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孽生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陋俗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央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通过出版革命报刊书籍,扩展了反陋俗文化的宣传阵地;通过形式多样易于宣传的标语口号,增强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丰富了反陋俗文化斗争的形式;通过大众化的革命宣传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驱动了反陋俗文化工作。我们党通过宣传革命思想文化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陋俗文化斗争,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革命阶级觉悟和革命政治水平,实现了广泛的革命政治动员,推动了中央苏区建设和革命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炳辉,云南省彝良县人,早年入滇军,参加护国、北伐等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冬领导江西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长、军团长.经历了中央苏区5次反"围剿"战斗和艰苦卓绝的长征,率部胜利到达陕北.陈毅赞誉罗炳辉"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刘少奇高度评价其一生"志在革命,功在人民"!  相似文献   

3.
李勤 《党史纵览》2006,(9):9-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交战国出现经济紊乱、通货膨胀、物价高涨、捐税加重的状况,使城乡人民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资本主义矛盾日益尖锐.而俄国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各国人民纷纷效仿俄国,掀起反对本国统治者的斗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高潮.西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此起彼伏,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方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他在几十年革命生涯里,长期与闽粤赣边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罗明等一起,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发展工农红军及人民武装,进行反“围剿”战争,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方方先后主持闽粤赣省委、南方工委、香港分局的工作,领导闽粤赣边人民,坚持抗战和解放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革命,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可磨  相似文献   

5.
再现中国人民的百年革命风云录,无论如何,红军长征是重要一页,而且应该浓墨重彩. 6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斗争史和世界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正是这一伟大壮举,才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所遭受的空前惨重的挫折,转危为安,并一步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因此,它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孙平 《党史文苑》2006,(5):38-39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蒋的政治主张.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社会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阐述了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他不但在理论上阐述了反帝反蒋的必要性,而且将它付诸于行动,始终坚持民主主义革命立场,坚决反帝反蒋,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7.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加上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大转折,也是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一次大变局.最终,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树立战略眼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实...  相似文献   

8.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福建发动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曾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相似文献   

9.
刘喜杰 《世纪桥》2001,(4):48-48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老革命家崔庸健同志,早在广州起义后就来到汤原建立党的组织,培养革命骨干,领导汤原人民进行反帝、反  相似文献   

10.
1976年是"文化大 革命"的第10个年头。经 过了10年的认识和社会 实践的检验,中国人民 已经彻底认清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所搞的"文化 大革命"究竟是什么内 涵了。10年来,江青反革 命集团打着"群众运动" 的幌子"运动群众",打 着"文化革命"的旗号毁灭文 化,高喊"革命"的口号"借革命 以营私"的本来面目和反动实 质,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已经 暴露无遗。因此,面对"四人帮" 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阵 阵恶浪,中国人民勇敢地发出 了正义的呐喊。  相似文献   

11.
中央红军进占漳州,在闽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消灭了军阀张贞的主力部队,动摇了国民党在闽南的反动统治,而且以实际行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抗日反蒋政治主张,推动了闽南抗日反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中央红军进占漳州,直接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闽南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把福建视为它的势力范围。“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图谋扩大势力。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之后,取得了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的头八年,也就是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七年上半年,我们的发展是健康的,政策是恰当的。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我们在政治上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当时反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梁鸿钧,于1945年在广东省新兴县被国民党反共顽军包围袭击,壮烈牺牲。 梁鸿钧于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秋随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军中任班长,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会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成立后,他在红四军中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赣南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后,在红一军团先后任营长、团副政委等职。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汇》2007,(8):1-1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扰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话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歌谣,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江西人民,尤其是赣南老表,历来就喜欢唱山歌、小调.自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后,翻身做了主人的苏区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广泛开展红色歌谣运动,满怀激情地歌颂党和革命领袖,歌唱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揭露国民党蒋介石的罪行.红色歌谣运动,在宣传革命道理.动员人民参军参战,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民间歌谣发展史上留下了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16.
陈珍 《党史纵览》2011,(1):36-37
中央苏区邮政是今天人民邮政发展的开端和基石。苏区邮政是在步哨、传山哨、交通站以及没收国民政府邮局系统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它随着革命武装的胜利而诞生、发展、巩固和壮大。1931年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党史纵览》2004,(2):41-43
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即开始了坚决的反蒋斗争.1930年5月,他从欧洲秘密回到上海,8月间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反蒋活动.到1931年上半年,邓演达领导的革命运动在组织建设和起兵准备等方面,都已有一定规模,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蒋介石当局极为嫉恨,蒋介石派王柏龄到上海与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密谋,侦察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情况,并悬赏缉捕邓演达.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贵州的传播,以及红军在贵州革命活动的巨大影响,贵州一批要求进步的青年日益觉醒,人民在反封建、反军阀统治中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中共赤水兵工厂支部、中共黔桂边委、中共蛮瓦支部、中共毕节支部等党的组织相继建立,使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的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30年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八军进入黔南、黔西南;红三军进入黔东;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进入贵州.经过贵州许多城乡,一路上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动群众抗日救亡.中共毕节支部从毕节转移到安顺、贵阳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建立了中共各种外围组织,与组织失去联系的中共党员纷纷团结到毕节支部的周围.  相似文献   

19.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第19路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下,联合国内其他反蒋势力,于1933年11月20日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随后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此举不但震惊全国,而且也引起了当时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时任美国驻福州副领事步戈登(Gordon L.Burke)不断将福建事变的相关情况报告给美国驻北平公使纳  相似文献   

20.
谢金生 《党史文苑》2006,(12):51-5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都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都进行过大量革命实战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所以宁都在中央苏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宁都发生过一系列对党史、军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在宁都诞生的红五军团和少共国际师这两支威武雄师,更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