈夫离婚,经法庭调解,我们均同意离婚,并就孩子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目前我们在居住的由丈夫所在单位分配的房子归属问题上分歧很大,请问,我对此可以享有什么权利? 读者 林菲林菲同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2月5日印发的《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一文的精神,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公房的使用、承租问题发生争执,若自  相似文献   

6.
离婚案件中的公房承租权问题,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难点。199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下称“解答”)缓解了实践中的燃眉之急,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公房承租权应否并入离婚案件一起审理,其性质如何确定,怎样解决实践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为本文所要探析的内容。 一、公房承租权应否并入离婚案件一起审理 所谓公房承租权,是指当事人通过租赁、借用等形式取得对国家、集体房屋的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在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箱     
离婚时房改房如何分割房改房,即已售公房,是在原有住房基础上的政策性住房,如购房的是已婚职工,公房实际上是卖给夫妻双方而不是仅向夫妻中的一方出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对夫妻共同出资而取得部分产权的房屋,人民法院可参照上述有关解答,予以妥善处理。但分得房屋产权的一方,一般应按所得房屋产权的比例,依照离婚时当地政府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深化,夫妻双方对原共同使用、承租的公房依据房改政策出资购买,使这些房屋的产权发生了转移,成了所谓的“房改房”。目前对离婚案件中“房改房”的处理尚无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实际操作中又不一致。为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就其处理原则作一初步探讨。依法调解、平等协商、自愿处分的原则。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第三十一条又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我区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根据民法通则、婚姻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以及各地区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精神,对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认定和处理上做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形成了“审理离婚案件,对当事人所争执的公房居住权、承租权应当采取一并处理的原则”这一共识。但是,由于我国关于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处理,在法律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也由于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一些措施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等这样那样的情况,因而法院在处理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各地人民法院在处理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浅谈离婚案件中涉及公房使用权的处理高志勤,童道才人民法院在审理城镇公民离婚案件中除解决身份关系及其相联系的财产关系外,还经常涉及双方当事人争执公房使用权的问题。由于现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因而给司法实践带来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对离婚案件中涉及公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处理公房承租权的范围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对涉及公房承租权争议的,按规定可以并案处理。所谓公房,既包括房地产部门管理的直管公房,也包括各单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自管公房两种。而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中,涉及为公房承租权发生争议需要合并处  相似文献   

12.
离婚时对公房的使用权有哪些规定来信我和我丈夫分居多年,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我打算提出离婚。可我们的房子是结婚前他们单位分给他的,象我们这种情况,离婚后,我可否在此继续居住?读者冯某复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以...  相似文献   

13.
一、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出公房居住权、承租权主张的概念及特征什么是离婚案件当事人提出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主张?就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具体离婚案件时,离婚当事人中的女方或者男方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将原共同居住公有房屋的居住权、承租权与离婚问题合并审理,变更为主张人享有的诉讼请求,审理离婚案件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民法院审理城镇离婚案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双方当事人因对公有住房的使用无法达成协议,致使一些依法应该调解或判决离婚案件得不到法律的最后确认。不少同志认为,公房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如果法院对公房使用权作出判决,是对国家或集体享有的公房所有权的干预,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受理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争执住房的矛盾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公房居住权的争执上。据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988年60起离婚案件的调查,其中争执住房的达32件,占53.3%,成为离婚案件争执的焦点之一。由于目前城市居民住房困难较大,当事人不肯放弃住房的要求,有关的法律对此又没有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住房该不该管一直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按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法院提出离婚诉  相似文献   

16.
单位公有住宅补贴出售给职工,即私买公房,为城镇家庭注入了一项最重要的财产内容。由于我国大部分家庭尚不十分富裕,城市住房还相当紧张,在夫妻离婚、家庭解体时,房产问题往往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相对以前的城镇离婚案件而言,已从公房承租使用权的处理转化为带普遍性的房产产权分割,而私买公房本身具有的不同一般私房的独有特性,房产固有的可增值性等给法院处理案件带来较大难度,加之我国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涉及私买公房的离婚案件日益增多,有必要在审判实践中对此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予以明确化、具体化。现笔者…  相似文献   

17.
大胆的尝试有益的探索──谈离婚案件中对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处理本刊记者戴建志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人们就可以肯定地说,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中的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纠纷,要大胆地收案,慎重地审理。这无疑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说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18.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 我们夫妻协议离婚,其中对共同居住的公房由谁承租、使用发生争议。原住房(一室户)系婚前由妻子承租。婚后单位分给我一套住房(二室一厅),原住房交给我单位。现双方对共同居住的公房都要承租、使用,争  相似文献   

19.
离婚案件中公房处理问题冯涛离婚案件中公房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审判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还涉及到家庭其他成员、房屋所属单位、房管部门等诸多方面,平衡起来很困难,所以,一段时间内,对离婚案件中公房的处理问题管与不管成为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所作的离婚判决,或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的离婚调解协议,往往要求实际上已经抚养子女的离婚当事人一方,把子女交给另一方抚养。在审判实践中,许多当事人能够按照法院的要求,把子女交给另一方抚养。但也有一些当事人采取不正当手段,无故推拖,甚至转移隐藏子女,拒不履行。当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执行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尚有争议,致使离婚案件中涉及子女人身的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