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党史研究,而且还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党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对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为党史工作者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一、全面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时,要看他们的活动对历史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当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做了高度的评价。所谓历史地位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地位。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称为我们党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一,就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评价历史人物难。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更难。科学地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尤其难。那么,由一位同杰出人物同征共战数十载而又关系曲折的老人来评价历史人物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记文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热点”——“陈永贵热”,短短十年间,就有六七部著作相继问世。这一现象,在同时代的众多“劳模政治家”中极为罕见。但是,随着这些作品的出版,在陈永贵的评价问题上也呈现出较大分歧,引起了激烈争论。这里,笔者无意参与这些争论,只想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怎样科学评价陈永贵的功过是非。一、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树立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正确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我们在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现仅就以下问题略谈浅见。一、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的重要意义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中国革命史上的人物,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正确评价这些人物,可以具体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程,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同的历史条件产生不同的历史人物。要正确评价革命史人物,首先要弄清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风貌与有关的历史事实。如慈禧太后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国史人物的评价,不仅确立了评价党史国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即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而且阐明了评价党史国史人物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即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同时,习近平还对近些年来在评价党史国史人物过程中出现的六种错误倾向进行了剖析。这些重要论述,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又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还有效抵制和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人物评价是涉及历史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党史人物评价要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赖于研究者主体性的发挥,但在评价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原则,摒弃主观随意性或主观主义。具体要求研究者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二是应当确立科学的党史人物评价标准;三是应当正确地看待和运用人物评价所依据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评价斯大林的功过和历史地位的三个基本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大林担任苏共总书记长达30年,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功过的评价,成为后人长期争议的课题。长时期以来,斯大林不但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击和诽谤,更遭到了党内赫鲁晓夫之类人物的丑化和玷污,对于这些,现在需要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复.但是,对他的评价仍然分歧很大,他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至少有七大历史贡献,五大杰出成就,并为后人做出了一个杰出表率.  相似文献   

10.
姜华宣 《世纪桥》2002,(5):11-13
中共党史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共党史人物和中共党史事件是构建中共党史的最基本的内容。中共党史人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且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评价党史人物功过是非的依据和标准是党史人物研究的关键环节。党史人物研究任务是长期的。现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年内乱以来,对反面历史人物的评价近乎漫画化。其表现是:一、以偏概全,不加分析地把反面历史人物说得一无是处;夸大错误,把原来属于一般认识上的错误说成罪恶;三、牵强附会,把与反面历史人物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硬挂到他们头上,四、回避史实,将反面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抹去不提;五、简单对号,使反面历史人物脸谱化、公式化。作者认为这样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对反面历史人物,只有如实昭示其罪恶,肯定该肯定的东西,才符合历史真实,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少武 《世纪桥》2011,(11):96-9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一、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正确认识和评价一种思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科学地对待这种思想理论的前提。邓小  相似文献   

14.
夏静 《探索》2001,2(2):26-2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是可以比较的.本文从比较研究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两方面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绵勇 《求实》2001,3(11):18-20
本文认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一线两论” ,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社会主义认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论构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 ,而社会主义建设论又可以归结为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否定两方面 ;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克服和防止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另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文章说,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和原理可能过时,可是作为科学体系来说是不会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在于同时代的实际任务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时代的脉搏。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理论的勇气去冲破那些确实过时的、陈旧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个别结论和原理,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创立适应新的历史任务的新结论、新原理。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期历史观具有特殊地位。本文从历史与逻辑两方面分析恩格斯晚期历史观的实质及其意义,认为晚年恩格斯开始了历史的唯物主义向历史的辩证法的主题转换,实现了社会本质论与社会整体论、历史过程论与主体活动论、历史世界观与历史方法论的内在统一,同时伴随着理论重心从前者向后者的转移。这既是对十九世纪唯物史观的全面总结,又代表了新世纪历史唯物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谢毅 《党建》2013,(11):24-26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非毛化”。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科学评价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鲁迅无与伦比的伟大称号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是毛泽东研究论证并做出科学的评价定格的,而非别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即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邓小平生前最强调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如果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邓小平理论,无异于从根本上离开了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便失去了基本前提。 一、实事求是地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邓小平理论,首先要求实事求是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弄清楚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所处的位置,对它的内涵作出最能反映本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