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赴广州北伐请愿1926年4月下旬,方志敏作为江西农民运动的代表,被推选去广州,出席广东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南国风光的广州,是当时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方志敏感到那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充满着革命的朝气。当轮船驶进虎门要塞时,方志敏看到环要塞的一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别于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次革命。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在于中共的革命有着一套全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话语体系。这样一套话语体系要切实有力地影响到革命,就需要借助文化宣传的力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文化宣传实践,影响了当时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影响了中共革命的发展。回顾左翼文化运动,考察其在文化宣传方面对中共革命实践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文化宣传与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对当前的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农讲所是大革命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一所革命学校,其学员毕业后很多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到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分散各地的特派员,农民部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保证了优秀特派员的培养,推动了广东农民运动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蕾 《党建文汇》2010,(12):6-6
从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亚运会的主办权以来,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广州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设施、运动场馆。等城市硬件上有了很大改善,在市民素质、城市管理、文化观念等软件上也有了很大提升。亚运带给广州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12,(12):18-21
1927年冬至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戏剧运动。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被称为"红色戏剧",也叫苏区戏剧。苏区戏剧运动得到了苏区党政军民的热烈支持,澎湃、方志敏、罗荣桓、罗瑞卿等红军将领亲自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这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大推动了苏区戏剧的发展,繁荣了红军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1933年春至1934年初,广州左翼文化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1934年8月1日,广州文总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温盛刚(中共党员)、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等六人壮烈牺牲,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广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女师),是一所在"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乃至整个抗日战争,都涌现出一批批女中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一所革命学校。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先后举办了六届,共培养了近八百名革命干部,其中很多成长为优秀的中共党员干部,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高恬波、毛泽民和王首道。  相似文献   

8.
陕西关中地区中共革命的兴起,与渭河两岸中心区城市功能分化密切相关。渭北在经济、文化上分割了西安的部分功能,而军事割据更增加了渭北对省城的独立性。加之返乡知识分子借助报刊、学校、社团形成的关系网络传播革命思想,渭河两岸的革命运动得以兴起。早期西安、渭南、华县、三原的团组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随着“驱吴”运动中西安团组织渡渭河北上、与渭北青年运动合流,以及京、沪党组织代表对渭河两岸团组织的改造,一种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列宁主义政党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早期研究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随着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革命所及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瞿秋白发表一系列文章予以鼓励和支持。遗憾的是,革命形势在1927年4月骤转低潮,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在农民运动的策略中明显体现,农民运动严重受挫。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对农民运动的策略做出了深刻反思,并结合历史背景和革命现实对农民运动做出了进一步认识,为党开展土地革命和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即利用五月份众多的革命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随着革命重心的转移和工作中心的转变,这一特定的"革命纪念月"因能有效地满足革命动员的需要而逐渐成为共产党进行战争动员的重要载体,"红五月运动"由此而兴起,并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性运动之一。这一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满足了共产党在残酷战争环境下动员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中国革命发展也有一定推动作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运作模式也为我们当代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苏区革命文艺,是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广大工农大众崭新的精神面貌.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是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新戏运动对于鼓舞群众的斗争意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革命文艺的精神是很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执着追求、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德,对于我们今天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在社会科学运动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主义尤其唯物辩证法,被中国共产党之外的社会科学界所接受,其中就不乏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士。国共两党虽然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但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认识却相对一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话语是其中的关键。国民党始终未能摆脱这种政治文化的影响,也就无法有效遏制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科学运动。193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优势地位的确立,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共产党对国民党“文化领导权”的取代,为共产党最终战胜国民党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同时,也进行着革命的文化建设。于是,广东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开始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化的雏形,这包括革命的文艺运动、革命的美术活动以及根据地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革命的文化与工农兵有了初步的结合,并成为巩固、发展根据地与革命武装的有力战斗武器。  相似文献   

14.
小卫 《党史文汇》2006,(9):31-34
毕磊,1902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南澧县,是中共在广州早期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5日被捕遭杀害.在毕磊短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光彩耀目的一页,就是他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之间战友般的密切关系与革命情谊,以及毕磊在沟通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本文撷取毕磊与鲁迅先生在那段特殊岁月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被誉为右江革命的摇篮,它是继广州农讲所之后开办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影响颇为深远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广西农讲所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工农运动向前发展,为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右江农民运动、百色起义和红七军的创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三大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其组织和依靠力量不同而各有特色。一直以来,广州起义在宣传上以及在各种媒体的反映上,没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比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发现,就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评述以及起义的作用和影响而论,肯定广州起义的要多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称赞广州起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开始进入工农兵三大力量联合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8.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邓荣元 《广东党史》2006,(4):43-48,60
1922年至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南部的广东农民英勇地开展了一场反对地主豪绅、军阀官僚的革命运动。这场农民运动有力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为大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奠定了基础。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是一群年青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初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后,便勇敢地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阮啸仙  相似文献   

20.
陈嘉祜,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追随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多次率部队驻防韶关。1927年,上海、广州反革命政变期间.他联合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谴责为“叛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人,为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